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基腐病和茎腐病是近年来影响玉米生产的病害,在江苏以茎腐病的发生较普遍。两种病害的症状有些相似,但前者为害茎基,后者主要在玉米拔节期以后为害植株的中部,引起茎腐。玉米基腐病是由腐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细菌性病害,本文报导病原细菌鉴定方面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的病组织中分离到的菌株,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冀北玉米大斑病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苞叶,是北方春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近年承德地区种植的豫玉22号等玉米品种发病较重,植株发病率100%,减产达30%.  相似文献   

3.
张培坤 《广西植保》2001,14(2):19-20
玉米青枯病 ,又名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等。国外早有发生 ,2 0世纪初便开始有研究报道 ,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南斯拉夫、日本、印度等发生较严重 ,其中美国因此病减产 2 0 %~ 30 % ,局部地区50 %以上 ,被称为玉米的头号病害。在我国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各玉米产区也相继发生 ,一般病株率 1 0 %~ 30 % ,严重的达 80 %以上 ,遂引起各省、市、自治区生产和科研部门的极大关注 ,并予以研究 ,现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症状  玉米青枯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 ,乳熟期到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玉米发病后 ,叶片出现青…  相似文献   

4.
龙梦玲 《广西植保》2007,20(4):24-25
玉米茎腐病主要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该病在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到腊熟期症状明显,发病从始见病叶到全株显症一般需7d左右,最快的仅3d,受害植株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中部表现有青枯(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并迅速枯死,叶片呈灰色)、黄枯(叶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枯死)或青黄枯3种类型。玉米茎腐病20世纪初就有报道,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1],美国、加拿大、印度和南斯拉夫等国家发生较重[2]。自70年代以来,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相继发生,并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玉米茎…  相似文献   

5.
2009年甘肃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9年对甘肃省9个市的21个县、区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样,进行病原分离。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在全省各玉米种植区均普遍严重发生,病田率100%,病穗率和病株率平均为63.57%和34.47%。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全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轮枝镰孢菌,但在地区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甘肃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掌握甘肃玉米病害的发生动态,明确主要病害的流行趋势,采用随机抽查法调查了甘肃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武威和张掖7个市/地区的玉米病害类群。结果表明,普通锈病、红叶病和穗腐病普遍发生并较严重,在7个市/地区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1.6%、80.6%和77.3%;大斑病、纹枯病、交链孢叶斑病、茎腐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和鞘腐病局部发生较重,在7个市/地区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3.3%、44.9%、29.1%、27.5%、25.6%、14.4%和8.3%,矮花叶病和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但发病较轻,在7个市/地区病株率分别为3.1%和1.1%,但矮花叶病在旱作区平凉市依然严重,丝黑穗病在武威市和张掖市的玉米制种田发病率依然较高。调查表明,甘肃玉米叶部病害、穗腐病和茎腐病有加重趋势,今后应该加强多病害抗性品种选育和防治用化学药剂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元素与玉米青枯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青枯病,又称茎腐病、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病原菌种类、发病规律、病原菌接种技术与抗病性、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近年来该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又有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80%~90%,已对玉米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玉米茎腐病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推广抗大、小斑病以及丝黑穗病的玉米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茎基腐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此病又称青枯病、茎腐病和黑束病,全世界已有20余个国家进行过报道,其中发生较重的有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等,病区发生率常年在10—20%左右。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山东、山西、广西、云南、河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河南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多在10—20%左右,重者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9.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5,自引:2,他引:10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10.
根保防治玉米茎腐病初步研究徐作李林(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济南250100)王登甲惠祥海张广义孙明海张广学(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植保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玉米茎腐病(青枯病)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1]。1995年茎腐病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