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利用地箭防治油松幼林鼠害的效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地箭灭鼠与药物灭鼠的试验对比 ,对利用地箭防治西山林场油松幼林地中华鼢鼠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 ,得出了比较科学的结论 ,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 ,调查报告还结合西山林场利用地箭防治鼠害的实际情况 ,对今后防治鼠害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冀北山地的中华鼢鼠鼠害防治工作,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下属林场为例,通过对毒饵及人工地箭2种防治中华鼢鼠方法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对比两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防治机制和效率。结果表明:毒饵法平均防治率为59.5%,人工地箭法平均防治率为78.5%,二者都对中华鼢鼠鼠害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相比之下人工地箭法的防治率相对较高,具有优势,适合在林业生产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灭鼠农药最佳防治浓度,选择最佳的诱饵载体,为山地半山地麦区中华鼢鼠防治提供依据,于2008年3月11日至3月15日在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张山村半山地进行了诱敌隆不同浓度、不同诱饵载体防治中华鼢鼠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4.
利用窒息灭鼠弹和灭鼠雷两种新型地下鼠防治方法对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灭鼠雷的灭鼠率(86.65%)高于窒息灭鼠弹灭鼠率(59.64%),两种方法灭鼠效果差异显著(F=96.47,P<0.01);两种方法的春季灭鼠率(87.84%和60.39%)均高于秋季灭鼠率(85.45%和58.89%);两种方法在退耕地、幼林地和撂荒地的平均灭鼠率(66.30%)高于灌丛和次生林中的平均灭鼠率(49.65%)。结论是灭鼠雷比窒息灭鼠弹更适于防治高原鼢鼠,两种方法春季防治优于秋季,在造林时间较短的幼林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武山县洛门镇灭鼠技师汪应善经多年研制的鼢鼠灵,于1991年至1992年进行了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示范和田间有效鼠洞选择及投药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鼠灵对中华鼢鼠有显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达80%以上,新食占法比开洞封洞法确定有效鼠洞的度高,插孔法较开洞法投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三种化学药剂防治鼢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3种化学药剂防治鼢鼠的试验表明:磷化锌灭鼠率为88.8%,氟乙酰胺灭鼠率为92.6%,“鼢鼠灵”防治效果为87.5%,灭鼠率为82.5%。  相似文献   

7.
中华鼢鼠在定西市各地均有发生,是作物生产中的主要害鼠。造成定西市主要种植作物马铃薯、小麦、豆类及小杂粮等根部受害、致使植株枯死,或者把整株作物拽至地下拖走,造成田间缺苗断垄。本文针对定西市各地中华鼢鼠防治技术进行调查统计,更好地掌握本地区中华鼢鼠防治技术,总结各防治技术利弊,为进一步更好防控中华鼢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幼林地面积不断增加,鼠害的危害严重阻碍了当前林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地鼠害危害相当严重,我们就当前鼠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运用灭鼠雷、人工地箭、窒息烟雾弹三种方法进行鼠害防治试验,得出适合于地下鼠和地上鼠不同的科学的防治方法,为退耕还林(草)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华鼢鼠是农林牧业生产中主要的鼠害之一,加强中华鼢鼠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并提出了中华鼢鼠常规防治与冬季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华鼢鼠近年来对黄陵县农业生产的危害日趋猖狂,为了帮助农民能熟练掌握农田灭鼠技术,有效捕杀和控制鼢鼠种群扩张,我们在学习外地捕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田间捕杀实践,研究出了弦弹式严口农田灭鼠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畹町林区松墨天牛诱捕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引诱剂在云南省畹町林区引诱松墨天牛成虫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引诱剂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15头成虫,使用引诱剂I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天牛成虫2头,使用引诱剂III的效果与引诱剂II相当。在林区不同方位的诱捕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成虫在不同方位的发生程度表现为西>北>东>南。在畹町林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8月底。诱捕的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为31.1%,其中雌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达到34.8%。  相似文献   

12.
几种类型诱捕器对云杉八齿小蠹引诱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是云杉的重要害虫,不仅侵害衰弱木或风倒木,还危害活立木,引起树木流脂,减少结实量,导致针叶大量脱落,最终使林木大片枯死。为了控制该虫的猖獗和危害,开展聚集信息素诱捕云杉八齿小蠹的试验。云杉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弥散载体含有效成份为甲基丁烯醇、顺式马鞭草烯醇、小蠹二烯醇。使用自制塑料水管、塑料薄膜和硬纸板涂胶等多种诱捕器,通过1988—1989两年的试验,证明了选用塑料膜制成的管型诱捕器,制作简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其成本仅为常用的塑料水管的1/10,而且材料易得,运输和携带均方便,适于林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2006—2010年,经过反复观察试验,成功研制一种行之有效的捕杀鼢鼠器械——一箭捕鼠器。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经久耐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命中率高,经济实用,捕鼠效果好,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根据北京市大兴区露地蔬菜春秋两季种植情况,对主要的十字花科鳞翅目害虫利用性诱剂诱蛾监测虫量发生规律,选取适合本地区的性诱捕器和诱芯。通过试验得出黄盆型诱捕器诱集小菜蛾成虫效果较船型和三角型诱捕器效果更好,适合当地推广,试验的两种诱芯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草地蝗虫吸捕机的发展及新式吸嘴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民  杜文亮  裴跃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76-4677
草地蝗虫吸捕机采用直吸式吸嘴,吸捕率低。在对原直吸式吸嘴、特别是在对吹吸气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蝗虫在吸捕时的跳跃躲避特性以及对蝗虫悬浮速度的试验测定,设计了吹吸式吸嘴。并对吹吸式吸嘴与直吸式吸嘴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吹吸式吸嘴可将吸口气流速度从原来直吸的20 m/s降低为14 m/s,可减轻后续设备的负荷;与具有相同吸口气流速度的直吸式吸嘴相比,吸吸式吸嘴轴向、径向吸捕距离分别延长0.5~1倍,负压吸捕区增大1~2倍,能够对更大范围的蝗虫进行有效吸捕,提高吸捕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抗虫棉田内不同种植管理方式插种向日葵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日葵对绿盲蝽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向日葵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其对绿盲蝽的诱集能力;棉田插种向日葵能减少棉田绿盲蝽的发生危害;棉田插种向日葵、施氮肥并防治其上绿盲蝽能大大强化棉田仅插种向日葵减少棉田绿盲蝽发生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昆虫性信息素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利用茶毛虫和茶尺蠖性信息素在信阳震雷山茶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发现,当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能准确反映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如茶尺蠖第1代成虫,性诱剂每日诱虫量高于黑光灯诱虫量,其中性诱剂日诱虫量最多为35头,而同日黑光灯的诱虫量仅为3头;茶毛虫...  相似文献   

18.
Egyptian broomrape (EB), Phelipanche aegyptiaca, is a devastating root parasite, causing enormous crop losses around the world. Maize has the potential to influence the growth of other plants through releasing certain allelochemicals and is able to induce germination of at least three broomrape species. To determine whether maize could be used as a trap crop for EB, 10 maize cultivar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induce EB g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ize cultivars can induce EB germination, and that germination rates in a cut-root experiment and a hydroponic experiment were consistent. Maize cvs Changcheng 799 and Zhengdan 958 induced the highest EB germination rates, while cvs Luyu 13 and Zhengyu 203 were the least effective. These four maize cultivars were further studied in a pot experiment. Rhizosphere soil, rhizosphere soil extracts, root extracts and shoot extracts from these cultivars were all able to induce EB germination, with cv. Changcheng 799 inducing the highest germination rates. Root extracts generally induced higher germination rates than shoot extracts. It is suggested that Changcheng 799 could be planted as a trap crop for control of EB.  相似文献   

19.
机械吸捕过程中蝗虫逃逸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试验时发现,蝗虫在吸捕的过程中有逃逸现象,并且主要出现在吸头两侧,因而吸捕率的高低跟吸捕机两侧流场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从吸嘴水平面更能直观地观察出吸头两侧流场的分布情况,利用F1uent软件中的RNGk-ε湍流模型对吸嘴水平面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草地蝗虫吸捕机吸头两侧流场的速度分布规律,寻求解决蝗虫两侧逃选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证明该数值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以复合搅乱剂-A迷向法控制苹果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卷叶蛾等几种主要害虫.结果表明,无论连续2 a还是当年的处理,其危害率都较对照降低40%~90%,且复合性信息素一次处理,简便易行.以引进的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性诱剂进行大量诱捕试验,也取得一定效果,诱蛾量高于国产性诱剂的诱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