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 ,主治小儿痫风、搐脐风、痔漏、蛇伤等许多疾病。(1)生活习性 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缝间、墙脚、成堆的树叶杂草中 ,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 ,夜间四处活动 ,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 ,每次吃进的食物可达体重的 3/5 ,约 1 2g。饥饿时则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蜈蚣的特性。蜈蚣还有冬眠习惯 ,立冬前后 ,气温下降 ,开始冬眠 ,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 10cm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 ,随着天气转暖 ,出洞觅食活动。(2 )繁 殖 蜈蚣是卵生动物 ,生长到 4年才…  相似文献   

2.
1 生活习性 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脚边、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每次吃进的食物可达体重的3/5,约1.2g,饥饿时则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蜈蚣的特性。蜈蚣还有冬眠习惯,立冬前后,气温下降,开始冬眠,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10cm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活动。2 繁殖 蜈蚣是卵生动物,生长到4年才能产卵繁殖。每年的5~7月是产卵盛期,夜间产卵,每次产卵50~70粒,约25d后,受精卵…  相似文献   

3.
一、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脚边、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每次吃进的食物约1.2克。饥饿时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蜈蚣的特性。立冬前后,蜈蚣开始冬眠,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1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 蚕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能顺利地进行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但在食物短缺、气候寒冷的冬天,蚕就不可能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只有成功地渡过这个不良环境,才能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蚕卵是不向外界摄取食物的,再加上滞育的卵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因此,以滞育卵越冬是蚕战胜不良环境的巧妙手段,这是蚕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环境的遗传特性。滞育和冬眠夏蛰是不同的生态现象。冬眠和夏蛰是在动物的任何发育阶段和时期、  相似文献   

5.
1.做好防逃工作。蜈蚣是多足动物,攀爬能力极强,池养必须用玻璃镶嵌四壁,笼养则要用尼龙网封闭喂养,稍有不慎,一夜之间可跑个精光。2.必须定时喂食。人工养殖蜈蚣,因是集群性喂养,如果不定时投喂食物,蜈蚣因饥饿就会自相残食,造成巨大损失。蚯蚓和黄粉虫都是蜈蚣爱吃的食物,每天晚上必须投喂一次。3.做好临产蜈蚣的隔离繁殖工作。母  相似文献   

6.
蜈蚣是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蜈蚣科的动物.体扁而细长,成体体长9~20厘米,宽0.5~1.2厘米.蜈蚣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治风毒疮肿、恶血聚积、小儿惊风和痉挛等,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 蜈蚣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各地均有分布,常见的有少棘蜈蚣(金头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mutilans)为药用蜈蚣,该种体形大,性温和,行动较缓,分布较广,适合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7.
<正> 貉是半冬眠动物,冬季应根据其生理特点来进行饲养管理。 9月初到11月是貉的冬眠准备期,此期饲养的好坏,对下年的繁殖有较大影响。进入冬眠准备期后,天气逐渐变凉,貉的机体为了抵御寒冷,要换成浓密的冬毛,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的严寒和食物短缺对于温带地区非冬眠哺乳动物的生存是极大的挑战。恒温动物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产热(非颤抖性产热)是一种高效迅速的产热方式,受交感神经支配,在小型哺乳动物(包括冬眠动物)的体温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动物受到寒冷等信  相似文献   

9.
张波 《兽医导刊》2020,(2):186-186
动物的繁殖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明显,一年四季,季节不同,动物繁殖力就有着很大的区别;还有地球上,经纬度不同,动物所处的生存环境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动物繁殖能力强,而有的动物繁殖能力就很差.另外,在一年中的各个阶段,动物的新陈代谢能力和食用的食物也是不同的,这也对动物的繁殖力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总之,外部环境和食物因素对动物繁殖力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就针对环境和食物两方面进行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蝎子抗病力强 ,适应性广 ,面积大小都可养 ,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途径。1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为食肉动物 ,怕风、怕水、怕强光 ,对农药尤为敏感。喜欢栖息在向阳、潮湿的乱石、墙缝里 ,昼伏夜行 ,冬季冬眠。喜欢吃蚊子、苍蝇、飞蛾、蚂蚱、蚯蚓、蜘蛛、蜈蚣、土鳖虫、螳螂等小动物。同时也吃碱土 (厕所及墙根粉下的土 )和磨道 (驴拉磨 )粪土及麸片、小谷等 ,如喂麸片、小谷时一定要与碱土 (1 0 %左右 )搅拌后再喂。蝎子在缺乏食物 ,尤其缺乏肉食的情况下 ,有自相残杀的劣习。2 蝎子的繁殖 蝎子也是靠雌雄交配后繁殖的。一般雌蝎肚大 ,颜…  相似文献   

11.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养殖蜈蚣占地少、成本低、不误工、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容易管理。一、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食各种昆虫、蜗牛、田螺、青蛙、泥鳅、鱼等动物性饲料,也吃植物性饲料。在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泥鳅、黄鳝及鱼内脏,尤其喜吃活蝌蚪,可适当加喂配合饲料。蜈蚣从受精卵到性成熟需脱皮11次,每脱皮一次就增长1厘米左右,经3年左右才达性成熟。在15℃以下开始冬眠,人工养殖可控制温度.延长生长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二、养殖方法1.建池:选择通风向阳、阴湿僻静的地…  相似文献   

12.
冬眠是动物界一种十分常见的行为,在寒冷并且缺乏食物的冬季,冬眠能够帮助动物节约大量的能量。冬眠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在冬眠期和非冬眠期差异显著。本文总结了冬眠动物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间的显著差异、冬眠期间动物肠道微生物变化与肠道免疫系统变化的联系,以期为今后冬眠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L-抗坏血酸(即VC)是动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性维生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然而,大部分的水产动物不能自身合成VC或合成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在水产动物的饲料中必须适量添加VC。  相似文献   

14.
<正>嗅觉是动物最原始的感觉,现代人类的嗅觉越来越差,但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嗅觉仍是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其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嗅觉可给动物预警,帮助动物寻找食物,从营养物中分辨出有毒食物等。嗅觉也参与繁殖(从交配到辨认自己的幼仔)。牛和猪都有非常敏感的  相似文献   

15.
(1)春季逐渐增饲料.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冬眠的蜈蚣慢慢苏醒,气温上升到15℃时,有少量蜈蚣出蛰活动,此时可喷洒一些带有营养物质(如奶粉、葡萄糖等)的温水,让其饮用.  相似文献   

16.
蜈蚣的养殖     
蜈蚣的养殖辽宁省昌图县供销合作社李晓坤在动物分类学上,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唇足纲,整形目,蜈蚣科,蜈蚣属,蜈蚣种。在本种中,共有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两个近似的地理亚种,少棘蜈蚣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苏、浙江、河南等地,而多棘蜈蚣则主要分市于广西。蜈蚣体内含...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旱獭经济价值高张景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医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生长着一种草食性、冬眠性的大型啮齿类毛皮动物──西伯利亚旱獭。这种动物长期以来一直以家族式的生物群体各占一定领域在天然草原上生栖繁殖。因其毛皮轻柔华丽,长短适中、染色性能好...  相似文献   

18.
变形杆菌是一种人和动物的寄生菌和病原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土壤、水、垃圾、腐败有机物及人或动物的肠道内。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奇异、潘尼和产粘液变形杆菌四类。变形杆菌在食物中能产生肠毒素,并且可以使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而形成组胺,从而引起胃肠炎或过敏性反应。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也是构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变形杆菌一般不致病。夏、秋季节温度高,变形杆菌在被污染的食物中大量繁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后2~30h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  相似文献   

19.
绿霉病 又叫绿僵霉菌病,是人工养殖蜈蚣的主要疾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  相似文献   

20.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是因犬食入被肉毒梭菌污染的肉类等食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运动神经中枢和延脑麻为特征。1病因肉毒梭菌是厌氧腐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中,动物的消化道、土壤、海洋和湖泊的沉积物,饲料及食品中,在活动物消化道内不能生长繁殖,当适宜的营养且获得厌氧环境时,即可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