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勤要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就必须走经济发展与沙漠治理相结合的路子,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探索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绿洲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产业经营机制。沙漠种植产业是集沙漠化防治、沙区生态恢复与沙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只有沙区林业建设和沙漠种植产业协调发展,以沙区林业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才会有生命力、吸引力,才能实现沙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冬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7-117,148
该文对榆林沙区沙漠绿洲示范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要点及效益进行综述,实践证明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能有效地提高沙区生态经济效益,并且具有明显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1沙漠地下水资源评价 民勤县地域广阔,跨越武威盆地北部,昌宁盆地东部,民勤盆地及潮水东盆地,分为绿洲灌区,荒漠平原区,沙漠区及山地4部分。沙漠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腾格里沙漠西部地区及民勤西、北部荒漠区。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业》2021,(4):122-123
一条由祁连雪水孕育而生的石羊河一路北流,在穿越过河西的繁华之后,最终驻足在了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形成了一片珍贵的沙漠绿洲,甘肃民勤。虽饱受风沙的侵袭,但勤劳的人们依然用坚毅的品格,在漫天黄沙中种出了一份甜蜜,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民勤蜜瓜。  相似文献   

5.
民勤绿洲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实体,绿洲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在绿洲内部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尤为重要和关键。本文分析了民勤绿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勤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民勤沙漠绿洲位于石羊河下游,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交汇地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相似文献   

7.
保护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其中能否建立起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民勤绿洲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民勤地区的生态补偿现状,对优化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生龙  张建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56-8957,9059
以项目区的5期TM影像为数据源,研究了民勤绿洲1991至2005年的荒漠化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民勤绿洲的荒漠化不但表现为荒漠化程度的快速加深,而且表现为荒漠化面积的快速发展。最后,提出了绿洲荒漠化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油莎豆作为高效经济作物,在甘肃省干旱沙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连续2年在民勤沙区进行了油莎豆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民勤沙区油莎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油莎豆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民勤盆地位于河西内陆干旱区域,近几十年绿洲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天然水资源循环过程,使绿洲内发生了显著的水文过程变迁。分析了绿洲农业的发展对石羊河流下游的水文过程变迁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绿洲灌溉农业的发展造就了集约、高效化人工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同时也明显改变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条件、转化数量及水质,其负面效应已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民勤绿洲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民勤荒漠绿洲的水土资源现状,提出了进行优良紫花苜蓿品种筛选,采取科学合理的轮作套种、节水栽培、节水灌溉及管理、生产加工的苜蓿产业发展技术,并提出进行草畜结合,延伸产业链,发展苜蓿一肉羊草地农业的配套技术。在民勤绿洲形成了以草畜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草地农业模式,促进了民勤苜蓿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地区的气候、水文、土壤与植被等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得出治理和开发利用措施:风能资源丰富,适合风力发电开发;黄河流经沙漠的东南边缘灌溉便利,且沙漠内部湖盆分布广泛水分条件较好,土质适宜沙生植物的生长,适合发展绿洲农业和建立林草结合的人工、半人工草场;腾格里沙漠是全国沙区中治沙科研示范区,在防沙治沙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果,应充分发挥科研和生产机构的优势,继续推广科研成果和治沙适用技术,不断扩大沙漠治理和利用面积。  相似文献   

13.
干旱半干旱沙区在地理分布、资源等方面拥有优越的条件,自然、气候特点也比较独特。从20世纪60年代起到21世纪初,广大沙区人民、科技工作者和各级地方政府就对沙区的治理保护和资源开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也创造出不少成功的治理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模式。通过对这些不同模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今后干旱半干旱沙区防沙治沙、植被保护和资源开发建立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和沙漠绿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勤县人为土地荒漠化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勤县是甘肃省荒漠化面积较大、荒漠化危害程度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和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456万km~2,占全县总面积91%。针对民勤绿洲潜伏被沙漠吞噬危机,选择出能显著评价人为荒漠化程度三个因子、五个指标,即人口因子的人均密度和人口增长率、耕地因子的人均耕地和垦殖率、载畜量因子的超载率,建立人为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定性分析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现状的前提下,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民勤绿洲生态系统处于强度荒漠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生态环境问题,从农民素质、关井压田后续管理、生态林草地水资源保障、水票的运行、农村水务管理缺位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的农业活动、特别是沙漠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林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区最近30年来的沙漠绿洲开发已改变着那里的局地气候环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沙区资源开发与沙区生态系统保护的关系,论述开发沙区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沙区防治沙漠化为目标的高新技术发展模式,探索一条经济促开发,开发促治理的良性循环的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民勤沙区营造了大面积梭梭人工林,但从未有过关于民勤沙区天然梭梭林的研究和报道.2007年10月新闻媒体报道,在民勤发现有数万亩天然梭梭林.为了研究梭梭在当地自然更新的机理.笔者通过设置梭梭更新样地和对照样地对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梭梭自然更新的条件,一是0~35cm土壤表层0.05-0.25mm细砂粒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0~5cm表层0.05-0.25mm细砂粒含量在需要在60%以上;二是0~35cm土壤表层pH值不能超过8.6.在民勤沙区分布有大面积人工梭梭林,不缺少种源,土壤盐分也不是限制梭梭自然更新的因素.这是以往的研究从未涉及到的,这一研究结论对当地以及河西走廊沙区梭梭造林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退化梭梭林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勤绿洲是我国典型的内陆河尾闾自然景观,其格局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和水文循环影响十分敏感.对此分析了民勤入境水量的逐年衰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荒漠草原超载放牧等引起绿洲衰变的主要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并初步估算了现状条件下水文及绿洲未来变化趋势.在分析确定绿洲恢复生态需水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跨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绿洲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生态环境问题,从农民素质、关井压田后续管理、生态林草地水资源保障、水票的运行、农村水务管理缺位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