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猪高热病是由于致病性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而导致的传染性疾病[1],以急性、热性、高致病性以及致死性为主要特征,炎热的夏天就是猪高热病的频发时期。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猪高热病的现象,这种病难以治愈,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各年龄段的猪群都容易感染,严重时会造成大量的死亡。此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确保养猪产业稳定长久发展,本文就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猪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桨及骨髓中 ,引起动物的附红细胞体病。在急性发病时 ,病猪出现黄疸、贫血、发热、腹部皮下和四肢末梢发紫。 2 0 0 1年 8月 ,泰安市部分县市的养猪场出现猪的无名高热 ,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并出现部分死亡。后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 ,使用贝尼尔治疗 ,疗效较好。1 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不同年龄 ,不同品种的猪都易感染 ,尤以仔猪最易感染 ,发病率、死亡率都较成年猪高。本病的高发季节是在 7~ 9月份 ,一般在饲养密度较高 ,封闭饲养的圈舍内多…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危害严重,具有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易造成猪只大量死亡。介绍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提出对猪高热病的治疗原则应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清热解毒,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治疗猪高热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高热病危害严重,具有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易造成猪只大量死亡。介绍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提出对猪高热病的治疗原则应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清热解毒,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的以高热为主的综合征。其病原较多,不但有病毒性的、细菌性的,还有支原体、寄生虫性的。该病以发热、皮肤发红和呼吸道症状为特征。近年来,猪的高热病逐渐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运用中药清气透卫汤治疗该病287例,治愈264例,好转8例,有效率达94.8%,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因本病呈区域性流行,主要发生于每年夏季(6-8月份)高热高湿季节,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西药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猪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病是一种在夏、秋季节高发,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感染发病率高、治疗效果较差、经济损失大等特点,是具有高热症状的一系列猪病的总称。有文献记载,1977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十五个省大量暴发"红皮病",又称"猪无名高热病",  相似文献   

7.
猪高热性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发病突然,临床上多以高热(40℃以上)、皮肤发红、粪便干燥、尿少、食欲下降或废绝、喜饮凉水为特征,由于不好确诊,有人将其称为“无名高热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多发,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解热药物治疗,只能缓解一下当时的症状,停药后体温又照常升高,迁延不愈。如果单独用中药治疗,效果缓慢。根据临床调查分析,引起猪高热性的疾病较多,如温和型猪瘟、嗜血杆菌病、弓形体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等。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综合治疗猪高热性病169例,其中16例因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治疗不及时死亡外,其余病猪全部痊愈,治愈率达90.5%。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猪高热病是影响猪只生存质量的重要病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状态萎靡、食欲不振或者直接出现断食的情况,呼吸困难、喘气急促等,近些年来,中医治疗因其较好的疗效以及健康的治疗方式逐渐得到普及推广。1猪高热病症状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状态萎靡,采食量下降或出现不采食的现象。一般病猪的体表会出现发红的症状,而且在  相似文献   

9.
目前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被称为“无名高热综合症”,在河南、河北、江西、湖南及全国各地流行蔓延数月,该病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发病率、高体温、高死亡率,低治愈率,这给养猪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我们在临床上探索出的较为成功的控制方案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高热病又被称之为"高热综合征"、"猪无名高热病"或"猪高热征"。它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多发,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病症。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治疗效果差、经济损失大等特点。本文论述了生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提出防治措施,希望为防治猪高热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我县一些猪场的猪出现发热,耳朵、皮肤变紫,有呼吸道症状,伴有消化道症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畜牧兽医基层站一般把这种病统称为猪高热病。自10月中旬以来,我站接诊了200多例,治愈率80%以上。现在把治疗方案写出来,以供同行及广大养殖户参考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一般在39.5℃~41.5℃左右,开始时耳后发紫,继而腹下、后臀部、四肢末梢等皮肤变紫色,并伴有咳嗽,气喘等,粪便干燥,成球状。  相似文献   

12.
猪高热病是一种典型的无名高热综合征,由多种病原微生物诱发感染,其临床特征为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热,病猪大多数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气喘及体温升高等问题,也有部分病猪的皮肤出现发红、变紫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生长速度缓慢、母猪繁殖障碍等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后果。本文就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猪的养殖过程中,如何更优质的解决猪高热综合症成为养殖户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猪高热综合症的治疗,养殖户应充分了解其特征和病因,对症下药。首先对猪高热综合症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不同情况下的猪高热综合症临床症状,之后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养殖环境、养殖方式、疾病治疗和防疫措施等方面提出策略,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猪高热病也称为猪高热综合症,是由于混合或者继发感染多种病原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且病死率高,增大了临床上治疗和控制疾病的难度。近几年,猪高热病在我国很多省份和地区呈蔓延趋势,不仅严重损害广大养猪户的经济效益,还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人们对猪肉的消费减少。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概述猪高热症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岛市胶南某猪场的部分猪只出现高热、贫血、黄疸、便秘等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根据病史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被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通过对该病例的治疗,探讨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西结合治疗疑似猪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流行病学本病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发病 ,无季节性 ,死亡率高 (特别是新发病区未经免疫的猪群 )。2 临床症状高热稽留 ,全身衰弱 ,后躯无力 ,有化脓性结膜炎 ,皮肤有出血斑点 ,口腔、齿龈粘膜溃疡 ,先便秘后腹泻 ,有的呈现运动失调、昏迷、惊厥等神经症状。3 剖检  相似文献   

17.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猪的无名高热病在现代养猪业中发生频繁、该病单纯用西医的治疗方法治愈率很低。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发病猪46头,治愈44头,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猪高热病是一种在夏、秋季节高发,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感染发病率高、治疗效果较差、经济损失大等特点,是具有高热症状的一系列猪病的总称。有文献记载,1977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十五个省大量暴发"红皮病",又称"猪无名高热病",病  相似文献   

19.
猪高热综合症(又名猪无名高热病或高热性传染病),它不是一种独立病,而是指以高热不退或体温反复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猪病。该病又以其病死率高和治愈率低而闻名,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丹凤县赵川乡栗子坪、坪安二村于2010年8月突发此病,相继有村民黄振林、黄振宝、徐华锋等户380头散养猪发病,后经笔者治疗,追访治愈率达78%。现将三期症状和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猪无名高热病是由多病原感染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由猪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及猪流感病毒等病毒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放线菌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常造成误诊,故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同仁们的高度重视。现就一例猪无名高热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仅供参考。1发病情况2012年9月20日某猪场发现个别猪出现咳嗽气喘,体温升高达40~41℃,食欲下降,曾用一些消炎退烧药物,收效甚微,且退烧后不久体温又有升高。根据问诊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确诊为猪无名高热病,经治疗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