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管道厌氧消化器处理柠檬酸生产废水的消化液中不同基质类型的产甲烷菌数量分布和优势产甲烷菌种群。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上生长的产甲烷菌在各级管道消化液和消化污泥中的数量分布不同,在H_2/CO_2和CH_3OH基质上生长的产甲烷菌,第一级管道消化液中略少,后面几级管道中基本相似,在HCOOH基质上生长的产甲烷菌则最后一级管道中略少,前面各级中差异不大;消化污泥中生长于H_2/CO_2,HCOOH,CH_3OH和CH_3COOH各基质中的产甲烷菌分别占同基质总菌数的22%、90%、100%和17%;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和亨氏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是柠檬酸生产废水厌氧消化中产甲烷菌群的主要优势种,分别占产甲烷总数的52%和36%。  相似文献   

2.
厌氧消化酒精废醪中的产甲烷细菌数量较多,组成较杂;通常情况下,甲烷杆菌占优势,环境条件如温度,pH以及废水成份的变化会导致优势种群的更替;冷藏是保存产甲烷细菌的有效方法,浅盘静止曝氧会引起厌氧活性污泥中的产甲烷菌数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柠檬酸生产废水在实验室装置四级管道厌氧消化器消化过程中各类沼气发酵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特性及其对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性细菌数量在10~9—10~(13)个/毫升,在各管消化液中的数量与总挥发性有机酸和乙酸浓度成较好的正相关性。产氢产乙酸细菌数量在10~7—10~(10)个/毫升,产甲垸细菌数量在10~4—10~(10)个/毫升,同型产乙酸细菌数量在10~5—10~(10)个/毫升。在第一、二级管节消化液中有较高数量的沼气发酵微生物群,而在第二管具有糖类等有机物酸化、COD去除和甲烷形成等活性最大、效率最高的消化特性,两者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水稻田中占优势的产甲烷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英  钱泽澍 《中国沼气》1993,11(4):6-10
本试验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与MPN法,测定了二种水稻田中产甲烷菌数量,同时分离纯化了占优势的液泡甲烷八叠球菌和嗜树木甲烷短杆菌。  相似文献   

5.
对以稻草和猪粪为原料的沼气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消长和有关生理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氨化菌和硝酸盐还原菌在12天内菌数上升。随着厌氧环境加强,纤维分解菌和产甲烷菌的前体物质不断增加,两菌繁殖加速,而氨化菌和硝酸盐还原菌逐渐减少,到第24天减少到最低值。此时纤维分解菌和产甲烷菌群的菌数上升到最大值,即由10~3个/毫升上升到10~7个/毫升。通过对乙酸、丙酸、乙酸脱氢酶活力、辅酶F_(420)、生物量、产气量及甲烷含量的测定,发现各类群菌量的增减、产气量和产气率及甲烷含量的变化与乙酸、丙酸的利用和乙酸脱氢酶活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辅酶F_(420)含量与产甲烷菌数的增长、甲烷含量及产气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芦苇塘处理城市污水中的产甲烷细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所排放的工业污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氯苯、酚等芳香化合物,本项目研究了利用芦苇塘处理城市污水系统中土壤里的产甲烷细菌的分布和优势产甲烷细菌的分离及其耐受芳香化合物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产甲烷细菌的数量都较低,大约在10^1~10^2个/克湿土,不同层次的产甲烷细菌的数量大部分呈现出a层小于b层和c层,处理高于对照。利用Hungate厌氧技术所分离的产甲烷细菌菌株有两个:甲烷八叠球菌和甲烷杆菌  相似文献   

7.
基于mcrA克隆文库和PCR-DGGE技术分析,对农村户用沼气池中产甲烷古菌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经mcrA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表明,沼气池中产甲烷古菌以产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和小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 parvum)为主,其他类群包括产甲烷菌属(Methanogenium),马氏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 mazei),甲烷盘菌属(Methanoplanus),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ales)和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经PCR-DGGE分析,沼气池中的古菌主要以产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和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为主,其他类群包括产甲烷菌属(Methanogenium),甲烷盘菌属(Methanoplanus)和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  相似文献   

8.
垃圾填埋场的厌氧降解作用及其微生物类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琦  张亚雷 《中国沼气》1997,15(3):7-10
垃圾填埋场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与垃圾的降解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填埋场内垃圾降解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甲烷细菌的活性指标,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填埋场内,甲烷八叠球菌是优势菌种,辅酶F420可以作为甲烷细菌的活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产气性能不同的青海农用沼气池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了全年温度最高和最低时期污泥样品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特征。物种注释显示发酵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在细菌类群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最高,占所有菌群相对丰度的72. 37%~74. 00%,参与关键的发酵作用。在4种样品中,互养菌门(相对丰度1. 62%~4. 73%)丰度偏低,与沼气产气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可能是沼气生产重要的功能类群。在属水平上,优势类群依次是海螺菌属(相对丰度6. 75%)、梭菌属(相对丰度4. 56%)、密螺旋体属(相对丰度3. 60%)和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3. 01%)。古菌类群中,产甲烷菌属(相对丰度25. 41%~31. 65%)是最优势类群,也是最主要的产气功能类群。功能注释表明,产气好比产气差的样品具有更多的有效基因,参与甲烷代谢相关路径的功能基因丰度更高。在样品中,甲烷代谢途径涉及的氢代谢-营养型产甲烷菌参与CO2还原反应,所有代谢通路完整,且产气好的样品功能酶基因丰度趋高。研究结果表明,在青海农用沼气发酵系统中,甲烷产生的途径主要依赖于H2氧化/CO2还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A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琦  尚海涛 《中国沼气》2006,24(1):9-14
本文对折流挡板厌氧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反应器沿流向分为三格,实验温度为25℃,水力停留时间12小时,pH在7~7.6。实验结果表明:COD的去除率可维持在70%左右,产气主要含有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每格最大产甲烷活性依次为211 mLCH4.gVSS-1d-1,314 mLCH4.gVSS-1d-1,319 mLCH4.gVSS-1d-1;出水产物为乙酸和丙酸;每格优势菌种依次为杆菌、球菌、甲烷丝状菌和甲烷八叠球菌。填料挂膜量(湿重)沿着流向逐渐降低,平均为4.27 g.cm-3。  相似文献   

11.
用DGGE和Real-Time PCR对低温沼气池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GGE及Real-Time PCR技术对不同地区低温沼气池中沼泥行进发酵前期、后期产甲烷古菌群落变化进行了研究.DGGE技术用于分析发酵前后产甲烷古菌优势群落的变化;Real-Time PCR技术用于分析发酵前期、后期样品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沼气低温发酵的过程中,不同沼泥样品发酵前期、后期产甲烷古菌的优势群落差异明显且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变化的产甲烷古菌的优势群落为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在黑龙江沼泥样品(A1)发酵后期成为优势群落,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在山东发酵前期(B1),后期样品(B2)及安徽发酵前期样品(C1)中占有绝对优势.产甲烷古菌的数量介于104 ~ 105个·mL-1之间,其中黑龙江样品中产甲烷菌数量最多,而安徽样品中产甲烷菌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2.
沼气两步发酵工艺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研究了常温下猪粪沼气两步发酵法和常规发酵法对沼气发酵四大微生物功能菌群(发酵细菌群、同型产乙酸细菌群、产氢产乙酸细菌群和产甲烷细菌群)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在两步发酵法中,产酸槽甲烷菌低于产甲烷罐近两个数量级,而其它细菌群数量相近。结合工艺研究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工艺分段对沼气发酵微生物食物链影响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3.
获得了一种能降解苯甲酸为甲烷的嗜热富集物.此富集物由苯甲酸降解菌、丁酸降解菌、氢营养型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乙酸裂解产甲烷的甲烷丝菌(Methanothirx)和硫酸盐还原细菌——嗜热氧化乙酸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 thermoacetooxidans)等组成。测定了苯甲酸降解、乙酸消长和甲烷形成的动力学和 H_2分压。观察了硫酸盐对甲烷形成的影响.讨论了富集物将苯甲酸降解为甲烷的可能途径和热力学;苯甲酸降解菌与布斯威尔氏互营菌(Syntrophus buswe-llii)之间的区别以及嗜热氧化乙酸脱硫肠状菌的基质来源和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美国纽约州卫生部实验与研究室的特里·米勒(Terry L. Miller)等人,对九名成年人粪样中的产甲烷菌存在情况进行了检查。五个样品的富集培养物在五天内产生了甲烷,而且其中三个样品在短期培养期间即产生甲烷。其余四个样品无论是短期培养或是富集培养均不产生甲烷。从每个产甲烷的富集培养物得到的产甲烷菌在形态上与甲烷短杆菌属的菌相似,用荧光显微镜看到了F—420的荧光。从五个产甲烷的富集培养物的四个中获得纯培养。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猪粪和稻草粉为原料,采用5500ml 玻璃瓶为发酵装置,发酵温度35℃,无搅拌,批量发酵。试验结果:(1)一般异养菌和氨化细菌在发酵启动至产气高峰期间维持最高菌数,发酵后期菌数缓慢下降。纤维分解菌和纤维素降解率之间表现了平行关系,其数量在产气高峰期最低,发酵后期持续上升;(2)发酵液分为上、中、下三层,五种生理群细菌的数量均为中层最低,上层和下层菌数高低时有差异,一般来说,一般异养菌和氨化细菌下层高于上层,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上层高于下层;(3)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亚硝酸和硝酸细菌。  相似文献   

16.
厌氧消化过程的有效性依赖于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完整性及其生态关系的平衡性。本文选择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组成微生物链;提出了全混合式反应器条件下具有二阶生长速率的三菌群系统生态模型;判别了模型的三类平衡点及其稳定性;讨论了各类菌群生长历程、稳定速率及其与系统稀释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肉类加工厂屠宰废水(COD值为1000—2500mg/l)采用厌氧滤器沼气发酵处理,在33℃下,在单一滤柱的滤器中废水滞留0.5天,产气率达到1101ml/l和296ml/gCOD,废水COD去除率为81%。在单柱滤器中滞留1.16天,或在双柱串联滤器中滞留1.05天,产气率分别为691ml/l/天、491ml/gCOD和639ml/l/天、355ml/gCOD,COD去除率分别达87%和91%。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沼气工程沼液中微生物的细菌种群分析与功能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集了现代牧业集团各地区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分析了不同沼液样品中全N,P,K等养分的含量和理化性质,并利用传统微生物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探究了样品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及种群组成情况,根据BLAST的比对结果,选取并纯化到32株细菌,测定了它们对四种不同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各地区沼液样品的pH为6.1~8.7,总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为来自通山的样品,达15.4%,含量最低的为马鞍山沼液样品仅为0.94.不同沼液样品中的细菌的数量介于105~106 CFU·mL-1之间,且种群丰富,组成差别较大,芽孢杆菌为各地区沼液样品中的主要优势微生物.拮抗实验的结果表明Paenibacillus peoriae对菌棉花枯萎病、菌尖刀镰刀型黄瓜枯萎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四种病源真均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具有作为生防应用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城市有机垃圾为原料,采用一次投料批式中温(37℃)厌氧发酵工艺,分析了厌氧干发酵过程中主要菌群,包括厌氧产酸菌、厌氧氨化菌、产甲烷菌和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的数量变化及代谢产物的特性。结果表明:厌氧菌中产酸菌和氨化菌最先增殖,产酸菌先于氨化菌达到最大值并占据优势地位。产甲烷菌在启动阶段初期基本没有增殖,第25 d左右达到最大值3.25×10~9个·m L^(-1),随后产甲烷菌在整个盛产期数量维持在这一数量级上。厌氧纤维素降解菌菌数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直到投料的第45 d才增加到10~6个·m L^(-1)。了解发酵过程中菌群间的作用及代谢产物的特性,协调各微生物的稳定生长,是保证沼气发酵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本试验为城市有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以纤维素物质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发酵过程中,厌氧性纤维分解菌、产氢细菌和产甲烷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搞清这几类菌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对沼气发酵的影响,将为调节发酵过程,提高沼气产气率,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们进行了沼气发酵不同阶段厌氧性纤维分解菌、产氢细菌、产甲烷菌的消长规律以及与纤维素分解强度、沼气产气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