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山东各地玉米粗缩病大面积发生,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发生面积达到22.7万hm^2,这已是连续3年大发生了。发病株率一般为10%~20%,重者50%以上,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近乎绝产。粗缩病的大面积发生,给不少农户带来了严重损失,同时也给种子经营单位带来了诸多麻烦和问题。不少农民朋友把玉米粗缩病造成的损失归结为种子质量问题,他们带着病株找到种子经营者要求给予赔偿,于是引发了许多种子纠纷和矛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当粗缩病大面积发生时容易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0世纪90年代初期,掖单二号繁种时粗缩病逐年发生,最初发病比例5%~30%,后来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每667m^2产量只有10kg左右,造成掖单二号退出市场。近年来又有一些其他品种也时有发生粗缩病害,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病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2011年濮阳市农科院玉米试验田粗缩病大发生,发病率在10%~50%,个别重病地方病株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玉米粗缩病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玉米病害,危害之大,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玉米粗缩病曾是西北河西走廊以西种植玉米地区的主要病害。1969~1971年在甘肃省敦煌县连续3年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1993年以来,在山东省种植玉米的个别地区就有零星发生,1996年以来以发生蔓延到玉米主栽的几个省份。经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2004年在铁岭市昌图县的玉米种植区域的个别地块已经发现了此病,经田间调查发病率在10%~20%,严重地块在33%。发病后及时用药防治的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及时防治还能缓解病情减轻病害。发病及时防治后的又经田间调查,病情已经控制在8%以内。玉米苗期发现粗缩病就应抓紧时间查看苗情,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及早防治,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病情,让病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5.
2012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了玉米粗缩病,该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据全省统计发生面积18.7万hm2,这已是连续3年发生了.发病株率一般10% ~ 20%,重者30%~ 50%,严重地块达到超过90%,近乎绝产.据分析,全省因玉米粗缩病造成的减产可达1.5亿kg,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据了鳃,玉米粗缩病的大发生给种子经营单位带来了诸多问题.不少农民朋友把玉米粗缩病造成的损失归结为种子质量问题,使种子经营单位限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玉米病毒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常见的玉米病毒病如玉米花叶病、粗缩病、黑条矮缩病、红叶病、枯斑病毒病等,其中粗缩病危害尤其严重。玉米病毒病是一种虫传性病害,主要传毒虫有蓟马、蚜虫、灰飞虱、叶蝉等。已经报道的病毒达40多种。  相似文献   

7.
玉米不同品种(组合)粗缩病免疫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玉米是苏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自2004年始,粗缩病开始暴发流行,夏播玉米轻则减产、重则绝产,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而且制造了许多不安定因素。为准确确定玉米不同品种(组合)对粗缩病的绝对抗性(免疫性),2007-2009年,连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市近年来玉米生产区的主要病害,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以上,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如何面对玉米粗缩病对种子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了玉米粗缩病,该病可称为玉米的"癌症"。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发生面积达到22.7万hm~2。这已是连续3年大发生了。发病株率一般为10%~2002%,重者30%~50%以上,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近乎绝产。据分析,全省因玉米粗缩病造成的减产可达1.7亿kg,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据  相似文献   

10.
张林  于晓阳 《种子世界》2009,(11):40-41
2008年、2009年玉米粗缩病在大连、丹东地区大发生,病田率达80%以上,减产一般在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由于大连、丹东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使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安全越冬的可能性很大,所以2010年在大连、丹东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很有可能比前两年更加严重,因此,需要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玉米自交系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树合 《种子科技》2008,26(4):52-53
玉米病毒病是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已经从原来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该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目前世界上报道的侵染玉米的病毒种类已达40多种。在我国,常见种类是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有时混合发生,其中粗缩病为害尤为严重。1993年,以掖107等自交系为亲本的制种组合在辽西大面积发生粗缩病,造成重大损失。但是,这也对玉米病毒病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有的地区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1年在山东省较大面积发生,涉及品种达几十个,有的品种减产幅度很大,有的甚至绝收.而玉米又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饲作物,每年全国玉米的播种面积约为3300万hm2,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粗缩病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以上,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金华  王蕊  霍建中 《种子科技》2012,30(10):46-4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病原1.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5~6片叶即可显症,前期在心  相似文献   

15.
陈兰广 《种子科技》2001,19(4):233-233
玉米粗缩病 (MRD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 ,俗称“万年青”、“君子兰”。商河县自 1994年以来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危害发生 ,尤以春玉米和麦早套玉米制种田发生严重 ,现已成为影响商河县乃至山东省玉米制种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1 发病症状带毒的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 ,植株即染病。玉米得病后 ,叶色浓绿 ,叶片僵直、增厚、变短 ,背面叶脉产生蜡白色脉突 ,节间缩短呈丛生状 ,植株严重矮化 ,生长发育受阻。 6片叶前感病 ,严重的株高仅为 50~ 80cm即停止生长 ,较轻的虽然能长高 ,一般也不能抽穗结实 ,造成绝产 ;8片叶后感病 ,即使能抽穗…  相似文献   

16.
河南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也是玉米消费大省。玉米主产区被划为国家重要的玉米产业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井渠双配套、广大农民掌握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999—2004年(2003年受严重涝灾除外)河南省平均年种植玉米1106.8万hm^2,年总产量1077.17万t,平均每hm^2产量4869.7kg,其中2000年玉米单产、总产最高,总产达到1156.6万t,单产每hm^2 5271.6kg。2004年全省种植玉米242万hm^2,受涝灾影响,总产量玉米1049.95万t,平均每hm^2产量4338.6kg,较2000年减产17.7%,玉米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4.6%,占全省秋粮总产的60.4%。  相似文献   

17.
陈家友 《种子科技》2010,28(1):45-46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在晋、冀、鲁、豫、皖等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1996年仅山东发病面积就达66.7万hm2,1999年河南南阳的乡镇连片发生,产量损失严重,据2007年调查,粗缩病发生率较往年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玉米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病虫害有20种以上,主要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等。其中玉米褐癍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趋势,针对安阳县玉米生产实际,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发的一种病毒病。近几年,该病在我省部分地区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