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的发生与危害现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枣大球蚧在我国的风险性,并提出了枣大球蚧营林、人工物理、药剂和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枣大球蚧又称瘤坚大球蚧、大球蚧、梨大球蚧、大玉坚介壳虫、枣球蜡蚧,是一种难以根除的重要枝梢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繁殖力强及适应严酷的生态环境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8年来,红枣大球蚧对洛浦县(莫兰干、拜什托格拉克乡等地)上万亩红枣基地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对洛浦县核桃、杏树基地也造成相应的危害。特别是1999~2002年期间,给当地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经过上下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使洛浦县森林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防治效果。据检测:红枣大球蚧防治效果90.2%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红枣大球蚧又名瘤坚大球蚧,属同翅目蚧科。2002年,且末县引进红枣进行枣棉、枣麦间作,2003年在该县阿热勒乡首次发现红枣大球蚧,属点片零星发生;2004~2005年该虫已扩散蔓延且大面积发生。经过多年防治,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1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红枣大球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作短距离爬行或借助风力扩散,并裸露固定在1~2年生枝条  相似文献   

5.
大球坚蚧寄生蜂及其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两年的观察,发现危害国槐的大球坚蚧在雌成虫孕卵期有四种主要寄生性天敌,即黑色食蚧蚜小蜂,蜡蚧斑翅蚜小蜂。刷盾短缘跳小蜂和球蚧蓝绿跳小蜂,通过对寄生蜂数量与大球坚蚧单雌孕卵量关系的分析,表明大球坚蚧寄生蜂的数量对大球坚蚧雌虫产卵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两年的观察,发现危害国槐的大球坚蚧Eulecaiumgigantea(Shinji)在雌成虫孕卵期有四种主要寄生性天敌,即黑色食蚧蚜小蜂,蜡蚧斑翅蚜小蜂、刷盾短缘跳小蜂和球蚧蓝绿跳小蜂。通过对寄生蜂数量与大球坚蚧单雌孕卵量关系的分析,表明大球坚蚧寄生蜂的数量对大球坚蚧雌虫产卵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园林植物上皱大球蚧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分析了其分布的基本成分、分布类型和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皱大球蚧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皱大球蚧的聚集原因由昆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确定了皱大球蚧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为皱大球蚧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经过3年的研究,根据虫口密度,叶片被害率与枣树产量以及被害枣树的经济损失的关系,确定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的防治指标为10头/10cm^2叶片,实践证明该指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经过 3年的研究 ,根据虫口密度 ,叶片被害率与枣树产量以及被害枣树的经济损失的关系 ,确定枣大球蚧 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的防治指标为 1 0头 / 1 0 cm2 叶片 ,实践证明该指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和田地区大球蚧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田地区属于暖湿带级干旱气候区,十分有利于大球蚧生长漫延。大球以干1986年在和田县园艺场的红枣上被发现后,1989年扩散到刺槐上进行危害,后迅速漫延到皮山、墨玉、洛浦、和田(市)、策勒六县(市),寄主由红枣、刺槐扩散到核桃、葡萄、苹果、梨、桃、杏、巴旦、李子、木瓜、杨、柳、椒树、合攻、皂荚、国槐、榆树、桑树、樱桃、沙果、紫穗槐、无花果等三十余种林木。危害面积近百万亩,其受灾最重的是红枣和刺槐。1986年和田地区有红枣20964亩,因受大球蛐危害,到1992年只剩16000亩,当年红枣品质下降大量减产,上市鲜枣几乎无人问…  相似文献   

11.
瘤大球坚蚧最佳防治期的测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大球坚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属同翅目、蚧总科。近年来该虫在南疆三地州泛滥成灾,对当地的红枣、巴旦木、刺槐、榆等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瘤大球坚蚧虫体较小,雌成虫产卵量大,且虫体隐藏在硬化的蚧壳下,对进行有效防治造成很大困难。依据蚧虫的一般习性,选择准确、合适的防治时期是对蚧虫进行防治的关键,通过对瘤大球坚以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以及对蚧虫一般生活习性的研究,我们得出该蚧的关键防治期主要有两个:一是浪荡若虫期,即若虫刚孵化出壳的时期,此阶段初孵若虫在寄生枝条和叶片上爬行,经过一天左右,便开…  相似文献   

12.
喀什地区巴旦姆主要危害的蚧类害虫有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桑白盾蚧、橄榄片盾蚧。蚧壳虫的若虫和雌成虫,体微小,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树上常见到的是蚧壳,虫体在蚧壳下,蚧壳小的仅0.5毫米,较大的仅有5-10毫米,形态有近圆形、椭圆形等多种,蚧壳有红色蜡质,白色的棉花状,有的成糠粉状、绒状等,蚧壳群集固定枝、叶和果面上,雄成虫体微小、有翅、足、触角和眼,田间不易找到。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杀虫剂对果树大球蚧越冬若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蚧蚧高乳油、40%新速扑蚧乳油、25%蚧虱速乳油1500倍液对大球蚧越冬若虫防效较好,药后15d,防效分别是91.86%,90.76%和90.60%。  相似文献   

14.
枣龟蜡蚧是一种危害枣树严重的害虫,一旦枣树受害,红枣减产70%左右。为了有效地控制该害虫,1991年对龟蜡蚧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防治效果达90%以上。1 生物学特性1.1 生活史枣龟蜡蚧1年1代,以受精雌虫在枣树枝上越冬;3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出蛰,4月中旬虫体迅速增大;5月末、6月初开始产卵,6  相似文献   

15.
对皱大球蚧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区巴旦姆主要危害的蚧类害虫有大球蚧、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桑白盾蚧、橄榄片盾蚧。蚧壳虫的若虫和雌成虫,体微小,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树上常见到的是蚧壳,虫体在蚧壳下,蚧壳小的仅0.5毫米,较大的仅有5—10毫米,形态有近圆形、椭圆形等多种,蚧壳有红色蜡质、白色的棉花状,有的成糠粉状、绒状等,蚧壳群集固定枝、叶和果面上,  相似文献   

17.
枣大球蚧又称瘤坚大球蚧、大球蚧、梨大球蚧、大玉坚介壳虫、枣球蜡蚧,是一种难以根除的重要枝梢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繁殖力强及适应严酷的生态环境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种大球蚧: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和皱大球蚧EulecaniumkuwanaiKanda在国槐Sophorajaponica上种群密度变动规律,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测定了城市空气中SO2和Pb在虫体和树体内的累积量。结果表明:(1)蚧虫密度变动受街道交通车辆污染影响显著,虫口增长与街道车流量成正相关,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YI=-30.508+0.0441Xb,相关系数r=0.895(I代表虫口,b代表汽车)。(2)从市区中心向郊外方向延伸,蚧虫密度从高向低呈现三个密度波动水平,恰与城市污染的递减梯度趋势相吻合。(3)城市空气中SO2和铅尘可在树体和虫体内积累。在污染区树体内S和Pb含量最高值分别达1.92g/kg和6.80mg/kg;在虫体内Pb含量达5.10mg/kg。污染物被吸收和积累量与该区域交通车流量呈直线相关,与虫口密度变动趋势也呈正相关。研究认为,蚧虫对污染物的吸收和一定范围内的忍耐性是它对城市污染抗性的一个标志,由此从“蚧虫-寄主-天敌”的生物链角度说明了蚧虫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染促进瘤坚大球蚧种群增长的营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坚大球蚧属同翅目蚧总科蚧科 ,是我国北方城市林木重要害虫。笔者于 1998— 1999年在太原市选择了 5个污染程度不同的街道区域 ,同时 ,在相距 6 0km以外的太谷县选择山西农业大学植物园作为清洁对照区 ,研究了在污染环境中寄主树木国槐枝条和叶片内几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与蚧虫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1)污染区国槐枝条和叶片内还原糖、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清洁对照区。 (2 )在 5个污染区和一个清洁区 ,蚧虫的虫口密度依据污染强度而增加 ,寄主枝条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与虫口密度之间呈正直线相关关系 ,虫口密度与还原糖之间的关系式为Y1 =87 6 0 2 8X1 - 117 82 5 0 ,相关系数r1 =0 98。虫口密度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式为Y2 =2 8936X2 - 14 2 15 2 3,相关系数r2 =0 84。 (3)寄主枝叶内营养物质含量在 3— 10月份的变动趋势呈现出两个高峰期和一个低谷期 ,对照该蚧虫生活史 ,恰好与蚧虫的两个取食高峰和一个不取食的卵期相对应 ,说明城市污染使寄主树木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升高与蚧虫生物学的吻合 ,是导致蚧虫种群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 ,提供了污染环境中蚧虫增殖的营养学例证。  相似文献   

20.
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近年来是我国城市林木的重要害虫。作者于 1 998~ 1 999年在太原市和太谷县城设点 ,测定了该蚧虫的寄主树木国槐Sophorajaponica ,体内维生素B2 (VB2 )的变化规律 ,用蚧虫的虫口密度和生物学节律相对照 ,分析了污染—VB2 含量—蚧虫种群消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 ,污染区国槐枝条和叶片的VB2 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清洁区 ;VB2 的变化与虫口密度呈正相关关系 ,回归式为Y =1 50 7.76x-1 70 .56,相关系数r=0 .839。在一年中 ,VB2 的含量呈现两个高峰期 ,正好与该蚧虫的两个取食期相吻合。由此认为 ,污染使树体内VB2 含量增高很可能是促进该蚧虫种群增长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