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及休眠破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确定打破休眠方法。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及种子活力,种子吸水率,解剖观察种皮结构及种胚形态,提取种内萌发抑制物质,确定种子休眠类型;用GA3丙酮溶液浸泡,再进行变温层积处理,以确定破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辽东楤木种子种胚的形态发育不完全,种子内部存在多种抑制萌发物质,属于综合性休眠。200 mg/L GA3丙酮溶液中浸泡12 h,再进行变温层积处理30 d(高温20~23℃12 h,低温0~4℃12 h),能有效地解除休眠,萌发率达84%。  相似文献   

2.
引发剂对黄檗种子休眠解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艳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209-216
黄檗种子具休眠特性,且休眠程度因种子产地和年份不同有较大差异,常规低温层积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效果不甚理想。为了解决黄檗种子的萌发率低的问题,探究最有效的打破种子休眠方式,采用了各种化学引发剂浸种处理,以及协同4℃或8℃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NAA、6-BA、KNO3、PEG6000溶液浸种可部分解除种子的休眠,并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用引发剂溶液浸种后4℃层积30天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其中GA3(1000 mg/L)、NAA(80 mg/L)、6-BA(400 mg/L)、KNO3(1.0%)、PEG6000(20 g/L)溶液浸种后4℃层积30天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分别将黄檗种子发芽率分别从11.50%升高到91.00%、94.00%、97.00%、94.50%、83.00%。引发剂可有效打破黄檗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并能缩短低温层积时间。  相似文献   

3.
石灰花楸种子休眠机理及解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石灰花楸种子休眠解剖结构基础、休眠影响因素和解除方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透气性障碍显著,在种皮和胚中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PY+PD).低温层积40~45 d,石灰花楸种子萌发率可达85%以上,是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18.33%~51.67%,种子萌发后幼苗多不能正常生长;种子经各种浓度和时间梯度的NaOH、H2SO<,4>和GA<,3>处理,仅75%H2 SO<,4>处理5 min可以打破休眠,种子萌发率为25.67%.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箭叶淫羊藿种子后熟休眠的形态结构基础,探索其种子的萌发条件。方法:在对箭叶淫羊藿种子进行常规发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测量和石蜡制片技术等方法对其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箭叶淫羊藿种子存在明显的休眠现象,其外部形态无异常,但其胚结构未分化,停留在球型胚阶段。后熟过程中,其胚结构逐步发育完全,形成子叶胚。结论:箭叶淫羊藿种子存在明显的休眠现象,其休眠类型为形态生理休眠(MPD)。其萌发需要一定时间的层积以完成其胚分化。  相似文献   

5.
参考《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箭叶淫羊藿种子质量检验方法进行研究,为箭叶淫羊藿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箭叶淫羊藿种子存在明显形态休眠,采用外观形态法鉴定种子真实性;百粒法测定千粒重,千粒重为(3.080 3±0.040 8)g;高恒温(130±2)℃烘干1 h测定含水量,含水量为31.07%;用0.5%的TTC溶液在25℃下染色2 h测定生活力,生活力100%;种子沙床恒温4℃层积、200 mg/L GA3处理80 d后,在光照12 h/d, 15℃的沙床上进行发芽试验,16 d后发芽率为82.67%。  相似文献   

6.
滨旋花是一种兼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保护作用的滨海沙生植物。笔者对滨旋花种子形态特征、休眠特性和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滨旋花种子黑色,卵圆形,为大型种子,质地坚硬。扫描电镜观察,滨旋花种皮表面具有不规则的六边形网格纹饰,网壁和网眼非常致密。未经处理种子吸水率很低,不能发芽,低温层积不能打破休眠。98%的浓硫酸处理60 min发芽率达94.9%;开水烫种发芽率达50%;混细沙研磨发芽率达81.8%,发芽最为迅速。由此可见,滨旋花种子休眠是由于种皮透性差造成的,改善种皮的通透性可以解除休眠,浓硫酸处理效果最好,混细沙研磨是环保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紫椴种子休眠原因并找到休眠解除方法,以紫椴种子为材料,对其透性、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种子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经浓硫酸处理后透性增加,吸水率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特性试验显示,紫椴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去掉种皮后,保留完整胚乳的种子萌发率为4.0%,切除部分胚乳(根尖未露出)的种子萌发率为23.3%,剥除胚乳帽露出根尖的种子萌发率为84.7%,离体胚萌发率为100%,此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存在休眠,但其种胚并不存在休眠,其休眠是由胚外因素导致,胚乳(尤其是胚乳帽)是造成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15 min+500 mg/L GA3溶液浸泡12 h+低温层积30天,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92.0%,可作为快速解除紫椴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综上,紫椴种子的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性障碍,但胚乳帽是造成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使用浓H2SO4处理+GA3浸泡+低温层积的综合处理方法可在30天内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8.
在6~10℃温度和0.02%~0.08%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小麦种子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8℃温度条件是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最适温度:而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效果差异不显著.泰安市农科院自育小麦品种间的休眠期存在差别,泰山24和泰山223两个品种(系)的休眠期较短,发芽率较好,容易通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9.
返魂草种子休眠机理及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佳梅  张卫东  赵书巍 《种子》2006,25(2):4-5,9
目的:为解决返魂草驯化栽培中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方法:研究返魂草种子的休眠特性,并进行解除种子休眠的种子处理试验。结果:返魂草种子具有种皮吸水障碍性休眠特性,并含有抑制发芽物质。结论:浸种、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均可打破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0.
用6~10℃温度和0.02%~0.08%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小麦种子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8℃条件是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最适温度,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效果差异不显著。泰安市农科院自育小麦品种间的休眠期存在差别,泰山24和泰山223两个品种的休眠期较短,发芽率较高,容易通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1.
大叶芹种子催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叶芹(Spuriopimpinella brachyara)种子为材料,通过采用化学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层积处理及综合试验处理,寻找打破大叶芹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处理和越冬层积具有破除大叶芹种子休眠的作用,低温层积(4±1)℃的条件较其他层积条件下种子发芽率高,是最佳的层积处理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6-苄基腺嘌呤(6-BA)预处理后结合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250 mg/L GA3浸种24 h后低温层积100天可使种子发芽率达60%左右,发芽势较高,且腐烂率低,基本上解除了大叶芹种子休眠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八角莲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具有休眠期长、萌发不良的生理特性,为了探讨和研究八角莲种子的休眠特性,采用种子吸水性检测、种子切割培养、GA3浸种法、河沙层积处理等方法研究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八角莲种子种皮和胚乳制约、种子生理后熟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用400mg.L-1的GA3溶液浸种24h或6-7℃低温层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其中以6-7℃低温层积150d效果较好,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88.5%和30.4%。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针刺、层积、双氧水(H2O2)法、硝酸钾(KNO3)法和赤霉素(GA3)法对酸浆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酸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层积40天可有效地打破酸浆种子的休眠;赤霉素处理是打破酸浆种子休眠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解除酸浆种子休眠的最佳浓度为0.08%;而针刺法、KNO3法和H2O2法对酸浆种子的解除休眠作用并不明显。说明酸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存在后熟作用且种子内部可能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而种皮的机械束缚不是抑制酸浆种子萌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离体胚萌发试验,并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酸碱处理、低温层积和干藏处理、GA3和6-BA溶液处理,探讨不同的处理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广西绞股蓝种子的活力高达98%,但在6个恒温和1个变温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仅为11.7%,说明广西绞股蓝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种子吸水性测定结果表明,广西绞股蓝种皮限制种子吸水,离体胚萌发实验证实广西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说明种皮障碍是导致广西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低温层积不能解除广西绞股蓝种子的休眠,而干藏则会导致种子内部失水,从而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浓硫酸和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均不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仅6-BA溶液处理对4℃层积后的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贮藏方式对4种药食两用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4种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和解除休眠的最佳贮藏条件,4种药食两用植物包括野甘草(Scoparia dulc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种子进行30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暖层积、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测定其萌发率和萌发速度。结果显示,4种植物种子扩散时活性极高(>96%),土人参和鳢肠种子扩散时的萌发率分别为94%和98%,野甘草和车前种子扩散时萌发率不足30%。野甘草种子经过室温干燥贮藏(25℃:70.67%;25/15℃:26%)和15℃暖层积(25℃:82%;25/15℃:31.33%)其萌发率显著高于贮藏前(24-26%)、4℃低温层积(0.67-12%)和0℃冰冻贮藏(0-8%)的种子。经过4℃层积的车前种子萌发率(34%)显著大于贮藏前(29%)、室温干燥贮藏(16.7-18.7%)、15℃暖层积(11.3-13.3%)和0℃冰冻贮藏(0-0.6%)的种子。野甘草和车前种子在成熟时有较低萌发率,具有一定程度休眠;土人参和鳢肠为非休眠种子;室温干燥储藏和15℃暖温层积有效破除野甘草部分种子休眠、4℃低温层积可破除车前部分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加快萌发速度。  相似文献   

16.
穿龙薯蓣新陈种子萌发条件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波  韩梅  林春新  杨利民 《种子》2012,31(3):46-49
目的:研究赤霉素( GA3)、萘乙酸(NAA)和层积后温度对穿龙薯蓣新陈种子萌发条件.方法:培养皿培养法遮光培养,得出3种处理最优条件后对陈种子进行相同处理.结果:穿龙薯蓣新种子4℃低温砂层积后,25℃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80%和53.33%,陈种子为45%和25%;而采用100 mg/L GA3直接浸泡未层积新种子24h,发芽率和发芽势可达66.65%和48.35%,陈种子为40%和25%;1 mg/L NAA浸泡12 h新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为58.35%和43.35%,陈种子为30%和23.35%;低温砂层积新种子发芽进程最快,其第6天开始发芽,第12天发芽完毕,快于GA3的10d和22 d,NAA的11d和24d.结论:生产上若有层积条件,建议采用4℃低温砂层积60d后在25℃下进行新种子催芽;若没有层积条件,建议直接采用100 mg/L GA3进行新种子催芽处理.  相似文献   

17.
潘健  郭起荣  方乐金  张建伟 《种子》2012,31(3):17-19,22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二级稀有濒危保护树种,其种子具休眠特性。测定了永瓣藤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吸水率和种子生活力等指标,分别采用层积、酸蚀和GA3处理种子,分析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永瓣藤种子千粒重为(4.504 8±0.055 8)g,含水率为13.18%±1.84%,吸水率为29.95%±1.58%,种子生活力为94.25%±0.017 1%,种子萌发实验的发芽率为0;层积时间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最高仅为2.67%±1.53%,种子经50%H2SO4处理20 min的发芽率为18.00%±3.46%,种子经250 mg/L GA3处理24 h然后再经室内层积75 d,发芽率达到72.67%±7.02%,对照仅为1.67%±1.15%,永瓣藤种子休眠首次有效破除。永瓣藤种子休眠可能与种皮障碍有关,种子内可能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质是引起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GA3处理能有效解除其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8.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