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长白山黑蚂蚁作为免疫刺激剂,对60 只断乳仔兔的免疫学指标进行了监测。外周血酸性α 醋酸萘酯酶阴性率及免疫器官重量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 P<001)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血清溶血素及溶血空斑法测定体外抗体形成细胞,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上述结果表明,蚂蚁具有较强的提高仔兔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仔兔断乳的时期,各国做法不一,法国主张在出生21天后断乳,英国提倡21至24天断乳,西德则在仔兔出生25天后断乳,我国则习惯于30—40日龄断乳.笔者自1983年以来,采用25日龄断乳,重点对死亡原因进行了记载和分析,以探讨提高早期断乳仔兔成活率的措施.一、仔兔早期断乳死亡率高的原因一般来说,仔兔断乳越早,死亡率越高.导致仔兔死亡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共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仔幼兔成活率内蒙伊克昭盟农牧学校014300乔进华,李清亮出生至断乳为仔兔,断乳至三月令为幼兔。仔兔刚出生时体表无毛,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无视觉、听觉,生长发育迅速,到一月令时达到高峰。幼兔刚断乳,处在过渡时期,同时又是生长发育高峰和第一次年...  相似文献   

4.
正从出生到断乳的小兔称为仔兔,从断乳到6个月的小兔称幼兔。仔兔和幼兔均是家兔生产中的最为基础的关键环节,因此,精心管理好仔、幼兔是兔场生产的重点。1仔兔的生长发育特点1.1出生~12日龄的安静睡眠期初生仔兔全身无毛,生后4~5 d开始长出细毛。仔兔从出生到12日龄左右,眼睛紧闭,除了吮乳就是睡觉,因此称为睡眠期。此时仔兔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完善,调节体温的功能较差,神经反应迟钝,抵抗力极  相似文献   

5.
断乳时间是影响仔兔成活和增重的重要因素,也是母兔繁殖率高低的重要限制因素。仔兔断乳时间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一般生产上的定义,5周龄断乳称正常断乳,5周龄以后断乳称晚期断乳,4周龄断乳称早期断乳,而4周龄以前断乳称为超早期断乳。传统方法养兔,我国一般42~45天断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集约化养兔水平的提高,早期断乳乃至超早期断乳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和攻克的目标。近10年来,我国多数兔场采取35天断乳方式,少量28~30天断乳。而在国外,普遍采取28天断乳,并在超早期断乳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仔兔断乳的时间,各国的做法不一,法国主张在出生21天后断乳,英国提倡21~24天断乳,德国则在仔兔出生25天后断乳,我国则习惯于30~40日龄断乳.  相似文献   

7.
仔兔早期断乳技术孙超(安徽省固镇种兔场,233715)仔兔早期断乳,在国外早已实行,但断乳时间不一致,有的20~21天,有的24~25天或28~30天。我场实行28~30天断乳,肉兔、毛兔均获得较好效果,仔兔的增重与成活率与原42日龄断乳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1断乳 断乳后3星期内幼兔死亡率最高,而断乳后2星期是控制仔猪兔死亡率的关键时期。顺利断好乳,安全度过过渡期,是哺乳期仔兔发育的基础。实践中发现,断乳时体重越大,成活率越高。除要加强母兔泌乳期的营养,提高泌乳量外,应及早补料,使仔兔胃肠在早期得到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断乳重,而且为断乳后其胃肠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初生至断乳的兔称为仔兔,断乳到3月龄的兔称为幼兔.这两阶段兔死亡率较高,规模兔场一般本镇养兔户中推广的提高仔幼兔成活率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仔兔在哺乳期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主要决定于母兔的泌乳量。早在30年代就有人试图缩小母兔繁殖率和断乳仔兔成活数间的差距。但是,那时还不能配制营养全面的日粮,不能使母兔分泌足够的奶来哺育大量仔兔。近十年来,母兔的每窝产仔数增加了2只以上,但断乳仔兔成活数几乎仍停留在过去水平。由于现今的饲养标准已能完全适应其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要求,有些专家就企图测定母兔哺育多仔兔(一窝8-10只)的潜在可能性。母兔在两个月的泌乳期内能分泌乳汁  相似文献   

11.
早期断奶引起仔兔腹泻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养兔生产水平的提高,许多养殖场也逐步普及了仔兔早期断奶技术,由传统的35~40天缩短到28~30天。仔兔早期断奶具有许多优点,如缩短母兔繁殖周期,但早期断奶易发生腹泻,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引起仔兔生长受阻,也给养兔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仔兔早期断奶发生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做简要的介绍和探讨。1引起腹泻的原因1.1断奶应激由于仔兔的消化、免疫和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不完善,断奶给仔兔造成营养和环境等应激,其中营养应激反应最大。仔兔的消化机能和酶系统本来就不完善,再加上食物改变,降低了肠的吸收功能,分泌功能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1抓断乳体重育肥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增重的快慢。即育肥期与哺乳期密切相关。凡是断乳体重大的仔兔,育肥期的增重就快,就容易抵抗断乳的应激。而断乳体重越小,断乳后越难养,育肥增重越慢。因此,要求獭兔仔兔30天断乳重500克以上,肉兔仔兔30天断乳重600克以上。这就要求提高母兔的泌乳力、抓好仔  相似文献   

13.
断乳仔兔常因消化道疾病影响其成活率及增重效果。通过对15窝断乳仔兔病例观察统计和分析,发现断乳仔兔臌胀病的发病率高。为此,针对病因,笔者通过改善饲养条件,采取消胀健胃等治疗手段,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饲养中积极地进行中草药预防,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自初生至断乳前的兔称仔兔。新生仔兔由母体体内生活转变为体外生活,环境截然不同,而且仔兔发育尚未完全,对气温等外界因素的调节,适应能力很弱。因此,生后12天前的死亡率很高,应认真护理和喂养。仔兔的饲养管理要抓好初生关、补饲关和断乳关。1初生关初生仔兔无毛、闭眼,适应能力弱。产后3~5小时内应让仔兔吃到初乳。从出生到开眼(第12天左右)除了吃奶,就是睡  相似文献   

15.
仔兔消化不良症的防治胡建平刘同秋(江苏省江都市畜牧兽医站,江都225200)仔兔消化不良症是断乳仔兔容易发生,而且死亡率又很高的一种疾病,是提高养兔经济效益的一大障碍。病因:断乳仔兔饲料配合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当。例如,仔兔时饥时饱,饲料单一,饲料中营...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种兔生产多采取仔兔四十五日龄断乳。国外报道认为三十日龄断乳有利于生产。为了搞清仔兔三十日龄断乳的可行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我们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对泌乳母兔生产性能及其产后体况恢复的影响,试验选择同期分娩泌乳母兔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调整所哺喂的仔兔数,每窝7只,每组仔兔总数相等(84只)。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II、III、IV、V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加0.1%、0.2%、0.3%、0.4%的GOD。预饲5 d,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母兔泌乳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4%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78);试验组窝平均断乳仔兔只数、仔兔断乳成活率、母兔和同窝仔兔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仔兔初生、21日龄、28日龄时窝重、断乳窝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0.4%添加组的母兔泌乳期失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提高母兔泌乳性能,利于母兔体况恢复和断乳前仔兔发育,尤以0.4%添加组母兔泌乳力、仔兔增重、断乳成活率最高,母兔泌乳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8.
从出生到断乳的小兔称为仔兔,根据仔兔的生理特点可以将仔兔分为睡眠期和开眼期,这2个时期的仔兔对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提高仔兔的成活率,本文介绍了仔兔精细饲养管理要点:睡眠期的仔兔新陈代谢旺盛,主要靠母乳喂养,乳汁可以被充分消化吸收,排出的粪便很少,仔兔只要能吃饱睡好,就可以得到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开眼期的仔兔生长速度加快,要提供丰富的营养才能满足其机体生长的需求,此时母兔泌乳量已逐渐无法满足仔兔生长的需要,应做好补充饲喂及其过度工作,以保证仔兔的健康生长发育,达到提高其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兔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疫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断乳仔兔的腹泻,已逐渐成为养兔业最普遍的疾病.该文主要介绍断乳仔兔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立改 《北方牧业》2006,(14):24-24
<正> 断乳仔兔常因消化疾病影响其成活率及增重效果。通过对15窝断乳仔兔病例统计、分析和观察.影响仔兔育成率最常见的疾病是大肚病,占育成期死亡比例70%以上。针对病因通过改善饲养条件,采取消胀健胃等治疗手段,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在饲养中并积极地进行中药预防,取得了明显效果。1临床诊断断乳仔兔易发,常见于断乳后1~2周龄。病兔初期采食减少,喜饮水,发病第二天,不饮不食,腹部胀如鼓形,扣诊如鼓音,用手触诊腹部,有硬条状粪便,且手触诊后加快其腹部胀气速度,约5分钟后,可出现肠鼓气特征。用手挤出粪便,干硬成串,有时带胶冻样附着物。鼓胀时四肢不能支撑躯体,前后腿伸直,精神委靡,呼吸微弱,缺氧致口唇发绀,后衰竭死亡。2 剖检病变心肝肺无实质性病变。胃肠内充盈稀食糜和未消化的饲料,并伴有恶臭味。主要病变在大肠后端结肠部,有7~10厘米稠粥样梗阻结粪,肠前部鼓胀充满发酵气体,比正常肠管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