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应激,其英文含义是紧张或压力、应力等。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应付任何内外刺激时机体的特异性反应,即是机体受到内外非特异的有害因子的刺激时所表现的机能障碍和防御反应。机体在生理范围内能够适应的正  相似文献   

2.
鱼、虾、蟹及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增强水产养殖对象的抗应激反应能力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的技术要求,也是无公害养殖规范的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1应激的概念及危害应激是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或称非特异反应的总合。它是动物自身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应激反应程度的强弱与动物品种或个体有很大差异。应激反应是靠一般特异反应不能适应时出现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它可以扩大机体的适应范围,是…  相似文献   

3.
孙展兵 《畜禽业》2006,(5):39-40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一些对猪群产生刺激并影响猪正常生理活动的因素(如:营养、环境、管理及疾病等)统称为应激因子,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这些应激因子也目趋增多,动物受应激因子作用后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性机能紊乱,严重时可引起一系列应激综合症,如肉质下降、急性肠胃疾病及咬尾症等.发生咬尾症的猪群,轻者把尾巴咬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  相似文献   

4.
俞美子  王德武 《畜禽业》2006,35(11):16-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养猪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热应激不仅导致猪生产力的下降,也导致了肉品质的下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1热应激的概念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Selye早在1936年即提出了应激学说。他认为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是动物对机体内外刺激或挑战的反应。热应激是指环境温度高于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应激反应。因此,简单地说,所谓热应激,就是动物对于其生理不利的热环境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它通过增加散热的物…  相似文献   

5.
色氨酸对应激诱导鱼类皮质醇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江  周小秋 《水产科学》2007,26(7):420-422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而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随着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养殖条件日益恶化,水产养殖动物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导致其疾病抵抗能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因此,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反应及其作用机制,寻找消除或缓解应激影响的途径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色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郑秋锋 《畜禽业》2004,(1):53-53
应激是机体对各种非常刺激产生的全身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能引起动物应激反应的各种环境因素统称为应激源。动物机体受到环境因素刺激后,可引起动物对待特定刺激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超出一般生理调节范围会导致机体内平衡破坏,产生疾病或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鱼类应激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是指当动物受到有害作用的应激因子刺激时,而表现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性的紧张状态。当动物受到的应激因子刺激强度超过动物的耐受限度时,会对机体产生损伤,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即所谓的应激性疾病。尽管目前对应激源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一般习惯分为:①人为因素:密养、捕捞、转移、运输、不良饲料等;②环境因素:不良水质、水温的突变、气候的突变、低气压等;③生理因素:细菌、病菌和寄生虫等。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综合病症,给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鱼在捕…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4,(6):73-73
“应激”是动物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生理状态,它是动物机体对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产生异常刺激时做出的各种生理应答反应的总和。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处于应激状态的动物往往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水产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都会产生应激反应。与畜禽类不同的是水产动物所受到的异常刺激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主要是刺激因素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1,(3):29
<正>所谓保健养猪,就是通过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保持和提高动物机体本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和增加效益的养猪方法。保健养猪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母猪保健目标是预防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显著提高胎儿初生重量,预防母畜产前产后瘫痪.  相似文献   

10.
陆方善 《畜禽业》1999,(1):40-40
<正> 应激是作用于机体的所有超出平常的不良因素刺激机体而使动物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家禽生产水平的降低与其有很大的关系。也可以说,家禽对应激的不适应是各种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应激,不断提高家禽的适应能力,是充分发挥家禽生产水平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10):39-40
应激是动物在遇到各种刺激,如剧烈运动、高温、高湿、寒冷、炎热、疼痛、转群、断喙、去势、惊吓及饲料变更等情况时,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亢进现象。应激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机体通过应激反应来适应变换的环境,但一旦这些刺激的强度超过了机体的最大承受力,就会造成机体内环境紊乱,对鸡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甚至直接引起死亡。因此,对鸡场应激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是鸡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春彩 《畜禽业》2005,(10):29-29
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高密度饲养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养猪生产,然而,高密度饲养往往加大猪的应激,导致出现猪应激综合征,给养猪户及屠宰户带来不少的损失。猪应激综合征是一种非病原引起的症状,指猪遭受外界不良因素(应激原)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应答反应。死亡或屠宰后的猪肉,表现为苍白、柔软及水分渗出等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畜禽应激与铬元素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畜禽业》2006,(8):14-17
随着动物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动物遭受到越来越多的应激,由此引起的应激常导致动物机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下降,机体免疫力减弱,产品质量下降,严重时引起死亡,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保证高产、高效、优质的畜牧业生产,减少或避免应激造成的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动物营养、动物生理生化和动物免疫学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抗应激技术。1畜禽应激简述1.1应激的基本概念“应激”一词译自英文“stress”,是由加拿大病理学家Hans S…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饲料抗菌保健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衰菊  杨建策 《畜禽业》2001,1(9):56-60
中草药饲料抗菌保健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它涵盖了中草药饲料抗微生物剂、免疫增强剂和抗应激剂等内容。研究表明,许多中草药本身就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能力,与西药不同的是,中草药饲料抗菌保健剂无残留、无耐药性,其作用机理不仅仅在于对病原微生物的抑杀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机体抗病修复能力的调整,即调动机体的应激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黄学康 《畜禽业》2011,(3):22-24
在现行规模养猪生产中,由于部分规模猪场生产经营者缺乏全面的科学养猪知识,往往违背生猪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的环境条件和正常的生理要求,片面追求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由此而引起应激常导致生产力降低、繁殖力下降、产品质量变差、免疫力减弱,使养猪生产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预测可能出现的应激因素及其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对改善饲养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和减少应激对养猪生产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8,(11)
动物福利性养殖是未来养殖的一个趋势,我国规模化养猪起步晚,福利性养猪还未普及,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要做得更好;福利性养猪能为猪的生长和生活提供基本的环境保障,使其能够克服应激,减少恐惧,精神和生理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福利性管理模式下养殖的猪抵抗疾病能力强,生产性能有很大提升,猪肉口感更好,市场更受欢迎;猪场在实施福利性管理时,必须兼顾生产和养殖效益,不能使企业亏损而造成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7.
奶牛应激与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应激是指在饲养、生产等过程中奶牛对环境变化所发生的生理和行为上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反映,环境应激的直接后果是奶牛生产性能的下降和健康水平的低下。目前奶牛业中普遍存在“功利”现象,即对奶牛生活、生产环境投入不够,但却要求产出量大、质量高的奶,这是十分不切实际的。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是较为“娇贵”的生产动物,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环境因素的不利变化必然导致奶牛的应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抓好奶牛应激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就营养调控在奶牛应激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鱼类应激性出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防治困难.水产科研人员曾对该病进行了病原方面的研究.未分离到病原微生物,证明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鱼类应激通过降低摄食量而影响其生产性能和生理变化.降低了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了鱼类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养殖生产蒙受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章剑 《内陆水产》2000,(11):25-25
在集约化的生产条件下,尤其是温室养龟中出现的高温、高密度、高污染的生态状况,易使龟产生应激反应。龟面临着远远超出其在自然生活场所可能发生的环境、生理和免疫等诸方面的应激因素。应激反应使龟的生产性能下降、摄食减少,并对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免疫反应、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等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1936年加拿大病理学家 Selye提出了应激学说,对应激的定义为: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变化。这一生理现象需要动员和消耗体内能量。 1龟应激反应的机理 龟应激反应实际上就是龟试图适应…  相似文献   

20.
张伟 《畜禽业》2006,(4):14-17
随着动物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动物遭受到越来越多的应激,由此引起的应激常导致动物机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下降,机体免疫力减弱.产品质量下降,严重时引起死亡,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