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国内旅游产业的成功先例,河南省栾川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适时调整发展思路,一变"中国钼都"战略定位而为"打造中原旅游、园林、生态城市",确定了"城即景,景即城"的发展思路,把县城建设成为全县旅游的"窗口"和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基于此,对生态园林全景栾川建设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化的视角和洛阳栾川代表性乡村旅游景区的田野调查,发现由于乡村旅游服务以及与旅游者文化交流的内外因素,乡村旅游加速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的文化变迁过程,具体表现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文化呈现出向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趋势,生产文化由传统农耕文化向旅游服务文化转型,传统农耕向以旅游为中心的多元化职业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迫在眉睫,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突破口.该文以栾川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栾川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优势、劣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保持旅游乡村性等,以期实现栾川乡村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立足"乡村特色文化旅游新路径探究",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栾川乡村旅游业,并选址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进行了实地考察。旨在通过时间分析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与成效,进一步充实作者对乡村振兴的理解,能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政府支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是"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得以成功的经验。应通过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改革促销方式,推行"绿色营销",提高人员素质等途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6.
政府支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是"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得以成功的经验.应通过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改革促销方式,推行"绿色营销",提高人员素质等途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7.
主要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并对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关系作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与阐述;结合分析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乡土文化视角看待如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并明确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最后针对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定位分类、内容挖掘、项目开发,明确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发展,以及乡土文化兴旅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提出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化对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旅游的文化品味,增加旅游的情趣。通过旅游可以了解各个民族,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近些年来,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既弘扬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云南临沧翁丁佤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的开发策划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通过此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驻马店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研究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驻马店经济发展、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驻马店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及问题进行分析,对驻马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实施建议以促进驻马店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升驻马店文化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最高境界的旅游方式,是发展旅游业的新趋势和新热点。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品位、高格调旅游方式人们的首要选择。该文对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科学的分类和评价,并对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多,类型全,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突出,知名度高;文化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较好;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的组合较理想。因此,滁州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合发展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1.
山区县域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研究典型山区县域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达性,对促进旅游资源空间重构,推动旅游再造山村之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ESDA空间关联,对河南省典型山区栾川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布密度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此外,采用缓冲区分析、栅格计算法和网络分析法对旅游资源的交通路网可达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栾川县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从路网缓冲区分析结果来看,交通道路网与旅游资源之间的协调性良好,路网缓冲区内的旅游资源占比为88.54%;3)栾川县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达性整体较好,绝大多数旅游资源在1.5小时内可达,其中有92.68%的旅游资源在1小时内可达。本研究为制定栾川县旅游产业的科学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栾川县为例,针对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石芬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88-1291
借助公共管理学、旅游学、品牌学、茶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运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文化旅游视角对红安县茶业品牌的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红安县茶业品牌开发的对策,结合红色旅游文化进行茶叶品牌形象设计、结合生态旅游进行品牌生产基地建设、充分整合资源培植茶业品牌笼头企业、结合红色文化旅游开展茶旅游产品加工研制、结合红色文化旅游开展茶业品牌宣传与营销、制定激励政策增加茶业品牌开发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4.
魏自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824-5824,5832
以通城县塘湖镇为研究对象,从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3个方面分析了其乡村旅游的文化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塘湖镇乡村旅游文化素材的开发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兆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97-1600
通过对安徽省寿县古城与丽江、凤凰、平遥3座古城的比较,找出寿县古城在旅游开发中的差距和不足,分析寿县古城的优势资源,提出要高起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以营销为突破口,提升寿县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寿县打造成著名的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6.
发展涟水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资源、交通、文化等优势,发展涟水休闲观光农业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当地休闲农业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努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方丹  郑钦玉    鑫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62-163,184
以宜宾市玉和苗族乡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与民俗文化产业的联动效应,提出玉和苗族乡乡村旅游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发展模式,以期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区域产业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胥思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83-17784,17812
在论述茶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意义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贵州荼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以期为贵州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东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60-9262
随着黔东南旅游业的发展,苗族古村落文化已成为当今黔东南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由于对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文化的特点认识不足,旅游开发对古村落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冲击,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