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紫红叶标记性状的遗传及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遗传分析得出:紫红叶色甘蓝型油菜的紫红叶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紫红叶色对绿色呈显性。利用紫红叶色标记性状材料作父本,绿叶核不育系作母本进行隔离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制种中必须拔除不育系中的可育株。同时进行了紫红叶标记材料利用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2.
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培育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棉花核雄性不育杂交种在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对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培育与利用、杂交种生产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介绍17种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类型及其不育性遗传,通过采用自然突变体的选择、人工诱变、人工转育和改良、生物技术创造等方法培育核雄性不育系,应用于棉花育种研究,中国选育出利用ms14和ms5ms6的核雄性不育杂交种28个,杂交制种技术方法和标记不育系的研究进展为高效简化的杂交制种技术提供支撑。分析指出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较好,提出核雄性不育杂交种扩大应用的技术关键是要在标记不育系的研究和创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当前核不育杂交种制种中采取不拔除可育株、标记后人工辅助去雄可节约制种用工而不降低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含不育基因Ms的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两用系"AB01"的可育株(MsfMs)为供体亲本,以高代自交系‘a20’(msms)为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和连续回交转育方法,利用与不育基因Ms连锁的SCAR标记syau_scr01辅助不育基因Ms选择,成功地将不育基因转育到可育品系‘a20’中,育成了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植物学性状与自交系‘a20’相近的新核不育系GMS4。选择结果表明syau_scr01选择的准确率为100%,验证了该标记可以用于大白菜核不育系转育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核不育更有效地应用于杂种优势利用,必须解决有效地除去母本行中约50%的可育株的问题.本试验通过隐性核不育材料与具有苗期形态标记材料杂交及其F_2、BC_1F_1分离群体和F_2后代家系的跟踪调查分析证明:P6-9紫茎性状与可育紧密连锁.利用极大似然法计算其交换值在1.9%~8.5%之间.  相似文献   

5.
就贵州两系杂交油菜制种隔离区的选择与布局、栽培技术、母本结实率研究、可育株拔除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对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白菜薹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以大白菜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设计定向转育方案,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转育不育性和农艺性状,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目标基因型植株,向白菜薹自交系中转育不育基因,创制白菜薹雄性不育系。通过26对SSR引物的筛选鉴定,获得与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紧密连锁、且同样可以标记同一位点恢复基因Msf和可育基因ms的分子标记GSSR1。经过3个世代的回交转育,创制出了具有100%不育度和100%不育株率的白菜薹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BGMS-3。以BGMS-3为母本,与6个白菜薹自交系杂交,筛选出1个强优势组合C3。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利用具有紫色标记性状光温敏水稻核不育系紫红10 S,对其育性特征及制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育性稳定,转换起点温度低,符合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标准要求;其生育特征易于异交结实,制种易实现高产.通过大田繁种和制种实践表明,紫红10 S易于繁殖且具有较优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8.
核不育两系法制种最大的缺点是由于核不育基因的遗传特点使保持系与不育系无法分开,通常制种时需要在蕾期将母本分离出的50%可育株识别并拔除,增加了制种成本和纯度风险。本研究利用中亚热带特殊冬暖、冬春干旱条件,在棉花核不育系作母本制种时,第1年剔除其中50%的可育株制种后,将不育株宿根越冬,第2年作为完全不育株用于制种。2006—2011年调查了不同宿根年限、冬季间套短季蔬菜、不同修剪时间和修剪方法对棉花宿根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宿根后生长期延长,较同期播种的实生苗提前10 d进入生殖生长,单株结铃数显著增加,单铃重略有下降。宿根1~2年其产量比不宿根高10.3%~5.9%,第3年略降低但不显著,第4~第5年显著减产9.4%~14.0%。随着宿根年限的延长,植株基部老根明显畸形。在5年以内宿根株凋亡率与宿根年限及土地类型的关系不显著,但与土壤水分含量及修枝方法有关。最佳的宿根方法为,冬季棉行不间种作物,不修枝,槽平地于灌水时(3月中下旬),坡台地于旱季结束的第一场雨后(6月初),在地面高10 cm处将主茎及其下部发出的早期再生芽贴近主茎剪除,然后保留新发出的一级再生芽1~2个并进行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9.
侯国佐 《种子》1991,(5):29-31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不育型花蕾比可育型细长,手摸松软,死蕾较多,初花比可育型晚。制种拨除可育株可从不育型见花后开始,可同时拨除开花株和能识别但未开花的植株,每隔5天左右进行一次。  相似文献   

10.
魏忠芬  张太平  王军  李德文 《种子》2005,24(7):19-22
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 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 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瑞茂  陈大伦  李敏  汤晓华 《种子》2004,23(10):71-74
以RM 5637B作母本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5824AB中的可育株作父本杂交,采用自交、回交和测交等方法经过4年8代的选育育成了RRGCMS保持系ZCL 801B,又以RM 5637 A作母本与ZCL 801B选育过程中的BC3代开始及以后世代中核不育与可育为1:1育性分离比的株系中的可育株为父本杂交并逐代回交,经过4年6代的回交转育育成了RRGCMS不育系ZCL 801A.其不育系ZCL 801A群体中质不育与核不育呈1:1分离,群体不育株率100%,不育度达97.8%~98.3%,比原质不育系RM 5637 A提高了1.5%~1.6%,无粉花朵增加了4.6%~5.5%,预计在贵州生态条件下制种更有希望达到规定的杂种纯度指标,其质量风险也将更小.  相似文献   

12.
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 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 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 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 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 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 不育基因(ms°)与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临保三交种与单交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及临保系和恢复系分别配制了临保三交种、单交种进行组合的杂种优势比较,结果表明:临保三交种在抗性方面优于单交种,在经济性状及产量上与单交种相当。临保三交种完全可以替代单交种,从而节省了两系制种过程中初花期拔除50%可育株的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4.
涂金星  傅廷栋 《作物学报》1999,25(5):556-559
为了将核不育更有效地应用于杂种优势利用,必须解决有效地除去母本行中约50%的可育株的问题。本试验通过隐性核不育材料与具有苗期形态标记材料杂交及其F2,BC1F1分离群体和F2后代家系的跟踪调查分析证明:P6-9紫茎性状与可育紧密连锁。利用极大似然法计算其交换值在1.9%-8.5%之间。  相似文献   

15.
显性核不育油菜圆叶纯合两型系Gd1AB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杂交、兄妹交和自交等育种手段,育成园叶显性纯合两型系Gd1AB。利用该两型系与花叶临保系进行全不育系制种,圆叶可作为苗期育性的指示性状,能有效地区别纯合两型系内可育株迟拔或漏拔而产生的杂株,从而提高全不育系的纯度。  相似文献   

16.
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模式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刚  徐巍  覃兴  冯辉  林桂荣 《种子》2006,25(10):66-67
白菜类蔬菜作物100%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是一类较理想的雄性不育材料,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转育是获得100%不育系的简便而有效方法。根据大白菜核不育系“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设计了可育品系雄性不育系3种转育模式并提出核不育系制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川杂棉3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于2008年利用核不育两用系GA18作母本,抗虫高产品系R266作父本开展的宿根杂交制种,其只需要在第1年识别育性拔除母本GA18的可育株后宿根越冬,第2年开始不需要播种,避免了在花期和蕾期拔除可育株的繁琐程序,制种程序大为简化;这样生产杂交种子成本低、种子质量好,是一种简化高效的制杂交种的方法。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育性稳定、易转育且恢复源广,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被广泛利用。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70AB转育为隐性核不育三系不育系270A°Bb的过程进行介绍,实现了三系配套,解决了两系繁种中需拔除50%可育株的问题,并选育出集优质、丰产、稳产、耐旱、抗病、广适于一体的配套新品种保油杂1号,在油菜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展现了油菜隐性核不育三系杂种优势利用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相似文献   

20.
光温敏两系杂交油菜青海高原制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自 80年代开展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制种法的杂种优势利用以来 ,已相继育成S4 5AB(四川联合大学 )、1 1 7AB(贵州油料所 )等核不育两用系 ,但在制种过程中需拔除一半可育株 ,制种难度大、效益低。目前 ,许多研究机构的油菜两系制种均存在不育系稳定性差 ,制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难于大面积推广应用。江西省宜春市农科所选育出的甘蓝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 50 1 8S、498 1S等育性转换稳定 ,配组具杂种优势强、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自 1 996年在青海高原取得试制种成功之后 ,我们对其超高产大面积制种进行了探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