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coronavr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呈现呼吸道、生殖道和肾脏病变及腺胃肿大等.以往的研究发现,IBV的S基因容易发生变异,尤其是S1基因的变异导致了IBV出现了多种血清型.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鸡均易感,主要发生于10周龄以下的鸡,临床上以支气管、输卵管和肾脏病变为主要特征。IBV血清型众多,并且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目前世界各国发现IBV至少有30种血清型及多种变异株,不同血清型的毒株涉及的靶器官包括上呼吸道、肾脏、输卵管、胸肌及肠道。雏鸡感染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属的冠状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具有多血清型和多组织噬性,掌握IBV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对揭示IBV的致病机理和分子变异机制以有效防制IB具有重要意义,所以IB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为热点,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IB)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以呼吸道症状,肾炎和产蛋量、蛋品质下降为特征。由于IBV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频率较高,产生了众多的血清型,临床上主要表现有呼吸型、腺胃型和肾型三种。IBV不同血清型问的交叉保护力差,给本病的免疫预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年来,该病尤其是肾病变型IB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在陕西及其周边地区呈暴发流行势态;成为近年来继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病之后的又一大传染病,给当地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IBV具有多血清型、多组织嗜性和多变异株的特性.给该病的防制带来很大困难。最近我们在某鸡场发现一种以生长阻滞、消瘦、腹泻、死亡为主要症状。以腺胃肿大、腺胃壁增厚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为查明病因.我们对该发病鸡群进行了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并从发病死亡鸡腺胃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定名JH株,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of Chickens,IB)是仅发生于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据报道,本病在临诊上常有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型IB)、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呼吸型IB)、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IB)。 病原与流行病学 1 病原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冠状病毒科的代表种。 各地分离出来的病毒,在血清学反应和致病性上都可能有所不同。目前报道过的至少有10个血清型,Massachusetts 41, Connecticut, Iowa 97, Iowa 609, Holte,JMK,Clarlk 333, SE 17,lorida和Arkansas 99。刘福安(1999)认为至少有14个血清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以损伤气管、引起肾脏病变、母鸡产蛋量下降和产畸形蛋为特征。尤其是近年来由于IBV新的血清型不断增加和变异株的不断出现,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虽然IB疫苗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本病的暴发和流行,但由于IBV血清型众多及地域之间的差异、各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性较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ns Bronchitis of chickens缩写为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传染病.临诊上以气管罗音、咳嗽和打喷嚏为主要特征,幼鸡感染可致死亡,产蛋鸡群感染则导致蛋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冠状病毒科,其血清型极为复杂,目前已知IBV有30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及变异株间抗原性差异很大,且不断变异,这就给IBV的诊断、免疫及IBV血清型分型带来很大的困难.该病对养鸡业危害极大,从而引起了国内外禽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上).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是危害我国养禽业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通过多年来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已基本控制了该病的爆发,但近年来,肾型、腺胃型等IB的出现为本病的防制造成了较大的困难,该病的高度传染性及IBV的多种血清型使免疫预防复杂化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王道坤 《北方牧业》2006,(5):17-17,19
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都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幼龄鸡和成年鸡都可感染发病,两者相似点很多。但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现已知有25个血清型,其中主要的是呼吸道型(以M株、C株为代表)、肾型(以T株为代表)、腺胃型,新的血清型仍在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1.
董世璧  李昺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24):27-27,2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传染病。以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发病率高,造成“假母鸡”和重大经济损失为特征。目前在世界各养鸡国家均有发生,并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鸡群传染病。特别是肾病型等变异株的产生,给养鸡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IB仍然是养鸡业的一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沈祺 《水禽世界》2023,(10):51-53
<正>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冠状病毒有多个血清型,极易发生变异,不同毒株的免疫原性、致病性及组织嗜性差异较大,研究人员习惯根据临床表现将该病分为呼吸型、生殖型、肾型、腺胃型、变异型等,但其实病毒对呼吸道、肾脏、生殖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种毒株引起的症状可能涵盖几个类型,只是以受损严重的脏器来划分成不同类型。IBV对不同组织所造成的损伤与当时发病鸡群环境状态有关,临床上单纯从嗜组织性划分类型,甚至以此选择疫苗是不科学、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感染该病后还可继发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其他疾病,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病原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它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除此之外,还可以侵害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生殖系统。不同地区所分离到的IBV其血清学反应和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大多数血清型的IBV都能够引起呼  相似文献   

14.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发的一种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毒性疾病。由于该病毒的血清型较多,如果免疫程序不当,将导致该病免疫失败,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病原学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第三亚群的病毒。由于病毒核酸为正链单股RNA,血清型较多,  相似文献   

15.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NIB)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肾肿大、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症状,造成雏鸡大量死亡、蛋鸡产蛋量下降。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经免疫接种的鸡群也时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呈世界性流行,我国为高发区.该病毒基因因点突变和重组易发生变异,故该病毒血清型较多.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病毒血清型众多,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疫苗免疫后鸡群发病现象仍时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免疫失败发病的疑似病料进行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RT-PCR,并与市售的IB疫苗毒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确定了该疑似病料为IBV 793/B型野毒感染,而非疫苗株。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邝荣禄于1972年首次报道在广东省发生鸡的IB,随后国内大部分省份都有本病发生的报道。目前流行的IB主要有吸型、肾型、肠型、腺胃型等几种类型,其特征为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啰音,在雏鸡还可出现流涕,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有的剖检可见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使各种年龄、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在我国流行日趋严重,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其主要原因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易发生变异,形成了许多不同血清型IBV变异株,由于不同血清型毒株间交叉保护力弱或根本无保护力,因而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性传染病。自1931年首次报道了以呼吸道病变为主的呼吸道病变型IB犤1犦以来,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组织嗜性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毒株,就不断地被分离和鉴定出来,先后出现了嗜生殖道型犤1犦、嗜肾型犤2犦、嗜肠型IBV犤3犦,Gough(1992)报道IBV毒株793/B能引起肌肉松弛犤4犦,有些IBV毒株混合感染致肿头综合征,以及IBV交叉感染出现的多变异株及重组现象。1994年以来,我国的江苏、山东等地流行了一种以腺胃肿胀、腺胃乳头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