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近年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成为甘肃省旱作区农业增产的主要科技支撑,甘肃省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利用该技术因地制宜,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试验对比,总结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作者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白银市平川区通过相关品种的对比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主栽种植品种,为确保当地粮食增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临夏市不同海拔旱作区进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参试品种为:豫玉22号、金穗4号、酒125、沈单16、中单2号(CK).结果表明,豫玉22号丰产性好,生育期长,在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中海拔2100m以下地区种植;金穗4号,酒125、沈单16号熟性早,丰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在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3.
选择适宜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海拔1900m地区的6个玉米品种,进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隆德海拔1900m地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品种选用长城706较为适宜,全生育期155d,产量可达10628.7kg/hm^2。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甘肃省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的增产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半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显著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以秋季覆膜的增产效果最好,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增产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  相似文献   

5.
张家川县已实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全覆盖,对张家川县玉米生产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试验寻找不同地域的最佳种植品种,最大限度地挖掘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增产幅度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极其显著地高于半膜双垄沟播技术、半膜双垄沟播明显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不同覆膜时间增产幅度以秋季覆膜处理最高、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幅度明显表现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下同)增产率分别为48.1%、39.6%和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0.6%、35.0%和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35.0%、30.3%和28.0%;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量则表现为:半湿润偏早区明显高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又明显高于半干旱偏旱区,特别是年降雨600mm的旱作区秋季、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2375.0kg/hm~2、12192.0kg/hm~2,达到了旱作玉米超高产.  相似文献   

7.
随着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提高单产,挖掘增产潜力,创新旱作农业技术,探索适宜陇西的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模式。通过试验研究,初步分析了陇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在旱作农业区的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为区域全膜玉米推广应用总结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肇东市的适应性及应用效果,以及初步筛选出适合该技术模式的优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在肇东市能够筛选出适合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种植的玉米品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能够有效地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增产显著。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在肇东市虽能增产,但由于农机具不配套,压膜取土不易等诸多因素限制,不能规模化生产,不适合该市的生产实际,无经济效益,建议停止引进该模式。  相似文献   

9.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的选地、整地、施肥、覆膜、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适用于海原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同类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也可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10.
唐莲莲 《农技服务》2012,29(2):136-137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现代旱作农业的一种新技术,其通过起大小双垄,实施全地面地膜覆盖,有效形成了抑制蒸发、集雨保墒、抗旱增温为一体的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从选地、施肥、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就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为此项技术在旱作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即变地膜覆盖垄上种植为垄沟种植,其主要优点是通过大小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纳蓄玉米生长期的降水,特别是春季10mm左右的微小降水,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并使玉米适种区域的海拔高度提高100m左右,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2007年在定西市安定区半干旱区示范该项技术706.67hm^2,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区玉米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应用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该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一体化播种技术的玉米垄形规范,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且集雨效果好,各生育期0~100 cm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所提高。玉米产量最高达9 545.45 kg/hm2,较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增收3 305.45元/hm2、较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增收4 658.25元/hm2,且该技术减少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作业工序,便于实现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13.
旱作区粮饲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技术的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酒试20为供试作物,以露地栽培为对照,进行了常规半膜、半膜垄沟、半膜垄沟覆草、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是旱作区玉米栽培的最佳栽培技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能充分地利用天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发挥出了用水、保水、蓄水、拦水、节水五大技术体系作用,可使玉米生育期提前13d~15d,农艺性状变优,产量较露地对照增加139.25%,增产率均高于其它覆膜方式,此项技术适应性较广,增产效果明显,可在旱作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玉米抗旱蓄水保墒的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抗旱品种的应用、科学合理施肥方法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等方面总结出了榆林市旱地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迭部县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发展粮饲兼用玉米的基本条件,介绍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优势,并总结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促进全膜双垄玉米的推广种植,加速当地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玉米抗旱蓄水保墒的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抗旱品种的应用、科学合理施肥方法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等方面总结出了陕西省榆林市旱地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庄浪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研究,探索出庄浪县旱作梯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密度,并针对生产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近年引进的一项农业新技术,为实现此项技术的本土化,寻求适合本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的最佳种植模式,2015年在甘肃省平川区黄峤乡双铺村进行了登义2号玉米新品种种植模式试验,科学总结此项技术的增产增效情况,为今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环县自2006年引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6.2万hm2。2008年,又引进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套种白瓜籽栽培技术,利用全膜双垄沟播宽窄行通风透光性较好的优势,在玉米种植方法和密度不变的情况下,于宽行套种1行白瓜籽。经在环县中南部的洪德、环城、  相似文献   

20.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优良品种是玉米增产的关键性措施,为了筛选出适宜于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新品种,我们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不同品种比较试验,旨在从中筛选出适宜于该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