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去叶、去根和遮荫等措施,研究了改变库源关系对二年生红星短枝型玫瑰红苹果碳素营养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显著提高了余留叶片~(14)C同化物初期(标记后三天)的输出率,从而造成大量的~(14)C同化物在主干和主根中累积。去根削弱叶片的同化功能,但促进~(14)C同化物向余留根系的运转。遮荫削弱叶片的~(14)C同化量,降低同化物初期输出率,还抑制根系的生长,使~(14)C同化物向根系的运输大为降低。去叶和遮荫对最终的输出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盐栽和池栽条件下,利用~(14)C研究了苹果幼树碳素同化物周年支转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新梢各节位叶片~(14)C同化物输出年变化差異很大,在新梢旺长前期,下部叶输出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叶,而上部叶最低;至旺长期,下部叶输出达到高峰,中部叶输出急剧增加;停长期~(14)C同化物由向上运转为主转向几乎完全向下运转;停长后,中、下部叶~(14)C同化物输出逐漸下降,而下部叶下降更为严重。相反,上部叶输出率在全年中逐漸增加,到贮藏后期已接近中部叶,超过下部叶的水平;2.碳素同化物前期以主干贮备为主,后期转向以根系贮备为主;3.早春新梢生长所需贮藏营养主要来自根系和二年生枝。当新梢具15片叶时,贮藏营养的利用率达到高峰(15%),即达到营养转換期,贮藏营养在新梢的利用由下到上逐漸减少,以基部1~4片利用率最高。4.~(14)C同化物在不同根层中的分配春季上层根大于下层根,夏季下层根大于上层根,秋季上层根又大于下层根。  相似文献   

3.
在池栽条件下,对玫瑰红苹果幼树,分两期(新梢旺长期和营养贮备期)对新梢中部叶片进行~(14)CO_2饲喂,研究了~(14)C同化物在短期内(特别是一天)的输出分配变化。结果表明:一天中,~(14)C同化物输出呈双峰变化。第一高峰出现在上午,标记后約半小时就有相当比率输出,且输出随时间逐漸增多。中午输出受阻。下午再度加快,达到第二高峰。夜晚输出仍在进行。一般充分展开的叶片,最大输出率約为85%。营养贮备期与新梢旺长期输出动态基本一致,只是速度较慢。旺长期同化物具两极运输特点,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向两极(向上、向下)运输阶段;第二是以下运为主,上下比例变化平稳阶段;第三是以根系向上运转为主的再循环阶段。试验还表明,新根生长所需的同化物主要是当时的新同化者。  相似文献   

4.
在巨峰葡萄开花前,盛花期和落果期.将~(14)CO_2导入不摘心、摘心及花穗用GA_350mL/L,GA_350mL/L+BA25mL/L处理结果枝花(果)穗的邻近叶中,然后测定新消各部位~(14)C—光合产物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表明:1.开花前和盛花期导入~(14)CO_2的两处理,表现出花穗邻近叶的~(14)C—光合产物的运输方向与落果期不同、开花前和盛花期~(14)C—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花序生长发育,供给枝梢先端极少。而在落果高峰期则大量供应枝梢生长,仅少量供应果穗。2、初花期果枝摘心在落果期能显著促进~(14)C—光合产物运向果穗,同时表现营养生长受抑。3.盛花期用GA_350mL/L、GA_350mL/L+BA25mL/L处理花穗,可促使~(14)C—光合产物大量运向果穗。  相似文献   

5.
应用~(14)C示踪技术测定三个籽粒饱满度不同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籽粒饱满度与品种的净光合率、光合持续期和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率有关;光合作用后30分钟测定,~(14)C同化物的分配,叶片最高,叶鞘其次,麦穗再次,茎中最低;开花期~(14)C同化物在成熟麦穗中的分配,约占引入量的25—32%,灌浆期~(14)C同化物在成熟麦穗中的分配,对籽粒饱满的两个品种,占引入量的50%以上,而籽粒不饱满的品种,分配率还不到30%。  相似文献   

6.
利用14 C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碳同化物在柽柳和管花肉苁蓉寄生系统内的分配,为明确两者同化物的源库关系及光合产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中14 C同化物的分配比例差异显著,8-10月分配给柽柳的14 C同化物比例显著降低,分配给管花肉苁蓉的比例显著升高,10月达到峰值,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中14 C同化物的比例分别为14.95%~20.54%和79.46%~85.05%。随着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的增加,分配给柽柳的14 C同化物比例显著降低,分配给管花肉苁蓉的比例显著升高,管花肉苁蓉的14 C同化物分配比例表现为接种8个的处理接种4个的处理接种1个的处理。14 C同化物在柽柳和管花肉苁蓉寄生系统内的分配比例随肉苁蓉寄生数量和生长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高产冬小麦旗叶光合产物供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冬小麦旗叶光合产物供应能力在供应速率(包括光合作用和蔗糖合成的速率)和供应持续期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鲁麦14相比,鲁麦22旗叶光合速率,灌浆中后期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高,表明鲁麦22旗叶光合产物供应速率高;鲁麦22旗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鲁麦1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鲁麦14,即光合产物供应持续期长。因而鲁麦22形成更高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籼粳亚种杂交组合亚优2号、w6154s×cy85—41、32001s×02428和对照材料桂朝2号及汕优63的光合作用和~(14)C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组合与汕优63在苗期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在分蘖期籼粳杂交组合从主茎向分蘖运送~(14)C光合产物的比率低于汕优63,其中亚优2号、w6154s×cy85—41向分蘖的分配与汕优63差异显著;抽穗开花后,各籼粳杂交组合的剑叶向穗部运送~(14)C光合产物的比率略高于桂朝2号,而与汕优63不相上下。因此,亚种组合的结实率偏低不能用运输系统欠发达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与 2 10kg/ha施氮量处理相比 ,2 70和 330kg/ha处理明显提高了具 90 0 0kg/ha产量潜力的鲁麦 2 2旗叶和茎蔗糖含量及旗叶蔗糖合成能力。 2 70kg/ha施氮量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营养器官中贮存光合产物量 (14 C放射性活度 )明显高于 2 10kg/ha处理 ,但处理间贮存光合产物的输出率无差异 ;开花后 2 0d ,高氮处理植株即时光合产物 (生产后直接输送至籽粒的光合产物 )比例小于低氮处理 ,而临时贮存光合产物 (先贮存于营养器官 ,在灌浆中后期再输出到籽粒的光合产物 )的比例大于低氮处理。提高施氮量促进鲁麦 2 2籽粒中蔗糖含量上升 ,淀粉积累量增大 ,产量明显提高。研究表明 ,小麦光合器官生产的即时光合产物和营养器官中的临时贮存光合产物供应能力与籽粒淀粉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晚秋给两年生未结果温州蜜柑盆栽苗饲喂~(14)CO_2,随后测定不同物候期柑桔苗各器宫的~(14)C同化物的放射性总后度、比活度、~(14)C可溶性成分及氨基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次年新器官生长前,~(14)C同化物主要由叶片向根部运转,~(14)C总活度在根系中的分配达50%以上.从标记后半个月到休眠期,所有器官包括秋叶的放射性比活度增加,唯有春叶比活度明显降低,秋叶却能从春叶中获得养价补充.次年5~11月,新梢生长动用约1/5的14C同化物,同时地上部其他器官的~(14)C分配减少约8.57%,根部减少5.45%,表明新梢生长所需养分主要来自地上部.可溶性~(14)C随年周期进程不断减少.可溶性成分中氨基酸相对含量以新器官和生长期间的器官为高.韧皮部的放射性比活度明显高于木质部,氨基酸含量也以前者为高.  相似文献   

11.
根系导入生长素和玉米素对玉米光合产物输出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根系导入生长素和玉米素对玫米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光合产物输出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源的生长素和玉米素显著促进光合产物从饲喂功能外向外的输出,提高光合产物向产量器官的分配率,减少了光合产物在茎节的分配率,提高了库器官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利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杂交棉天杂2号和新杂3号为代表,常规棉中棉所35号为对照,研究了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初花期杂交棉与常规棉群体的光合产物积累量差异不大,盛花后杂交棉根和茎光合产物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棉,盛铃期生殖器官光合产物积累量和增加速度明显高于常规棉,盛铃以后叶积累量明显高于常规棉,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低于常规棉;后期杂交棉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转运速率高于常规棉且下降速度低于常规棉;杂交棉花后光合产物输出率和光合产物子棉利用率低于常规棉,铃壳利用率和纤维利用率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3.
Impacts of three pesticides, triazophos, jingganmycin and bisultap, on the export rate of photosynthate of rice leaf were studied with 14C for rice varieties, spraying time and application rate. Dynamics data of photosynthate of labeled rice functional leav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recorded with living plant nutrient detection instrument with multi-probes through tracer method of radioactive nuclide. Compartment analysis model and mathematical equation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kinetics analysis,calculating constant (K) of export rat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xport rate of photosynthate of labeled leaf reduced after pesticide treatments. The reduction of the export rat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pesticide application rates and mainly attributed to decrease of photosynthetic rate.  相似文献   

14.
在两种钾水平下,研究了暗处理对缺钾敏感品种的~(14)CO_2同化及同化产物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暗处理后,水稻植株对CO_2的固定,孕穗期在两种钾水平下均明显下降;灌浆期低钾植株CO_2固定明显降低。常量钾处理的标记植株的总放射性活度高于低钾处理的植株,并随暗处理时间的缩短而增加,光与钾有助于光合产物向谷粒中分布。叶片中糖含量,灌浆期多于孕穗期。在自然光照下,常量钾植株的含糖量多于低钾处理,暗处理则低钾多于常量钾处理。叶片中ATP含量,在正常光照与暗处理下低钾处理均高于常量钾处理。暗处理与人工24小时光照使标记叶光合产物的输出量减少,而钾营养则促进光合产物的输出。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野生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宁麦3号)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产物输出速率。输出百分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观察了叶片的维管束结构.结果说明:与野生一粒小麦相比,宁麦3号的光合速率较低,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较长;光合产物输出速率较低,但维持高速输出的时期较长,且光合产物输出百分率较高.光合速率与光合产物输出速率和光合产物输出百分率成显著正相关。苗期光合产物的分配,野生一粒小麦以分蘖节中较多,宁麦3号以根系与叶片中较多。野生一粒小麦旗叶的光合产物向下运输,贮藏在茎秆中较多,尤其是第二节间;宁麦3号旗叶的光合产物直接运向穂部较多。本文还讨论了叶片维管束结构与光合、运输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甜瓜果实发育期坐果节位叶片光合能力、蔗糖合成能力和水苏糖装载能力对遮光的响应,分析不同耐弱光性甜瓜品种同化物输出能力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甜瓜耐弱光品种果实糖分卸载与积累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耐弱光甜瓜品种‘玉金香’和不耐弱光品种‘钰雪三号’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于授粉后进行遮光处理,每5 d取样一次,取坐果节位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葡萄糖、果糖、蔗糖、肌醇半乳糖苷、棉子糖、水苏糖和淀粉含量,同时测定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S)和水苏糖合成酶(STS)活性。【结果】遮光处理后,两个甜瓜品种叶片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降低,淀粉含量升高,‘玉金香’叶绿素a/b降幅(10.0%)大于‘钰雪三号’(5.8%),而Pn、蔗糖含量降幅(分别为30.3%和30.9%)和淀粉含量增幅(3.6%)均显著小于‘钰雪三号’(分别为45.2%、60.6%和20.4%)。遮阴条件下,两个品种叶片蔗糖代谢相关酶SPS、SS、AI和NI活性均显著降低,‘玉金香’SPS和SS酶活降幅(分别为16.5%和30.0%)显著小于‘钰雪三号’(31.6%和40.5%),而AI和NI降幅(分别为23.8%和12.7%)高于‘钰雪三号’。遮光后甜瓜叶片肌醇半乳糖苷含量和GS活性均显著降低,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棉子糖、水苏糖和STS活性均显著降低,‘玉金香’棉子糖含量降幅(65.3%)显著高于‘钰雪三号’(35.0%),而水苏糖和STS活性降幅(分别为79.5%和23.8%)小于‘钰雪三号’。【结论】遮光条件下,耐弱光品种‘玉金香’叶片蔗糖合成能力和水苏糖装载能力下降较少,具有较强的同化物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豫麦66号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及追氮时期对大穗型小麦旗叶和子粒碳氮代谢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旗叶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下降,导致标志源端供应能力的可溶性糖(WSC)减少.推迟追氮时期可使SPS活性及WSC含量增加.密度增大导致子粒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降低,推迟追氮时期则使SS活性和淀粉积累速率提高.密度及追氮时期对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增加种植密度可使单位面积成穗数有所提高,但密度过高穗数的增益难以抵偿穗粒数和粒重下降的损失.适当增加密度,配合后期追氮是大穗型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设立不同基肥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雌穗小花肥和吐丝肥不同氮量共3个试验,从氮肥用量和施用时期考察氮肥影响穗粒数形成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氮肥通过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光合生产能力来影响穗粒数形成。不同施氮方式主要影响籽粒结实率,对分化的花丝数和花粉活力影响不大。在保证基肥用量的基础上,雌穗小花分化期适量增施氮肥提高了粒数决定关键期的植株生长速率和叶片光合能力,可获得较高的穗粒数。在基肥和雌穗小花肥充足的基础上,吐丝期增施氮肥不仅对植株物质积累和同化物供应促进作用不大,反而可能由于氮代谢对碳水化合物的竞争,降低了穗粒数。  相似文献   

19.
新疆超高产杂交棉的光合生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一般产量水平条件下常规棉品种(系)为对照,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产量形成过程中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等变化。【结果】与常规高产棉田相比,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 500 kg?hm-2时,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叶绿素SPAD值、单叶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至初絮期显著高于对照;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的比例在生育中后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初絮期显著低于常规高产棉田;营养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起始时间早、积累持续时间长、物质积累量大,群体总光合物质和生殖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及积累速率峰值出现较晚,积累活跃期较长,物质积累强度大。【结论】杂交棉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 500 kg?hm-2的产量结构和生育期主要光合生理指标:总铃数每公顷应大于150万个,单铃重大于5.5 g,衣分不低于44%;叶面积指数在盛铃前期应达4.9~5.2,初絮期应维持在3.3以上;叶绿素SPAD值在盛铃期达到65.4~66.5,初絮期仍在64.8以上;单叶光合速率在盛蕾期至盛铃期保持在32.2~36.5μmol?m-2?s-1,初絮期应高于22.2μmol?m-2?s-1;群体光合速率盛铃前期达43.4μmol?m-2?s-1,初絮期在16.3μmol?m-2?s-1以上;总光合物质积累量达26 345.4 kg?hm-2,经济系数不低于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