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降水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技术方法与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间小区试验证明,围埝蓄集雨水洗盐和覆盖抑制蒸发返盐,可以降低土壤含盐量。在试验期间降水56.5mm的情况下,覆盖塑料膜的处理,土壤0—20cm的盐分由0.4%~1.0%下降到0.15%左右;覆盖秸秆处理,土壤0~20cm的盐分由0.95%下降到0.28%;二者的洗盐效果都很明显。覆膜种植田菁处理,0—20cm的盐分由0.74%下降到0.41%,田菁完成了生命周期,田菁是豆科植物可以培肥土壤,也可以起到植物残体覆盖,减少地表蒸发和减缓塑料膜老化的作用,是一个可以推广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选择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圩坪寺村茶园为研究对象,以自然留养杂草为对照(CK),设置黑麦草+白三叶2种作物混播(E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4种作物混播(S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紫羊茅+毛苕子+波斯菊+百日草8种作物混播(BZ)三种覆盖作物模式,研究了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0~15、15~30 cm两个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Z处理0~15 cm土层的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15~30 cm土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而蔗糖酶活性低于其他覆盖作物处理。与CK处理相比,覆盖作物增加了0~1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且覆盖作物可改善0~1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而对15~30 cm土层影响较小。研究表明,覆盖作物可提升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且4种作物混播处理0~15 cm土层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理化处理诱导板栗芽苗胚轴增粗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是我国具有发展前景的木本粮食树种之一。芽苗嫁接是板栗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技术是胚轴增粗。以‘燕山早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矮壮素、大蒜浸提液、赤霉素溶液浸种,清水为对照,浸种后覆盖不同成分(河沙、蛭石及其混合物)、厚度(5、10、15cm)的基质,研究理化处理诱导板栗芽苗胚轴增粗的效应,以期探索板栗芽苗胚轴增粗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1)物理和化学处理均可促进板栗芽苗胚轴增粗,且物理处理优于化学处理。2)化学处理中,赤霉素的增粗效果最为明显,胚轴平均粗度为4.04 mm,粗度4.00 mm百分比为49%。3)物理处理中,覆盖10cm河沙的增粗效果最明显,胚轴平均粗度为4.44mm,粗度4.00mm百分比为78%。4)理化交互处理对胚轴的增粗作用更显著,其中矮壮素浸种+覆盖10cm河沙的综合处理会得到最理想的增粗效果,胚轴平均粗度为4.54 mm,粗度4.00 mm百分比为80%。因此,采用河沙覆盖10cm与3 000mg·L~(-1)矮壮素溶液浸种组合处理,诱导板栗芽苗胚轴增粗最理想。  相似文献   

4.
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地的抑盐和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塑料地膜、细沙、秸秆3种覆盖材料,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荒地的抑盐、脱盐和玉米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材料和方式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全膜覆盖效果最好,其次是覆细沙5cm,覆秸秆3000kg/hm2。的增产率最小。覆盖处理对O~20cm土层的盐分均有很好的脱盐效果,可减弱休闲季土壤0-40cm土层的返盐。秸秆覆盖和细沙覆盖各层的含水量与覆盖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求宁夏中部干旱地区最适宜的硒砂瓜覆砂厚度。[方法]采用蒸发器整体称重法,以宁夏中卫南山台地区天然砂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厚度砾石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砾石覆盖处理的土壤日蒸发量的大小顺序为CKH1(5 cm)H2(8cm)H3(10 cm)H4(15 cm)。同时,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H3(10 cm)和H4(15 cm)处理的累积蒸发量的差别逐渐减小。土壤总蒸发量随碎石覆盖厚度的增加呈现幂函数减少的变化趋势,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达到0.925 5。[结论]随着砂石覆盖厚度的增加,土壤日蒸发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覆盖可以有效减小蒸发,且覆盖厚度越厚,对蒸发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在实施砾石覆盖处理时,应该适量增加覆盖厚度,阻止大量水分因蒸发而造成的水分损失。当砾石覆盖厚度达10 cm以上时,砾石抑制蒸发的效果差别不大,因此10 cm的砾石覆盖厚度最适宜当地区域的自然条件。幂函数方程Y=atb可以用来模拟土壤总蒸发量随碎石覆盖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不同厚度砾石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求宁夏中部干旱地区最适宜的硒砂瓜覆砂厚度.[方法]采用蒸发器整体称重法,以宁夏中卫南山台地区天然砂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厚度砾石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砾石覆盖处理的土壤日蒸发量的大小顺序为CK>H1(5 cm)>H2(8cm)>H3(10cm)>H4(15 cm).同时,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H3(10 cm)和H4(15 cm)处理的累积蒸发量的差别逐渐减小.土壤总蒸发量随碎石覆盖厚度的增加呈现幂函数减少的变化趋势,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达到0.925 5.[结论]随着砂石覆盖厚度的增加,土壤日蒸发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覆盖可以有效减小蒸发,且覆盖厚度越厚,对蒸发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在实施砾石覆盖处理时,应该适量增加覆盖厚度,阻止大量水分因蒸发而造成的水分损失.当砾石覆盖厚度达10 cm以上时,砾石抑制蒸发的效果差别不大,因此10 cm的砾石覆盖厚度最适宜当地区域的自然条件.幂函数方程Y=atb可以用来模拟土壤总蒸发量随碎石覆盖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在中、重度盐碱地作物行间裸地覆盖不同厚度的高分子多孔隙涤纶(PET)无纺布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以期为无纺布的应用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在盐碱地作物行间裸地覆盖不同厚度的涤纶无纺布,对比分析各种处理对土壤水分、盐分及Na+含量的影响。【结果】(1)与无覆盖措施相比,涤纶无纺布覆盖处理下中、中度盐碱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11.2%和12.54%,以PET3的保水效果最好;(2)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盐分及Na+含量,以0~20 cm土层效果显著,各处理的脱盐效果依次为:PET3 PET2 PET1 CK,以PET3在重度盐碱地的脱盐率最高,为57.04%。(3)无纺布覆盖重度盐碱地的脱盐率高于中度盐碱地。【结论】无纺布覆盖能够减少水分蒸发、降低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之间的水势梯度,抑制土壤返盐;无纺布的脱盐效果与土壤的本底含盐量有关,本底含盐量越高其脱盐效果越显著;无纺布的克重越大,保水性能就会增加,覆盖下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运移密切相关,保水性能佳的材料其抑盐、脱盐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贺军奇  员学锋  汪有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19-6821,6848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均表现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与对照小麦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因灌溉时间及小麦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保墒处理均可抑制冬小麦开花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PAM处理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但2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0~50cm土层。[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抑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均表现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与对照小麦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因灌溉时间及小麦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保墒处理均可抑制冬小麦开花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PAM处理0 ~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但20 ~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0 ~50 cm土层。[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抑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一、嫁接技术 (一)接穗的选择和贮藏在冬剪前,从正常结果的优良品种葡萄园内,剪取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芽眼饱满、节间粗度在0.7~1.2cm的一年生成熟枝条做接穗.在低温的果窖内,平铺10~15cm的河沙,把枝条放在沙上,一层湿沙一层葡萄种条,使河沙填入枝条缝隙中,最后再在上端覆盖15cm厚的河沙,以利保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水频率(5,10,15 d·次-1)下,栽培辣椒的设施土壤的盐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各灌水频率条件下,根据土壤EC值变化,均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降低阶段(第1次灌水后1-20 d)、缓慢降低阶段(第1次灌水后21-40 d)和稳定阶段(第1次灌水后41-62 d)。不同灌水频率下0-20 cm土层EC值,在快速降低阶段和稳定阶段表现为5 d·次-1>10 d·次-1>15 d·次-1,而在缓慢降低阶段却表现为5 d·次-1>15 d·次-1>10 d·次-1。0-20 cm土层积盐量,在缓慢降低阶段和稳定阶段,均以10 d·次-1灌水频率下最低,表明其对0-20 cm土层盐分的淋洗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2.
彭赛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83-5785
[目的]为黄甜竹高效培育奠定技术基础。[方法]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物及覆盖厚度对黄甜竹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未做人为覆盖的自然状态)相比,谷糠、稻草和厩肥等3种地面覆盖物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其中厩肥覆盖处理的培肥能力最高。谷糠、稻草和厩肥等3种地面覆盖物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黄甜竹林的出笋量,延长了笋期,促进了黄甜竹的生长。[结论]3种覆盖方式对黄甜竹出笋量及生长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厩肥谷糠稻草。就覆盖厚度差异而言,覆盖厚度6 cm对黄甜竹出笋量及生长的影响效果优于覆盖3 cm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免冬春灌棉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变化规律。通过对284 mm、339 mm、369 mm和399 mm4个灌溉定额下棉田土壤盐分变化进行分析得到:免冬春灌使棉田土壤盐分主要积累在0~30cm之间;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滴头下土壤盐分淡化区深度逐渐增加,积盐区深度下移;各处理土壤盐分积累深度分别为20cm、30cm、60cm和70 cm,滴头下竖向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淋洗效果越明显;滴头、行间、膜间土壤盐分含量依次增加;在棉花生育期内284 mm灌溉定额土壤处于积盐状态,339 mm、369 mm和399 mm灌溉定额土壤处于脱盐状态;结合洗盐深度和棉花根系主要活动范围,初步确定一年免冬春灌棉花灌溉定额为369 mm以上。该结果可为干旱区棉田少、免冬春灌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调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娟  韩霁昌  张扬  李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12-5314,5341
[目的]为了揭示在裸岩石砾地通过不同覆土厚度作物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变化。[方法]2011~2012年在陕西富平基地设置了在裸岩石砾地,通过30 cm(C30)、40 cm(C40)、50 cm(C50)、60 cm(C60)、80 cm(C80)和100 cm(C1000)等6种不同覆土厚度,分析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覆土厚度对耕作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以C50处理效果最佳;与C30、C40、C60、C80和C100处理相比,C50处理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降幅达到1.01%~2.64%;平均土壤孔隙度最大,为33.19%。不同覆土厚度对土壤0~50 cm土层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50 cm土层中,C50处理土壤平均碱解氮含量分别比C60、C80和C100处理高12.18%、11.93%和17.49%;在10~30 cm土层C40处理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C50处理能有效提高0~1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C40处理能有效提高10~3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即C50处理较其他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显著,以C50处理平均籽粒产量最高,为6 474.02 kg/hm2,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50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且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20a以下银杏为母树,以1年生枝条为插穗,以河沙、河沙:草炭(1:1)、园土为基质,经清水、400、600、800、1200ppm的萘乙酸处理;通过试验表明银杏硬枝在800ppm的萘乙酸中速蘸后,扦插在河沙:草炭(1:1)基质中成活率高达88%。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土壤退化的修复、防沙抗沙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艾比湖流域的博尔塔拉河下游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养分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在地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显示出表层(0~10 cm)20 cm40 cm60 cm80 cm的规律;全磷、全钾含量上下层含量变化较小;研究区土壤养分总体偏低,土壤贫瘠。不同植被类型在从草本向灌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全磷除外)显示出灌丛灌丛及草本草本的规律。通过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分析得出,在40 cm以上土层,土壤间相关性规律较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在40~80 cm土壤层,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较差,规律不显著。[结论]该区域养分含量整体偏低;土壤中的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两者在不同植被下均呈现灌木丛群落灌木及草本群落草本群落的规律。由于全钾、全磷含量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该区域土壤母质由河水沉积物构成,径流携带作用使其上下均匀,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黄姜花的笋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的消毒、丛生芽的增殖及生根培养等关键步骤的配方。结果表明:1)利用ρ=1g·L-1的升汞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的最佳时间为12min;2)黄姜花丛生芽增殖的较优配方为:3/4MS+6-BA3.5mg·L-1+水解酪蛋白1000mg·L-1+蔗糖30g·L-1,继代周期25d,增殖倍数为5.83;3)1/2MS+NAA0.5mg·L-1的生根培养基效果最好,平均生根数达9.17条,平均根长2.73㎝,植株健壮;4)将试管苗移裁在V河砂︰V表土=1︰1的基质中,25d后成活率可达91.67%,植株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9.
国光生根剂对不同径级香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径15、25 cm香樟假植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国光生根剂对2种香樟假植苗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生根剂处理的2种规格香樟假植苗的生根数、总根系长度、平均根系直径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清水处理。根径25 cm香樟假植苗经生根剂处理的根系生长及各形态指标均高于根径15 cm香樟假植苗经生根处理。初步确定国光生根剂1.0 L处理根径15 cm香樟假植苗与国光生根剂1.5 L处理根径25 cm香樟假植苗能用于刚移植苗木的生根处理,可提高生根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