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改变广大盐碱地地区池塘长期依靠养鱼,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并探索中国对虾养殖防病新途径,进行了中国对虾盐碱地池塘养殖试验。经130天试验,无白斑病毒阳性感染,每亩利润超过2300元。  相似文献   

2.
日本囊对虾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目前主要采取粗养和半精养,产量相对较低,而且养殖成功率较低,在华南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养殖成功率低于10%。如何开发出日本囊对虾高产、安全和高效的养殖模式,成为调整对虾养殖品种结构,增加经济效益,维持海水对虾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高位地膜养殖模式是华南地区对虾精养的主要模式,笔者1998年在海南琼山三江首次采用地膜进行斑节对虾的养殖试验,并采用地膜改造老化虾池取得成功并犬面积推广,高位地膜养殖模式用于南美白对虾养殖也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orientalis)的养殖曾经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但传统的养殖模式及其养殖技术已不能够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为探求中国对虾养殖新模式,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至2005年承担了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中国对虾深水池塘养殖高产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食物链关系,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鲳鱼用于生物防治对虾疾病,同时使用益生素、沸石粉等微生态制剂生态调控水质,通过生物生态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出了高度集约化对虾养殖高产模式,解决了对虾养殖空间日益萎缩的难题,为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斑节对虾(Penaeus,mortodort Fabri citts)俗称草虾,是对虾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几年在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各国已作为虾类的主要养殖对象,并且在高密度和较完善的养殖条件下取得很高的产量。我国大陆养殖斑节对虾起步较晚,近两年才开始较大面积养殖。为了探索斑节对虾在本地区池塘条件下养殖的可行性和高产技术措施,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海水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虾养殖由于受到水资源和虾病的困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经成为今后对虾养殖的一个重要方向。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结构包括了养虾池、水处理技术、消毒杀菌、增氧技术、水温调节装置等。目前,典型的养殖模式有美国德州跑道式对虾养殖系统、台南室内自动化循环水养虾系统、美国佛罗里达三阶段养殖系统和美国夏威夷基于微藻的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文中对这4种典型的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试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对虾与毛蚶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文 《河北渔业》2005,(2):22-22,41
自80年代以来,我区海水养殖一直是以对虾养殖为主导。近年来,随着对虾病害的流行,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逐渐下滑。针对这种状况,我区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基础上优化养殖模式,促使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省对虾养殖主要品种南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到斑节对虾再到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模式由粗放养殖为主发展到粗放、半集约化、集约化几种养殖方式并存,养殖的规模和产量、效益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02年广东省对虾养殖产量已超过2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对虾产量近11.8万吨,淡水养殖对虾产量8万多吨。对  相似文献   

9.
关忠志  李秋 《水产科学》1994,13(1):41-42
对1994年对虾养殖的几点建议关忠志,李秋(丹东市水产研究所)关键词:对虾养殖,流行病1993年一场暴发性对虾流行病蔓及全国,给我国对虾养殖业以沉重的打击。许多地区遭到了灭顶之灾,造成大面积绝产。丹东地区的损失也比较严重。由于虾病的发生,使目前整个养...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池塘健康养殖在广西北海市银海区迅速发展,连年获得大丰收,年产量从2001年的4100t发展到2006年的15474t,2006年平均亩产量超过400kg。对虾养殖已成为银海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希望对大范围推广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有所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对虾养殖计算机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晓燕 《齐鲁渔业》1996,13(3):7-10
采用现代化方法管理对虾养殖势在必行。对虾养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对虾育苗规范和养成技术规范,按照软件开发规范设计完成,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具有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统计查询,自动打印报表,数据维护等功能,可大大提高对虾养殖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为有效遏制对虾疾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2.
提高盐碱地渗水养殖中国对虾成活率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金明 《齐鲁渔业》2001,18(1):13-14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程度高,地表渗水丰富且盐度偏高。近几年,为预防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病暴发,寻求对虾养殖高产高效新途径,我们利用滨海重盐碱地渗水养殖中国对虾获得成功。1999年全市渗水养虾800亩,产虾6万kg,平均亩产75kg,但是,放轩成活率一直不高,为此,在进行生产性养殖前,我们对渗水进行了水质验,发现与天然海水相比,渗水中钾离子含量严重不足,是影响对虾放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下面将渗水钾离子的不同浓度对虾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亚琴 《河北渔业》2007,(2):22-23,55
中国对虾自1993年全国暴发性虾病发生至今,一直处在低谷中。为重振中国对虾养殖业,开拓新的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我们通过三年池塘深水养殖中国对虾高产模式研究,探索出新的高产养殖技术,将促进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凤昀 《河北渔业》2000,(3):38-38,32
<正> 近几年来由于虾病的大面积暴发和蔓延,对虾养殖受到重创,养殖面积大幅度滑坡,一些沿海地区的中国对虾养殖已不复存在。为探求中国对虾养殖中的一些问题,本人与有关人员对养虾池中的水质进行了一些测定,同时对对虾的养殖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归纳如下: 1 水质情况 判断水质的好坏,除了简单的肉眼观察之外,还采取一些物理、化学的方法对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内容包括:pH、溶解氧、温度、盐度、硫化氢、氨氮等。  相似文献   

15.
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系统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虾工厂化养殖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有限水体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依托一定的养殖工程和水处理设施作为技术支撑,融合无公害生产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养殖。文章就构建对虾工厂化养殖平台中的各系统环节及该种生产模式的概况作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华南作为我国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地区,南美白对虾推广养殖以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以精养或半精养或粗养(混养)的养殖模式。在这些养殖模式中,其养殖效果参差不齐。近几年,作者以对虾饲料公司技术服务人员身份,对华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进行较深入的调查了解,现将华南各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做以下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养殖及海上筏式养殖是海水养殖业的三大主要养殖方式。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的大规模养殖开始的.其间经历了对虾低密度养殖→对虾高密度养殖→两茬低密度养殖→多品种生态养殖的发展轨迹。循着这一演变轨迹可以发现,不同的养殖模式对海水池塘的生态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生态效益又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本文拟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粗浅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仓东村充气养虾获高产高效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过西镇仓东村养殖的232亩对虾喜获丰收,对虾平均单产213.5公斤,总产49500公斤,产值118.8万元,纯利68万元。其中,利用充气技术养殖的120亩中国对虾,平均单产258公斤,总产31000公斤...  相似文献   

19.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茅绍廉 《海洋渔业》1984,6(2):54-57
<正> 渤海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由于资源量变动剧烈,1982年的捕捞量曾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养殖对虾的产量迅速增长,出现了对虾捕捞与养殖生产并驾齐驱的局面,使对虾养殖生产在我国对虾渔业中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