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明确金纹细蛾种群动态规律,采取时空不放回抽样的调查方法,应用分布型测定、生态位指标及聚类法分析不同套种苹果园种群变化.结果显示,黄土高原苹果园金纹细蛾虫疤显现于6月;7月种群分布先均匀后聚集;8月相对多度强势上升,危害状明显;9~10月数量增长显著.树冠分布为:垂直方向下>中>上且差异显著,水平方向差异不显著.总体为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生态位占居:垂直、水平和时序三个方向上分别为0.179、0.371和0.594,对树冠下部资源利用达53.73%,上部几乎没有.对树冠四方位资源利用以北、东最高,分别达27.90%和21.66%;与山楂叶螨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垂直方向为92.65,水平方向为64.95,时序上为66.36.进入8月后苹果幼龄园不同套种水平下的优势度指数明显增加,中旬增幅最大,其中套种黄豆园最高,套红薯园最低,杂草丛生园则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2.
苹果园混合覆盖植物对害螨和东亚小花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园种植紫花苜蓿,为捕食性天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补充猎物,使苹果园天敌数量增加,叶螨种群下降。夏至草是苹果园杂草的优势种,该杂草可提供天敌生存所需的花粉、花蜜和猎物,使东亚小花蝽发生时间提早,发育速度加快。在6月中旬前,东亚小花蝽可在夏至草上完成2代,在紫花苜蓿上完成1代。夏至草与紫花苜蓿的比例变化影响苹果园节肢动物物种数量,当混合植被中夏至草的覆盖度大于25%时,对覆盖植物和苹果树冠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最为有利。夏至草与紫花苜蓿混合(1∶4),比单一紫花苜蓿上天敌的数量增加2~3倍,苹果树冠天敌数量增加70%,苹果叶螨种群数量降低30%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了山楂叶螨聚集强度的时序变化,以指数模型进行拟合数量动态,运用最优分割法分析了山楂叶螨在香梨上的种群动态。山楂叶螨在香梨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与叶螨的密度有关。山楂叶螨在香梨上呈指数增长,模型为Nt=15.199 4e0.054 t(R=0.913 2**);将山楂叶螨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发展期、高峰期和衰退期。  相似文献   

4.
刘长仲  贺春贵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2):176-176,192
李始叶螨Eotetranychus pruni(Oudemans),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和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Koch)是果树上的重要害螨,可为害多种果树,常在果园内混合发生。据调查,李始叶螨近年已发展为甘肃兰州和河西地区苹果园内的优势种群。张乃鑫等(1990)认为与苹果园的施药次数有关。为了从种群内在机制上了解果树叶螨种群数量分布和演替形成的原因,作者对李始叶螨、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实验种群增长的各种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1989年5月从果园内采集三种叶螨的成螨分开饲养,以雌成螨产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柑橘园主要害螨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柑橘全爪螨种群具有空间相关性,变程介于1.10 ~21.0 m,其半变异函数主要符合高斯模型,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中3月、8月和9月的聚集强度较大;种群空间格局动态显示,4月、10月为该种群的两个发生高峰期,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快速上升扩散。地学统计学方法能够应用于柑橘全爪螨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并有助于对该害螨进行发生预测与控制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研究释放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效果,2018年,在山东牟平苹果园开展了释放胡瓜钝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苹果全爪螨发生盛期的初期释放捕食螨(每棵树1袋,2 500头),15 d后防治效果为61.24%。达到捕食螨控制害螨的较好效果。建议在释放胡瓜钝绥螨之前,对苹果全爪螨监测调查,根据其调查结果释放不同频次和数量的胡瓜钝绥螨。  相似文献   

7.
12种橘园常用农药对3种捕食螨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3种捕食螨的毒力.结果表明,在5种杀螨剂中,炔螨特的毒力最低,阿维·哒螨灵的毒力最高;在5种杀虫剂中,噻嗪酮的毒力最低,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最高;在2种杀菌剂中,代森锰锌的毒力低于咪鲜胺.但同种药剂对不同捕食螨的毒力不同,3种捕食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依次为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Neoseiulus) cucumeris]<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N.) barkeri]<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而对阿维·哒螨灵则为尼氏真绥螨<胡瓜钝绥螨<巴氏钝绥螨.  相似文献   

8.
李建荣  石万成 《昆虫天敌》1992,14(3):148-152
本文从群落的角度,研究了成都地区苹果叶螨类群与捕食性天敌类群的空间格局关系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二者的空间格局在不同时期,不同类群密度下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捕食性天敌类群的聚集度和类群数量存在对叶螨类群的跟随效应;二者的聚集度指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对 Waters(1959)λ值测定结果分析,4~7月二者呈聚集分布的原因为类群物种的自身生物学特性或环境条件引起,8月为苹果叶片部分脱落引起。  相似文献   

9.
应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温室四种花卉上二斑叶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温室栽培的一串红、藿香蓟、马蹄莲和爬蔓绣球上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二斑叶螨均取得满意的结果。早期(10—11月)释放捕食螨,可减少花卉受害,节省捕食螨数量。于苗期或分盆前释放,还可节省用工。智利小植绥螨的释放量,因叶螨密度、花卉种类、植株大小而异,每次每株释放1—50头不等。3—4月初,如叶螨数量有回升,可释放第二次。一般能控制害螨每叶一头以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94年春、秋季节对安义县园艺场柑桔园柑桔叶面几种主要螨类的种群结构与分布状况作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定点调查了安义公园艺场约66667m的温州蜜桔园。在桔园的东面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挑选5棵树。然后在每棵树的树冠各方位随机摘取树叶,并按卷叶、壮叶、老叶、嫩叶及落地黄叶备采叶片20张,即每种类型叶片均为10O张,分别装人塑料袋内,带回室内在实体显微镜下逐叶检查,并记录各种螨类的数量,螨卵未加统计。然后将5种类型叶片上的螨类统计其种群结构及分布情况。调查2次重复。2结果2.1柑桔叶面螨类的种群结…  相似文献   

11.
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近年入侵中国的有害生物,严重为害多种棕榈科植物。为了确定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2015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海南省儋州市对椰子树上的椰子木蛾幼虫进行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对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对聚集均数(λ)进行检验,分析幼虫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椰子木蛾的幼虫主要在椰子树的中下部叶片为害,有87.17%的幼虫分布在第3层、第4层和第5层叶片上,其中第4层叶片上幼虫数最多,平均每片大叶上有幼虫(22±7.42)头,占总数的42.62%;椰子木蛾的幼虫在椰子树上呈聚集分布,理论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是由某些环境作用引起的。根据Iwao的回归关系,确定椰子木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及序贯抽样公式,建立不同密度下的理论和序贯抽样数表。椰子木蛾幼虫主要分布椰子树中下部叶片上并呈聚集分布,本研究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进行测定检验,研究了长结织叶蚁Oecophylla longinoda蚁巢在腰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垂直分布。多项聚集度指标表明长结织叶蚁蚁巢在腰果树上属聚集分布,但负二项分布K值大于8,说明长结织叶蚁蚁巢空间分布近似随机。从地表至树顶4~5 m树高范围和40%~50%树高比例范围长结织叶蚁蚁巢分布比率均最高,分别为30.49%和26.48%,显著高于其它树高范围或比例范围。不同树高范围的腰果树分布的蚁巢数量不同,但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树高范围的腰果树上分布的长结织叶蚁蚁巢平均高度则显著差异,分布在树高10~11 m腰果树上的蚁巢平均高度最高(5.19 m),显著高于其它树高范围的腰果树。腰果树高度与分布其上的长结织叶蚁蚁巢数量和平均高度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lant populations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t determines the population's ecological preference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相似文献   

14.
叶螨为害苹果树的产量损失估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87—1989年研究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与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es)为害对苹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叶螨为害后,叶片的各项生理指标皆有反应,其中以光合作用强度最敏感;②叶螨为害对果实质量无显著影响,但不同螨量的果实体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③平均累积雌成螨螨日(MDi)与平均减产率(Qi)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为害当年表现出果实变小单果重减轻,次年表现出花量减少,果实数下降。1987与1989年以苹果全爪螨为主,减产率分别为3.31%—11.25%与2.89%—10.75%。1988年以山楂叶螨为主,减产率为2.36%—13.48%;④上年受害树次年继续测产,看出叶螨的持续影响更为严重。以苹果全爪螨为主的持续减产率第二年达2.0%—86.2%;第三年的影响又相对减轻。以山楂叶螨为主的减产率第二年为-14.4%—69.4%。  相似文献   

15.
经卡方检验和5种聚集指标测定,野蚕幼虫在桑园的水平分布属于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即在桑园中的分布特点表现为极不均匀的嵌纹分布。聚集原因是由野蚕幼虫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种群中个体在发生概率上不相同,样方内一个个体的存在,增加了同样方内其他个体发生的概率。低龄(1、2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桑树枝条的中上部,高龄(3、4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桑树枝条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6.
应用6种分布型指数法分析判定了槐豆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Wu)]若虫在国槐(Sophora japonicaLinnaeus)上的空间分布型,利用Taylor(1961)幂法则和Iwao(1971)回归方程分析聚集原因,结果表明,槐豆木虱若虫在国槐上呈聚集分布,公共kc值为5.159 0,且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行为习性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的方法确定了槐豆木虱若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7.
番茄地烟粉虱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通过对春季番茄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调查,取得了11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番茄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所引起的;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比较几种抽样方式以五点式为最佳,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007 9/m+0.0633],Tn=1.0079/[D20-0.0633/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