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6,(3):54-60
基于广西第七次、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中马尾松样地样木资料,对不同起源下的单木和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数函数模型Y=a+bln(X)和幂函数模型Y=a×X~b,分别作为单木和林分不同起源下的最优材积生长率模型。马尾松幼龄林生长期,人工林材积生长率要高于天然林,且变化幅度大;生长后期,天然林材积生长率要高于人工林,变化趋向平稳。单木不同起源间的材积生长率差异显著,林分不同起源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河北省2001,2006,2011,2016年4个年度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18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12个树种组的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单木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3%以内,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胸径生长率模型大都在10%以内,材积生长率模型大都在20%左右;林分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大都在25%以内。所建模型可为河北省开展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林分蓄积量调查中,当取得林分平均每公顷断面积G、平均胸径和相应的平均树高后,一个常见于角规测树的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的错误做法是,根据从所采用的立木材积表中查出单株材积V(或相应的单株形高值hf),按以下二式计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M M=G/g×V (1)  相似文献   

4.
Ⅰ前言无样地抽样,特别是彼特利希法作为高工效的森林调查法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仅仅要求提供林分材积时,线抽样,特别是斯特兰德法,尚难断言最为简便。现就林分材积估计方法叙述如下: 彼特利希法: a) 测定计算木的直径和树高,用形高表计算材积。 b) 计算木树高合计乘以断面积常数,然后将求得的每公顷圆柱体体积合计乘上林分形数求得林分材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概念、分类及模型整体化研究的内涵,以单木直径生长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提出了单木直径、树高、断面积、材积模型之间,林分平均直径、断面积、材积模型之间以及单木生长模型、全林分模型和径阶分布模型之间的耦合思路,对于解决不同水平模型之间的相容性、一致性及内部结构的统一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家新 《防护林科技》2017,(12):42-43,55
以辽东山区本溪市生态林总场卧龙林场内5块标准地内的50余株阔叶红松人工林内的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20a前后保留木生长量的对比,分析阔叶红松林择伐后保留林分生长的数学模型,估算其伐后20a的林分蓄积,结果表明:估算的结果与实际调查的结果是相吻合的,伐后保留100m~3·hm~(-2)左右的林分蓄积,20a后林分的蓄积量增长约一倍,材积年生长量约为5m~3·hm~(-2),年平均材积生长率约为5.5%。采育择伐有利于阔叶红松林的生长。研究实际材积总生长量及其组成的变化情况,通过择伐后保留林分的情况建立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模型。  相似文献   

7.
形高和每平方呎断面积的材积是同样的量,但浏览16年(1950—1966年)来的林业文献,每一篇都认为两者有不同的涵义,没有共同点。两项来源于单株木材积或林分材积,公式v=fgh (1)V=FGH (2)式中:v(V)=单株木(林分)材积,f(F):单株木(林分)形数,g(G)=单株木(林分)断面积,h(H)=单株木(林分)高。  相似文献   

8.
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与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不同龄级林分胸径、树高及材积等生长量指标,以揭示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和林分特征。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胸径生长拟合方程D=5.838 lnt-5.241 1;树高拟合方程为H=1.110 3t~(0.8917),树高与胸径之间拟合方程H=2.474 6e~(0.1527D),材积拟合方程V=0.000 1t~(2.2518),各拟合方程效果显著(R~2大于0.98)。从胸径、树高株数累积分布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来看,日本落叶松幼龄林胸径、树高生长较快,但由于林分密度大,胸径生长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中龄林胸径、树高生长稳定;近熟林分胸径生长量和高生长量都放缓,林分内枯立木、濒死木占有一部分,其林分健康状况欠佳;成熟林多为日本落叶松与柳杉行间混交,林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变化,对于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东山区52a生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强度采伐(40%)、中度采伐(29%)和对照(0%)3块固定样地,利用伐后7年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伐促进了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采伐7年后,强度、中度采伐林分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长6.9cm和5.2cm,单株材积分别为对照的1.8倍、1.5倍(P0.05)。2)采伐降低了林分蓄积量,提高了林分蓄积生长率,7年间林分蓄积年均生长率表现为中度采伐强度采伐对照。3)采伐降低了林分平均混交度,使林分整体趋向于纯林。在林分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中度采伐提高了随机分布林木比例,林分整体呈随机分布;强度采伐反而降低了随机分布林木的比例,林分整体呈聚集分布。采伐促进了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生长,优化了林分结构,综合考虑宜采用中度采伐强度。  相似文献   

10.
一、林分表法林分表法是在美国采用的一种方法。本法首先要进行每木调查,作出各径阶的株数分配表,再作出树高曲线。据上述资料查立木材积表,计算现在的材积 V。然后,就任意挑选一些林木,用生长锥分别径阶测定一定期间(5年或10年)的直径生长。据此再制出一定期间后的各径阶株数分配表。并假定这个期间直径对树高的关系没有变化。同样使用前面的树高曲线和立木材积表,查算出这个一定期间后的林分材积 V′。于是,这个一定期间的生长量 Z 可由下式求出:  相似文献   

11.
树高是计算材积三要素之一,林分平均树高的高低直接影响林分蓄积量的大小。然而,现实林分的平均树高与原始林分平均树高(未经破坏)不一样,原始林分平均树高比现实林分平均树高要高。各径级树高的差异也较明显,笔者收集了丽江县云南松未经破坏的原始  相似文献   

12.
杉木林分蓄积生长的密度及立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呈正相关(r=0.813 5,p=0.000 4;r=0.926 1,p=0.000 0);(2)MAInet峰值林龄主要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初植密度太大或太小对MAInet峰值林龄有显著影响,E密度(1 m×1 m)样地的MAInet峰值林龄平均值比A密度(2 m×3 m)样地的小3.88年,而中间密度的MAInet峰值林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于预估同龄林结构和产量的传统的直径分市方法,已推广到包括年龄不明确的林分。本文着重分析用于同龄林和异龄林的参数预测模型(PPM)之概念。该参数预测模型,是直接预报表现某一直径分布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Pdf)未来参数值的数学模型,然后用这种直径分布来估计林分平均标志值。如材积,胸高断面积。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参数回收模型(PRM),并从数字上进行了论证。参数回收模型是直接预测林分平均标志值的数学模型,用它可以得到以直径分布为基础的某些估计值。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检验,认为在两个不同林分之间或两个不同的独立产量预测技术——直径分布模型和林分平均标志值模型之间,存在着数学上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4.
从顺昌县国有林场2003-2005年的伐区设计资料中抽取150个小班,在统计软件SPSS的辅助下,以小班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为自变量,以小班林分出材率为因变量,构建小班林分的材积比方程,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林分出材率表。研究结果所构建的材积方程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在此基础上,另随机抽取45个小班对材积比方程进行适用性检验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可靠性(α=0.01)条件下方程估测值与外业实测值无显著差异,林分出材率表估测精度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利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北京市2001,2006,2011,2016年4个年度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13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10个优势树种组的林分蓄积生长率模型,并对比了林分生长过程模型与林分生长率模型的预估效果,还分析了起源对生长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木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全部在3%以内,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胸径生长率模型大都在10%以内,材积生长率模型大都在30%以内;(2)林分蓄积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大部分在5%以内,最大的也未超出10%,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基本上在20%左右,最大的也未超出35%;(3)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建立的生长过程模型,其效果不如生长率模型,对杨树以外的其他软阔林分类型,其人工林的蓄积生长率要显著大于天然林。以此方法所建模型可为北京市开展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最初由Chapman-Richard提出的一个生长模型,是用来概括描述林分生长的。其表达式如下: Y(R)=a(1-b~(-R)/~100)~c (1)式中:R=相对年龄,即某时期年龄与最大材积产量时年龄的百分比; Y=相对收获量,即某时期的累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林分商品净产值为基础,用复利公式进行推导,得出: 1.林分商品净产值变化率和贴现率的关系式(V′(T))/(V(T)-C)=δ 2.林分商品净产值变化率和银行有款利息变化率的关系式(V′(T))/(V(T)-C)=δ/(1-e-δT) 3.林分商品变化时,林分商品净产值用物价指数进行修正后的变化率和银行存款利息变化率的关系式(PV′(T))/(PV(T)-C)=(V′(T))/(V(T)-C/P)=-δ/(1-e-δT)三个关系式,用来确定林分商品最佳经济成熟龄,使林地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广西速丰桉林分二元材积生长率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丰桉一年四季生长,没有明显年轮的特征,难以对单株木进行树干解析确定林木生长量。在没有足够数量的固定标准地连续定期监测数据的情况下,采取临时标准地年龄序列的调查方法,选用适当模型结构,再通过引进可变参数改进生长模型,建立以年龄、胸径为基础的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并编制广西速丰桉林分二元材积生长率表。经检验,方法可行,预估精度满足林业数表建模要求,可应用于速丰桉林材积生长量的预估。  相似文献   

19.
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对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连栽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指标总体表现为2代好于1代,2代较1代总体分别上升0.61%、3.17%、3.85%和23.82%,但差异均不显著。马尾松连栽并未导致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出现下降趋势,林分生产力水平不但没下降,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区30个标准地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各主要调查因子间相关关系,研究落叶松直径分布结构并建立落叶松直径结构模型、树干材积生长模型及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直径分布运用β分布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华北落叶松整体处于中龄林且直径分布较为稳定集中;树干材积生长模型运用理查德模型(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V=7485.5×(1-e~(-0.001T))~(2.99);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得出: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度、林分平均年龄3个因子与林分蓄积生长相关性最为显著,拟合得蓄积量生长模型为:V=18.752×LnD+5.647×T+15.836×H-28.349。研究结果可为青海高寒地区华北落叶松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