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山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基于北京市第六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区划北京山区森林景观类型,并应用InVEST模型评估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总面积为479209hm2的北京山区森林可划分为18种类型,其水源涵养总量为16.2万亿m3,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75mm;各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深度差异很大,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148mm,其他阔叶人工林最小,为47.6mm;在各类森林水源涵养总量方面,天然柞树林最高,为8.25万亿m3,其他阔叶人工林最小,为60.7亿m3。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现状,分析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辽西北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国内现有沙地生态系统文献资料得知,在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下,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四大沙地生态系统存在着系统生物量下降、系统结构单一、与外界物质和能量交换失调等3个共性问题。因此,沙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工作应围绕沙地水量平衡、抗旱高产植物筛选和优化沙地建设模式等3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4.
沙地云杉(Piceamongolica)在中国的形成、分布和特性(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地云杉是中国的珍稀濒危树种。沙地云杉林是陆地上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它存在于我国森林草原过渡带,也是我国的农牧交错区。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沙地云杉的形成和分布,研究了沙地云杉的性质和特性。沙地云杉属于白扦云杉系列,是白扦云杉长期适应当地气候而演化的地方宗,然后形成异域的半种,最后形成分类种。沙地云杉林是森林草原过渡带上的超地带性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御道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密度效应进行量化比较,采用统计学及种群生态学方法对御道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疏规律进行建模研究,探讨了2种不同自疏规律模型的构建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比较Reineke密度模型和Yoda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差异。Reineke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对比的平均误差为0.2%,Yoda模型与实际结果对比的平均误差为22.1%,Reineke自然稀疏模型的预测更接近实测值。该结果可以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御道口地区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7.
《国土绿化》2010,(7):33-33
<正>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境内有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11片次生林区,中部高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湿地有河流、湖泊、沼泽等3大类13种类型,居全国第三位。但同时也有5大沙漠和5大沙地以及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土地。  相似文献   

8.
在黄柏山林场4种典型人工林中设置样地,对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掌握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特征。研究表明:1)檫杉混交林林下植物丰富度最高。2)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类型都呈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说明乔木植被类型对于林下物种及其多样性影响较大。在营造人工林时,树种的选择对于其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3)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是草本灌木。可能由于4种林分的郁闭度都较高,影响了灌木层生长,同时也为草本层喜阴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定条件。在黄柏山林场的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内透光度,以利于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笔者简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介绍了天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进展,并从人工林自身特性与稳定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标3方面综述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需要对一定时间跨度内,特定空间的特定目标树种(纯林、混交林)进行研究,长远考虑,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管理水平杉木人工林生物产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人工林是通过人为控制所形成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长发育规律深受栽培管理措施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水平杉木人工林的生物产量及其变化规律,是定量地研究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积累、运  相似文献   

11.
章古台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中磷的文献进行总结,认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素含量偏低,凋落物、林型及林龄都影响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分布。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素主要还是以有机状态存在的,无机磷含量以Ca-P为主。  相似文献   

12.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林术营养规律研究应从遗传、生境和栽培管理三个方面入手。以往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林木营养的研究较少,随着经营集约度的提高,采用施肥等措施改善杉木林分的营养状况将成为杉木经营的方向。因此对杉术人工林的营养特性应有较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杉木的遗传因素相对稳定,限于现有的生产水平,只能选择良好的营养生境栽培杉木人工林,而辅之人工栽培管理措施。所以应在了解各种生态因子对杉木营养的影响基础上发挥杉木不同种源、类型和无性系的营养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3.
经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不同方式的结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对40年生左右染病较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卫生伐引导成疏林草地,7年间疏林处理的胸径生长量比对照的高62.96%,疏林处理和对照的蓄积收获总量差异不大,疏林的树势得到增强,病害防控效果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改造后,伐1留1从伐后第3年胸径生长量显著超过对照;伐1留1的总蓄积最大;伐1留1和伐2留2改造措施均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且伐1留1效果更明显。处理的冠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的透光率上升。疏林模式和林分改造措施有利于改善林分水分状况,在干旱年份效果更加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带状人工林,选用6个树种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建立了5种混交模式林,增加了树种多样性,改善了林分树种、年龄结构,丰富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景观,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气候相似性原则、天然更新苗的实物证据方面,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客观事实。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球果中平均含种子12. 3个,平均千粒重为9. 6 g,平均发芽率为87. 0%。天然更新有群团状簇生林缘或路边更新,群团状簇生林隙更新以及散生苗林下更新3种类型。3个典型调查样地中,能够明显确定生长年龄的天然更新苗年龄为5~8年,并且随着年龄增加,更新苗年生长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早期营造的樟子松人工林不仅结实能力良好,而且能够完成天然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呼伦贝尔沙区4种生境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不同生境对土壤真菌的影响。【方法】选择裸沙地、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樟子松天然林4种生境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ITS高通量测序结合RDA分析,比较分析不同生境土壤真菌种群特征。【结果】呼伦贝尔沙区土壤共检测到真菌5门22纲73目28科257属。其中,裸沙地和草地土壤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中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优势属共31属,裸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优势属分别是被孢霉属和丝膜菌属,草地和天然林土壤中的优势属分别为被孢霉属和Archaeorhizomyces、红菇属和Geminibasidium。其中裸沙地和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真菌进化分支更为接近。草地土壤真菌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最高,分布最为均匀;裸沙地其次;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分布也较为集中。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量,优势真菌属分布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分别是被孢霉属、Archaeorhizomyces、丝膜属的主导影响因子,全磷则是红菇属和Geminibasidium的主导影响因子。【结论】呼伦贝尔沙区4种生境土壤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组成,其中裸沙地和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多类型草本植物使真菌种类增多且分布更为均匀,樟子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真菌数量和种类,并使其分布更为集中。不同生境的不同植被可以改变土壤性质,而土壤水分、营养元素及孔隙结构等土壤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4种生境土壤优势真菌属的代谢过程和功能特征,因此4种不同生境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水分严重影响着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因此,为了探明黄羊滩沙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在黄羊滩地区取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3种不同类型的土样,采用烘干称重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地空间尺度上土壤含水量的剧烈变化湿沙层在10~40 cm,稳定层在大于40 cm,时间尺度上土壤含水量9月份高于8月份。侧柏半固定沙丘随着生长季的来临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7、8月份由于降水的增加含水量有明显的增加。流动沙地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固定沙地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主要人工林树种,种植面积达360万hm2,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大量木材,推进生态文明。在桉树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综述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产生、理论概念、内涵和实施步骤,融合生态系统管理原则和桉树人工林栽培管理技术,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对策,以期为桉树人工林经营者、林业科研工作者以及政府部门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间空地在森林动态演替中的作用,文章以呼伦贝尔市30 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个大小不同林间空地,对林间空地内植物种类和数目进行调查。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不同面积等级林间空地内物种多样性差异。得出在森林经营实践中,可以进行开林间空地式的改造和抚育经营,同时,在开林间空地初期可以补植适量植物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进行拓展,从而提高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红花尔基周边森林茂密、物种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沙地樟子松植物群落及沙地樟子松生态系统,林下野韭菜(Allium ramosum L.)资源十分丰富,野韭菜花已成为当地的特产和知名品牌。由于野韭菜分布过于零散,单位面积产量低,不便于采收,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提出人工林下仿野生栽培方法,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大青山森林植物群落与碳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内蒙古大青山山地分布的天然林植被和大规模分布的人工林植被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别就白桦次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虎榛子灌木林等4个主要森林类型进行了林分生物量与森林群落结构的调查。估算了大青山4种主要森林植物类型地上部分碳储量总量为305.25t/hm2,为大青山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