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通过对资源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35对In Del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引物,系统分析了491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标记多态性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255~0.678。通过计算遗传相似值(GS),上述材料被划分成8个包括Reid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PB群的杂种优势群。本研究结果为组配优良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划分到杂种优势群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交系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是进行育种工作和种质保存的基础。把优良玉米自交系划分到不同杂种优势群以及把新自交系划分到已建立的杂种优势群的方法有:亲缘关系、表型聚类、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生理生化指标(同功酶)、分子标记。结合相关研究对各种方法的评价,认为配合力分析、杂种优势分析和分子标记方法有助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RFLP、RAPD、SSR和AFLP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赵新亮  陈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21-1922,1938
以河南省常用的2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南省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对河南省主要的审定玉米品种亲本间遗传距离及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9个玉米自交系比较丰富多态,可分为四大类群,7个亚群,分析结果与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类合理.SRAP标记可用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及其在玉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玉米研究的发展。概述了各种常用分子标记AFLP、RAPD、RFLP、SSR、SNP的原理、特点,以及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QTL定位研究及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SSR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的原理及特点,综述了近年来SSR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品种纯度及真伪鉴定、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基因定位、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以期为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单重复序列作为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作物分子辅助育种、种质资源鉴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介绍了SSR标记引物开发及其原理,并对SSR标记在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DNA指纹图谱构建、杂交种种子纯度鉴定以及杂种优势种群划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推进精准育种、缩短育种周期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质资源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大量的种质资源是开展玉米育种的基础,合理、准确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建立相应的杂种优势模式,才能有效地改良自交系和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通过对几种不同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分子标记技术在划分杂种优势群较其它方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简要概述了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情况,目前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使用较为广泛.基因工程发展迅速,逐渐被应用于玉米抗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并且成效显著;此外利用转基因技术也成功培育出一批抗除草剂、抗病、抗虫、耐盐、耐旱等多种优良性状的玉米种质;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应用于种子纯度鉴定、遗传连锁图构建、基因定位、辅助选择、杂种优势预测、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等方面,并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最后展望了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它必将成为生命科学的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棉花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技术是棉花遗传育种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棉花分子标记育种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综述 了分子标记在棉花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预测、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研 究进展,并对棉花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棉花分子标记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遗传育 种中,为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提供更加有力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