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或动物被蜂蜇伤时有发生.常见的蜜蜂、黄蜂、土蜂等蜇伤人、畜,被蜇处有小出血点,局部立即有明显的灼痛、瘙痒,并很快出现红肿甚至起泡,但一般无全身症状和后遗影响.若同时被群蜂蜇伤,可引起大面积的肿胀,偶可出现恶心、无力、发热等.人被剧毒的大黄蜂等蜇伤,严重的尚可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甚至死亡.也有过牛、羊等动物被大群毒蜂当场蜇死的报道.但宠物犬被黄蜂蜇后发生蜂窝织炎并继发全身皮下脓肿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现将收治的一个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蜂蜇伤是夏秋常见的伤患,是蜂尾部毒刺刺入皮肤后,其毒素引起的局部皮肤明显症状或全身反应。蜂蜇伤多见头部及上下肢外露部位。对蜂蜇伤患者的预防治疗笔者作了些总结,现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1)蜂蜇后在上肢或下肢立即绑扎被刺肢体的远心端,每隔15min放松1min,绑扎不能超过2h。(2)伤口上的尾刺毒腺用消毒针挑出。(3)用冷湿毛巾敷蜇伤部位,以防毒液扩散。(4)辨别蜂类,蜜蜂毒液呈酸性,用肥皂水、  相似文献   

3.
蜂蜇伤是怎么回事?蜂蜇伤后都有什么临床表现?怎么对蜂蜇进行救护?怎样预防蜂蜇?张远斌:蜂蜇伤是一种生物性损伤,是临床急症之一。蜇人蜂主要有蜜蜂、黄蜂和马蜂。蜂毒素成分复杂,主要含有蚁酸、神经毒和组胺。蜂蜇伤是蜂尾部毒刺蜇伤人体皮肤后注入毒素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4.
正我县是国家油菜籽生产基地,每年春天2、3月份80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放蜂人到我县放蜂采蜜,乡村道路边摆放了很多蜂箱,放牧的家畜离蜂箱较近时不断甩尾拍打蚊蝇触引群蜂攻袭蜇伤中毒。另我乡属湿润的亚热带雨林气候,境内草木茂盛,非常适宜野蜂生存。野蜂常筑巢于灌木及草丛中,当家畜放牧时触动蜂巢,群蜂被激怒即飞出袭击,蜇伤家畜皮肤注入毒液而引起蜂毒中毒。因些,每年春夏季节,我乡家畜放牧时被群蜂蜇伤中毒病例时有发  相似文献   

5.
2008年初,持续20多天的雨雪冰冻天气给湘西地区养蜂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根据对吉首、泸溪两县市22位蜂友的调查表明,475群越冬蜂死亡154群,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冻死或饿死。22位蜂友中用木箱养蜂的16人,越冬蜂429群死亡153群,占35%;泡沫箱养蜂的6人,46群越冬蜂死亡仅1群,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15日晚,雅安市八步乡陈某带2只被群蜂蜇伤的猎犬来我院就诊。病犬1:雄性,1·5岁,体重11 kg。主诉:从其身上取下25根蜂刺,但未做其他处理。蜇伤当日晚上该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饮水后发生呕吐,并见眼睑部蜇伤处肿胀发红。第2天上午出现呼吸急促,排出血便,并见呕吐物中有血丝。请兽医诊治,误诊为肺部感染,肌注青霉素和链霉素。当日下午,该犬卧地不起处于昏迷状态。于晚上8点来院求诊。该犬眼睑反射减弱,对呼吸反应迟钝。四肢僵直,四肢末梢温度降低。眼睑水肿,拨开被毛见头部蜂蜇处红肿。结膜苍白,舌肌无力处于衰竭状态。测体温时见温…  相似文献   

7.
江名甫  江勇 《蜜蜂杂志》2003,(11):10-10
蜂群越冬是养蜂周年过程中一大难关。在我地 ,越冬蜂死亡率往往在 30 %~5 0 % ,有的蜂群甚至“全军覆没”。这些非正常死亡的状况及原因 ,一般是冻死、饿死、病死、受害致死等。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观察和浅见。1 冻死a.箱内受冻致死的蜜蜂 ,一种是散挂在箱壁或蜂团以外脾面上 ,在暖包装群中死蜂数量多 ,这可能是蜂团散团的次数多、时间长 ,离团的蜜蜂回不到蜂团上 ;弱群比强群死蜂数量多。二是蜂团外“剥皮”死亡 ,常见的是外侧脾外面的一撮蜂及弱群 (4脾蜂以下 )。强群或蜂团间蜂路小于 1cm的群则多能存活。脾间“剥皮”死亡多见于弱群 ,…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又叫强直症,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产生破伤风毒素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病。特征为运动中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增强,全身肌肉或个别肌群阵发性或持续痉挛性收缩,直至死亡。本病发生一般没季节性,常以春秋多雨时多见,不分品种、不分性别和年龄都能感染,但幼畜较容易感染发病,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甚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饲养的西方蜜蜂群中常发生一种俗称“蜜蜂大肚病”的成年蜜蜂慢性传染病。罹病蜜蜂全身颤抖,行动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严重者完全丧失飞翔能力以至在麻木中死亡。病蜂腹部胀大或瘦小,体毛较为完整或被同群健康蜂撕咬净尽而呈漆黑油亮状,故群众又称之为“黑蜂”。该病全年都有发生,但春、秋两季为多,尤以春季严重。患病蜂群由于蜜蜂患病和死亡,其群势发展往往停滞不前;有的病群虽然还有相当数量的蜜蜂,但采集力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  相似文献   

10.
戎平 《饲料研究》2003,(10):21-21
羊在放牧过程中 ,有时会被毒蜂蜇伤。蜇伤的部位多在颜面、鼻端或四肢内侧 ,其症状为伤部肿胀 ,疼痛 ,不安 ,哀叫 ,严重者会倒地打滚 ,尤其是被某些大型野蜂蜇伤后 ,若不及时救治 ,可导致死亡。羊被毒蜂蜇伤的救治方法是 :先将已蜇伤的羊移至阴暗处 ,以保持羊的安静 ,再根据当地可采到的中草药 ,进行救治。可采用的中草药主要有 :仙人掌 ,去刺 ,捣烂敷蜇伤处 ;天南星块根捣烂 ,加酒搅成糊状 ,敷蜇伤处 ;半边莲鲜全草捣烂 ,敷蜇伤处 ;红土和水调匀 ,敷蜇伤处 ;一点红鲜全草或乌蔹莓鲜叶 ,或东风菜全草捣烂 ,敷蜇伤处。由于这些中草药有活血祛…  相似文献   

11.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4,34(10):18-18
<正>在分蜂季节里,蜂群若出现新王,老王就要带走一半工蜂飞出,去另立新群。一般情况下,1群蜂里只能容许1只蜂王存在,若出现了2只蜂王,二者会相互残杀。互斗的结果,弱者被刺死,强者生存下来,故一般蜂群只有1只蜂王。但特殊情况下,新老王交替,则会和谐相处,生活在蜂群里。要组成多王群,必须解决蜂王相遇后互相残杀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蜂王互斗时,常用腹部针互刺,接着用嘴互咬,因此要成功组成多王同群,使蜂王互不相斗,必须捣毁蜂王的这2种"武器"。我在  相似文献   

12.
1基本条件 1.1群势强壮 强群的哺育蜂多能够大量分泌王浆,蜂群一般要求在8个足框以上,群内蜂龄协调,且子脾齐全、健康。  相似文献   

13.
蜜蜂蜇人构成犯罪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蜜蜂蜇伤人或牲畜乃至蜇死的事时有发生。许多蜂农来信诉说因蜜蜂蜇伤人和牲畜而吃官司遭赔偿的苦衷,为此忧心忡忡,提心吊胆。那末,到底蜜蜂蜇伤人、畜是否构成犯罪呢?要想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正确理解“犯罪”的概念,以及...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南汇县商业局在11月8日—10日召开了治疗蜂螨现场会议,现将会议简况介绍如下:该县5,000多群蜜蜂,都染有蜂螨。严重的每10只蜂有4只蜂身上有蜂螨,一般的每10只蜂中有1—2只蜂身上有蜂螨,蜂群很弱。由于蜂螨的严重危害,影响了蜂群的质量,这对1959年大量繁殖蜂种  相似文献   

15.
韦公远 《中国蜂业》2013,(11):31-31
一、强群越冬,蜂脾相称 群势不同的蜂群,其抗寒能力相差很大。如果只有稀落的几只蜂,在尚未封冻之前就会被冻僵而死亡。而一个强群,即使气温下降到-21℃,也能安然无恙。因此,必须将弱群合并起来,组成强群,并要蜂脾相称。若脾多于蜂,空间大,不利于保温。但过强的蜂群应脾多于蜂,以防蜂过多而出现伤热。  相似文献   

16.
戴元高 《中国蜂业》2007,58(8):21-21
"碗碗蜂"即分蜂季节由原群分出来的弱小群或飞逃群,蜂量一般在1脾以下或半脾蜂,群势极弱,广东农村一般称"碗仔蜂",这种蜂的特点是饥饿、老蜂多、子脾中断。给管理上带来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秋季,中蜂场遭受到意蜂严重的侵扰,盗蜂危害严重,想尽千方百计总算平息了盗蜂,但损失惨重,群势锐减后又出现了中蜂群逃亡。为了防止中蜂群逃亡,我们对中蜂群采用了蜂王剪翅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许多飞逃蜂因蜂王难以随群飞行而又返归原蜂巢。有一只产卵一个多月的新蜂王不慎在剪翅时被剪掉一只后腿,  相似文献   

18.
中蜂实行活框饲养,人工分蜂比原自生自灭的自然分蜂优越多了。但人工分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在原场进行人工分蜂,分出群真正闹分蜂热的青壮年蜂并没有觉察到人工为其分了群,结果都飞回原址原箱,分出群剩下的只是少量刚出房不能飞的幼蜂,造成原群蜂消极怠工,新分...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3月18日内蒙古某蜂农运蜂往湖北,途径湖南高速公路邵阳服务区,便在服务区临时放蜂,结果蜇伤他人。被蜇人提出10万元的赔偿要求。3月19日四川女蜂农在该省三台县放蜂发生了蜜蜂蜇伤32人的事故,被蜇众人都住进了绵阳市医院。二蜂场主先后给我打了求助维权电话,我便想方设法,使纠纷、矛盾得到了妥善处理。而二起蜜蜂蜇人事件的教训,值得出外放蜂的蜂友们深思来采取应对办法,以便减少经济损失,维护自身合  相似文献   

20.
“合同分蜂”的收捕与处理分蜂季节,蜂场上发生两群或多群同时分蜂,混合后结成一个较大的蜂团,多只蜂王在内,这种情况姑称之为“合同分蜂”。若与邻近蜂场的分出群混在一起,还易引起纠纷。收捕与处理:①收捕后根据蜂数多少查看有几只蜂王,然后分别放入蜂箱内,每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