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巧修气门嘴。机动车轮胎的气门嘴损坏后,可将损坏部分锯掉,用直径4.5毫米的钻头钻一个20毫米深的孔,再用M5丝锥攻13毫米深的螺纹,拧上气门芯即可。但应注意,钻头顶角应磨成与气门芯密封锥面相同的角度。2.焊修部位防生锈。农机具焊修后,焊缝周围的油漆常被烤坏而易生锈。可在焊后敲掉焊渣,待冷却到发黑(温度约100℃)时涂抹一层润滑脂,即可起到防锈作用。3.巧拆气缸盖。拧下缸盖螺母后,如缸盖仍难以拆下,可先用锤子在缸盖四周敲几下,然后摇转曲轴,借助气缸压力压下缸盖。4.用普通焊条焊修铸铁件。铸铁件用普通碳素钢焊条焊接时,很容易产生裂纹,而用铸铁焊条又不经济。  相似文献   

2.
1、焊修部位防生锈农机具焊修后,焊缝周围的油漆常被烤坏,过一段时间就会生锈。为了使焊修部位不生锈,可在焊后敲掉焊渣,待冷却到发黑(约100℃)时涂抹一层润滑脂,这样一般就不会再生锈了。  相似文献   

3.
<正>1巧防焊修部位生锈农机具焊修后,焊缝周围的油漆常被烤坏,过一段时间就会生锈。为了使焊修部位不生锈,可在焊后敲掉焊渣,待冷却到发黑(约100℃)时涂抹一层润滑脂,这样一般就不会再生锈了。  相似文献   

4.
<正>1.焊修部位防生锈。农机具焊修后,焊缝周围的油漆常被烤坏,过一段时间就会生锈。为了使焊修部位不生锈,可在焊后敲掉焊渣,待冷却到发黑(约100℃)时涂抹一层润滑脂,这样一般就不会再生锈了。  相似文献   

5.
农机修理离不开电气焊。为防止焊修时零件扭曲变形,可采用以下七招:一是预热法。就是焊前把要施焊的零件加热。这样可减少内应力,是防止变形的好方法。二是加楔法。用楔子夹在长焊缝  相似文献   

6.
新建输油气管道在投产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焊接缺陷,需要在线动火进行焊口返修焊接。焊口返修处经过2次焊接和2次加热膨胀与收缩,易产生热裂纹和冷裂纹,或使返修焊缝内部留下较大的内应力,而诱发事故;因此对于钢级为L415、X60、X70、X80的管道,焊口返修前需进行焊前预热,当施焊环境温度低于0℃时,焊口返修后需采取保温缓冷措施。为了避免焊口割除重焊而增加工程成本和难度,应尽量提高首次返修合格率,为此给出了在线实施焊口返修的焊前准备、工艺规范、焊接参数和环境条件等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鹅腿整形.鹅屠宰后,切取两侧鹅腿,去掉胫骨、腓骨及趾蹼.在0~10℃条件下将鹅腿冷却4~6小时,使鹅肉表面干爽,肉质变得稍硬,初步整形为柳叶状,并修割整齐.修割的目的是,不仅使火腿美观,而且对加快腌制速度和提高火腿质量都有重要作用.修割时,注意避免损伤肌肉,以修去突出的肌肉部分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环焊缝是高压力输送管道的薄弱环节,极易在内外部载荷、缺陷、应力集中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开裂事故。高钢级管道环焊缝根焊部位安全隐患问题尤为突出,探究环焊缝失效规律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方法】为测试管道环焊缝根焊部位不同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开展了根焊部位微区的小尺寸试样冲击试验、拉伸试验;针对高钢级管道环焊缝开裂失效多发生于焊缝根焊部位的实际情况,分别从焊缝根焊部位微区力学性能特点、焊缝全壁厚应变集中规律以及微区塑性应变时效特性等方面,对环焊缝根焊部位裂纹产生与扩展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的光学全场应变测试,对3种强度匹配接头在拉伸过程中的局部应变集中程度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不同焊接工艺和强度匹配的环焊缝根焊部位微区力学性能差异性大,当管道环焊缝全壁厚受拉时,根焊部位会发生较大的局部应变集中,特别是根焊部位存在未熔合、夹渣、气孔等缺陷及成形不良等问题,为根焊部位开裂提供了失效条件;在后期的应变时效过程中,根焊部位韧性将会显著降低,降幅甚至可达42.6%~52.1%,脆性开裂的风险增大。【结论】在...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8,(2)
药用动物的加工有讲究,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品质、价格、色泽等。常用几种药用动物的加工方法如下:1.僵蚕将锅烧热,倒入麦麸炒至冒烟时倒入死蚕,慢炒至微黄时出锅过筛,冷却包装即为成品。一般合格品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厘米,粗0.4~0.7厘米;体表微黄色,质硬而脆,微有腐臭气,味微成。  相似文献   

10.
刘万珍 《河北农业》2011,(12):48-48
一、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的修复。由于机油泵主动齿轮本身重量及被动齿轮啮合时产生的径向推力,容易使轴和衬套孔产生偏磨,间隙增大。因此在工作中机油会因间隙增大而产生泄漏,供油量减少。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可用修轴颈或修衬套方法来恢复配合间隙。在轴颈磨损轻微时,只需压出旧衬套换上新衬套,而轴一般可不修,这样配合间隙可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陶瓷磨削时脆性破坏和塑性变形两种材料去除机理所产生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为陶瓷等硬脆材料磨削时实现实时监测其加工、改变磨削工艺参数,使其尽可能地进行半延迟性磨削提出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小薄板焊接应力、防止焊接变形的产生,利用电磁锤随焊锤击装置,分别对焊后尚处于高温状态的焊趾和焊缝区金属施加一定频率的锤击力,使焊缝金属在纵向和横向都充分延展,降低了焊接残余应力。试验结果表明:电磁锤随焊锤击能降低焊接应力,同时也能改善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细化晶粒,能将薄板焊接应力变形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灰铸铁中石墨分布形态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HT200-400灰铸铁的石墨长度、石墨量对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量<15%,石墨长度在50~200 μm范围内的铸铁,性能优良,加工光洁度高。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强度与硬度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长输管道焊缝的内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钢管壁上任意一点的环向应力入手,分析了长输管道焊缝的内应力。该内应力由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构成,据此推导出了焊缝处的合成应力。通过直缝与环缝处的应力比较,得出了直缝承受压力最大、环缝承受压力最小、螺旋焊缝介于二者之间的结论。认为管径和壁厚在所受压力相同的条件下,若管道发生爆裂,其爆裂起点一般不会位于螺旋焊缝处,因而螺旋焊缝管的安全性优于直缝焊接管。计算表明,在上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采用螺旋焊缝管,其管壁厚度可以相应减薄,能够节省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维氏硬度仪及金相观察等分析手段,对开裂螺旋焊缝管进行取样分析,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了管道母材的抗开裂能力。结果表明:该管道焊缝存在明显缺陷,缺陷类型包括存在于焊缝中的焊缝金属裂纹和夹杂,存在于热影响区中的焊趾裂纹和焊接裂纹,同时在热影响区及母材中存在夹杂。在高外载作用下,由于焊缝区硬度高于热影响区及母材的硬度,使得焊趾裂纹先于焊缝金属裂纹向热影响区扩展。热影响区中沿轧制方向排列的层状夹杂的存在促进了裂纹的扩展,形成层状撕裂,最终导致管道沿热影响区开裂直至母材。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各种成分的灰铸铁进行液压试验,结果是厚3—5mm的薄片,虽具有过共晶粗大的石墨组织,也能承受高达400kg/cm~2压力而不渗漏,但一经脱石墨处理,在很低压力下就大量渗漏。通过试验对“石墨渗漏”的传统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铸铁中石墨本身及石墨与基体界面上是不渗漏的。只有当铸件存在缺陷,并在压力下产生局部破裂时,石墨才通过对强度的削弱而影响渗漏。本文讨论了有关液压件材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适当增加亚共晶铸铁的碳当量以减少缺陷和简化工艺。  相似文献   

17.
管道手工电弧焊焊接缺陷的类型很多、按其在焊缝中的位置,可分为内部缺陷(包括焊缝根部缺陷)和外部缺陷两类。 一、外部缺陷 外部缺陷位于焊缝外表面,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可以看到。例如,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和裂缝等。 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这是由于管道焊缝经历了不同的空间位置,如平焊常焊得薄,仰焊常焊得厚。为使整道焊缝整齐一致,不能仅从表层考虑,更重要的要从表层的前一层着手。比如,表层的前一层在仰焊部位要与坡口平齐或略低于坡口,决不能高出坡口,以使表  相似文献   

18.
真空预冷机     
《农村新技术》2011,(10):26-26
冷却环节对于熟食品生产企业非常重要。以前国内熟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采用的是传统冷却方法,如摊凉式自然冷却法、强制风冷却法、冷库冷却法等。这些冷却方法需要7一lOsb时,食品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变质或有利于细菌繁殖,而且由于冷却时间长,  相似文献   

19.
尹国耀 《油气储运》2003,22(7):44-47
分析了螺旋埋弧焊钢管生产中钢卷拆卷矫平、预弯成型过程中的正反受力变形。由于多晶体金属中部分晶粒的微塑性变形以及铁素体体心立方晶体受力后的位错反应、位错塞积或位错分解产生第二类残余内应力,用第二类残余内应力对包申格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了阐述说明。论述了包申格效应对钢管屈服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贵涛 《新农村》2013,(2):37-38
1.取腿整形 鹅屠宰后,分割切取两侧鹅腿,从股骨下去掉胫骨、腓骨及趾蹼。需在0—10℃条件下冷却约4~6小时,使肉中的热量散失,表面干爽,肉质变得稍硬,初步整形为柳叶状,并修割整齐。修割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肌肉,以修去突出的肌肉部分为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