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单雄性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口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中,按80:20池塘主养模式进行主养单性奥尼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对比试验,亩产奥尼罗非鱼822公斤,亩纯收益3130元;亩产尼罗罗非鱼720公斤,亩纯收益316.62元。奥尼罗非鱼平均个体300克,尼罗罗非鱼平均个体168克。奥尼鱼较尼罗罗非鱼生长快42.6%。  相似文献   

2.
1994年进行了主养雄性化罗非鱼高产试验,经过109天养成,每亩产鱼1180kg。其中罗非鱼1030kf,产值12300元,纯利4300元。专家鉴定认为,实际产量,技术水平达到山东省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主养尼罗罗非鱼淡水池塘中混养鲈,利用鲈捕食罗非仔鱼及野杂鱼,控制池塘栽鱼密度,结果:3个试验池罗非鱼亩净产比对照池分别提高67kg,87kg和51kg,饵料系数比对照池分别降低0.2,0.25和0.07,放养尾重25~50g的2龄鲈种较为适宜,试验证实了鲈与罗非鱼在淡水鱼塘中混养的可行性及生态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文龙 《内陆水产》2007,32(4):40-40
奥尼鱼又称全雄性罗非鱼,为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其杂交优势非常明显,雄性率达到90%以上,具有适应性强、肉质好、食性杂、生长快、出肉率高、味道鲜美等优点。2006年4月我市开展奥尼罗非鱼池塘主养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1996年我们在沙县青州镇涌溪村进行了池塘上养雄性罗非鱼高产试验,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用青州镇涌溪村的24口池塘,每口塘面积5~8亩不等,共计面积156亩,水深1.5~2.0米;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埂石砌护坡,池底平坦,淤泥较少。.2.鱼种放养:以放养雄性罗非鱼为主,搭配混养车鱼、鲢、蛇、建红等品种。草鱼、过、统、建鲤等鱼种于互月28日至2月5日投放。雄性罗非鱼种子4月18日投放,该鱼为本县温来越冬点越冬的鱼种,放养情况见表一。…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 ,我们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养殖试验 ,结果池塘主养彩虹鲷和罗非鱼的产量和效益最好。该试验采用彩虹鲷 (红罗非鱼 )和全雄奥尼罗非鱼混养 ,连续五年 ,都取得了亩产量 1197kg ,亩均利润 392 0元以上的好成绩。现把1999年的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1 1 池塘条件面积为 3 5亩的池塘两口 ,水深平均 1 5m ,池塘硬化 ,微渗漏 ,水源为南湾水库底层水 ,每池配 3kW增氧机一台。1 2 鱼种放养5月 7日从周口市热电厂购进规格为 5 0克 尾的两种混合鱼 :彩虹鲷和奥尼罗非鱼约各占一半 ,另外 ,搭配淡水白鲳、乌鳢、青…  相似文献   

7.
选择璧山县青杠渔场1号池(面积9亩)和三角滩渔场5号池(面积12亩)进行全雄罗非鱼池塘混养试验,亩净产成鱼573.0公斤和537.5公斤,其中全雄罗非鱼亩产72公斤和50公斤,每亩增加收入800元。  相似文献   

8.
邱清林 《淡水渔业》1999,29(3):36-37
为探索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我们于1997年承担了省水产厅下达的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试验项目。我们采用人工配合饵料集约化主养雄性罗非鱼的技术方案,取得了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选用选用城郊三个镇(村)69口、3102亩池塘,每口面...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种用传统的培育方式多是和鲢、鳙、鲤混合培育,产量低,且罗非鱼种占产量比例较小,满足不了工厂化养罗非鱼的需要。为此,1990年在中原油田水产公司用4口池塘4.5亩,进行投喂配合饲料,用微流水养鱼法单养罗非鱼种试验。经过115天的饲养,平均亩产罗非鱼种1890千克,平均规格55克/尾,平均亩产值11340元,亩盈利达6890元.投入产出比为1:2.5。饵料系数1.4.1990年10月经过了中原油田科委、市水刑局验收鉴定。  相似文献   

10.
精养罗非鱼池混养刀额新对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在2000m^2新开挖池塘内进行刀额新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经5个月试养,刀额新对虾平均规格11.11g,平均每667m^2产11.67kg,成活率21.01%,罗非鱼平均规格0.7kg,每667m2产865kg,全池总产鱼虾3850kg,净产3181.5kg每667m^2净产1060.5kg,总纯收入11429.5元,每667m^2,利润3809.83元,其中刀额新对虾利润436.6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灌溉渠道微流水养鱼试验,1992年共产鲁、罗非鱼、淡水鲳成鱼7493kg,折合亩产9658kg,总收入60459元,纯利17419元。这种方式比网箱养鱼更安全、更易管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采取了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从而实现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年连续2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其中2004年平均每平方米出苗11刚节以上幼沙蚕3 646条;2004年沙蚕蓄水养殖83.33 hm2(1 250亩),每667 m2 放养幼沙蚕6万-8万条,平均每667m2产沙蚕134.9 kg,获利3 155.2元。  相似文献   

13.
在总面积为2165hm^3的池塘中,试验推广4种养鱼模式,池塘设置小网箱等技术,取得大面积高产结果:平均亩产6529.5kg/hm^2,平均盈利12010.5/hm^2,比推广前3年平均亩产提高55.9%,鉴定认为,在养殖面积,单产水平及综合管理技术等方面达我国北方同类水域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型养殖模式,在鳜养殖池塘引入微生物、水生植物以及投放其他鱼种进行生产试验。在0.2 hm2鱼池中,投放4 cm鳜鱼种2790尾,经过185 d的饲养,单产达到415 kg/667m2。鳜池连同饵料鱼池共0.65 hm2面积,平均利润3977元/667m2,商品率90%。在局部生态系统条件下,池塘水质实现了自净,水质指标符合鳜生长要求,养殖用水比常规养殖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5.
在3055亩盐碱荒滩池塘中进行了大面积套养梭鱼试验。亩均放养大规格鱼种643尾,其中梭鱼占总放养量的24%。清塘施肥,科学投饵,调节水质,防治鱼病,经8个月的饲养管理,亩均产商品鱼424.2kg,其中梭鱼109.3kg,亩均纯利润1229.1元,投入产出比1:1.5,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改良了池塘水质环境,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和避免了虾蟹相残,使以虾为主的虾、蟹、藻混养试验池与对虾单养对照池的对虾成活率大体接近,实现亩均综合产量222.05kg,亩均产值6985.13元,亩均盈利2472.61元,是一种高产、优质、高效的多元化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15亩盐碱荒滩池塘进行了主养荷包红鲤试验。采取池坡边角堆施有机肥、混养少罗非鱼、自制配合饵料、调节水质等技术措施,经138天养成,平均每亩净产鱼529.5kf,其中荷包红369.5kg,占70%,个体平均规格522g,每亩纯益2850元。经专家鉴定,综合技术措施及产量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innaeus)进行规模化土池人工育苗,包括亲贝培育、苗池清整、基础饵料培养、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及稚幼贝培育、水质监测和敌害防除等。硬壳蛤土池育苗面积60亩,经过近7个月的人工培育,共培育苗种8.25亿粒(平均规格2861粒/kg),每亩产蛤苗1375.68万粒,亩利润20675元。  相似文献   

19.
青虾池塘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边坡较缓、淤泥较浅的2个池塘(共计3.3亩),通过人工设置水花生和网片附着物、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保持中度肥水等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措施,进行青虾养殖试验,结果亩产量 115.5 kg,亩利税 1709元,投入产出比 1:2.88。指出池水透明度应保持 30~4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