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工湿地景观设计效果及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方法]选择美人蕉+菖蒲+野菱+轮叶黑藻构成人工湿地植物组合,测定该组合对试验水样NH3-N、CODCr、TP的去除率.[结果]组合植物对NH3-N的削弱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CODCr、TP.水力停留时间3d对NH3-N、CODCr、TP的去除率分别为:50.25%~ 99.40%、37.10%~72.83%、-28.48% ~91.81%;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40%、72.83%、91.81%.第一周期到第四周期NH3-N、CODCr、TP的去除效率曲线表明:曲线的斜率呈现出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复合人工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提供重要的运行参数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除氮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典型生活污水,研究了运行方式和水力负荷对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周期6h(进水3h间歇3h)对氮、磷的净化效率最高,美人蕉湿地床的NH3-N、TN、TP出水水质分别为3.51、6.00、0.26mg/L,去除率分别达到73.50%、70.54%、92.50%;风车草湿地床NH3-N、TN、TP的出水水质为4.91、6.96、0.33mg/L,去除率分别达到58.10%、65.84%、91.60%。各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对水力负荷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高降低至363mm/d时,美人蕉湿地床出水NH3-N、TN、TP分别为5.86、8.24、0.61mg/L,风车草出水NH3-N、TN、TP分别为5.46、9.22、0.69mg/L,两湿地床的NH3-N、TN均低于一级A标准,出水TP低于一级B标准;进一步降低水力负荷至181mm/d时,出水的氮、磷指标均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建  姚俊  白一力  郑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96-16499
[目的]研究厌氧+人工湿地对高负荷污水处理的能力。[方法]通过新式湿地对CODCr、SP、TP和NH4^+-N等常规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其对污水处理的能力。[结果]采用90 cm/d 水力负荷运行时,CODCr去除率可达70%-80%,可将300.00 mg/L以上的CODCr降低至100.00 mg/L以下,对SP和NH^4+-N的去除率在30%-40%。[结论]人工湿地的CODCr、SP及NH^4+-N浓度为300.00、250、15.00 mg/L以下时,能达到较稳定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湿地植物生理生长特性变化及其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选择芦苇、千屈菜、扁秆藨草、水葱和长苞香蒲5种湿地植物进行污水净化试验.通过测定植物生理生长参数和污水中CODCr、TP、NH4+-N的去除效果,评价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污水处理5种植物光合生理参数、Fv/Fm值、株高和生物量净增长高于清水培养,其中长苞香蒲、水葱和芦苇7月的净光合速率、Fv/Fm值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清水培养,且差异显著(P<0.05);5种湿地植物对污水中CODCr、TP和NH4+-N都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各试验水体中CODcr浓度由192 mg·L-1降至8~19 mg·L-1,总磷浓度由1.46 mg·L-1降至0.04~0.15 mg·L-1,NH4+-N浓度由1.26 mg· L-1降至0.01~0.1 mg·L-1.研究得出,污水处理植物的生理生长特性优于清水培养植物,5种湿地植物对污水中CODCr、TP和NH4+-N去除效果明显;综合各参数来看,长苞香蒲、水葱和芦苇可作为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优先选择,其次为千屈菜和扁秆藨草.  相似文献   

5.
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厌氧+人工湿地对高负荷污水处理的能力。[方法]建设一组厌氧+垂直复合流小型人工湿地,湿地分为3级,呈阶梯状布局。湿地前端设置格栅、调节池及厌氧池等预处理构筑物。湿地建设面积25.20m^2,采用直径1.00~2.00cm的砾石作为基质,基质填充高度为60.00cm左右;湿地植物采用风车草,平均植株高度在60cm左右,将根须栽人20.00cm的基质下。通过新式湿地对CODcr、溶解性磷酸盐(SP)、总磷(TP)和NH4^+-N等常规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其对污水处理的能力。系统全过程采用连续流方式,以90cm/d左右的水力负荷工况运行。试验分为2个阶段,从7月23日到8月22日为系统的启动阶段,系统的污染负荷较低;从8月23日到11月7日为系统的高负荷阶段,系统的污染负荷增高。[结果]采用90cm/d水力负荷运行时,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对CODcr的去除率在夏秋季温度较高天气情况下可达70%~80%,可将300.00mg/L以上的CODcr浓度降到100.00mg/L以下,最佳运行(即进水CODcr浓度控制在200.00mg/L以下时,同时气温较高,植物生长较好时)甚至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60mg/L以下)。系统对磷的去除不如对有机物的去除理想,对氮的去除也不理想。对SP和NH4^+-N的去除率在30%~40%。[结论]人工湿地的CODcr、SP及NH4^+-N浓度分别为300.00、2.50、15.00mg/L以下时,能达到较稳定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氨氮浓度下湿地植物筛选及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效果,实验采用氨氮浓度为20、30、40、50mg·L-1的人工配置生活污水,通过实验室盆栽法研究7种典型水生植物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var.)、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东方香蒲(Typha ovientalis Presl.)、千屈菜(Spiked Loosestrlfe)、黄花鸢尾(Irispseudacor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生长状况、发育规律以及对污水中氮的同化吸收作用,结合植物本身的形态指标,对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脱氮型潜流湿地的植被的脱氮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植物在20 mg·L-1的处理中长势最好,各植物的形态指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递减;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在NH3-N浓度50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在NH3-N浓度30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梭鱼草(Pontederiacordata)在NH3-N浓度20 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植物脱氮效果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综合评定7种植物的脱氮效果,比较好的是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这3种植物.  相似文献   

7.
铬对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影响及铬积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沙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r6+(0、10、20、40 mg·L-1)对风车草湿地和薏米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影响及铬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COD的去除率在苗期随铬浓度增大而逐渐升高,其余时期在20、40mg·L-1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除了花期风车草湿地外);随铬处理浓度的增大,风车草湿地对TN的去除率变化不明显,薏米湿地对TN的去除率则受到抑制作用(除了花期10mg·L-1外);这两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铬的净化效果较好,仅在40 mg·L-1处理的风车草湿地出水中检测出铬.(2)10 mg·L-1铬促进风车草和薏米的生物最增大,较高浓度铬(20、40 mg·L-1)则抑制.(3)基质细沙及植物根系对污水中铬具有较好的吸附及积累作用,铬含量在细沙及植物中均随铬浓度增大而显著升高,其中两种植物对铬的积累量都表现为地下部显著大于地上部,表明风车草和薏米的根部中铬较难转移到其地上部.  相似文献   

8.
杨子尧 《湖北农业科学》2014,(13):3043-3047
研究了芦苇、旱伞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6种四川盆地目前应用较广的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对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表明旱伞竹与芦苇生长最快,香蒲与美人蕉次之,菖蒲与姜花生长较慢。同时,6种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中CODCr、TP、NH4+-N和TN的净化能力存在差别。人工培养箱试验25 d后,菖蒲对于生活污水中CODCr的处理效果最佳,使其由217 mg/L降低至39 mg/L,香蒲与芦苇次之,分别降低至45 mg/L与47 mg/L;菖蒲对于TP的去除效果最佳,使其由9.4 mg/L降低至3.7 mg/L,香蒲与芦苇次之,分别降低至3.9 mg/L和4.0 mg/L;美人蕉和姜花对于TN的去除效果最好,使其由21.9 mg/L降低至5.4 mg/L和5.6 mg/L;旱伞竹与芦苇分别使污水中NH4+-N浓度由15.6 mg/L降低至1.58 mg/L和1.62 mg/L。以避免选用旱伞竹、美人蕉与菖蒲这3类外来物种为前提,小型人工湿地工程可安全采用芦苇、香蒲与姜花3类本土湿地植物,农村生活污水经该小型人工湿地工程处理后,CODCr、TP、NH4+-N、TN、DO和浊度净化效果明显,可满足国家农田一类灌溉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红枫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调查分析显示,生活污水中COD含量为77.35~693.81 mg/L,TP为0.52~6.37 mg/L,NH4+-N为1.04~17.12 mg/L,TN为5.48~28.55 mg/L;7种湿地植物(菖蒲、蔗草、香蒲、水蓼、茭白、水芹和慈姑)对生活污水中的COD、TP、NH4+-N和TN去除效果良好,其中菖蒲的性能最佳,对COD、TP、NH4+-N、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1%、88.1%、90.4%和93.1%.  相似文献   

10.
用厌氧水解-二段生物接触氧化(ABBC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发现NO2^--N积累现象.通过改变水力条件,研究了溶解氧(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NO2^--N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DCr(化学需氧量)在250mg/L左右,水温为14.8~22.6℃,pH值为6.5~7.5的相对稳定条件下,控制DO在1.0~6.0mg/L的过程中ABBCO反应器均能实现NO2^-—N的积累,NH4^+-N去除率达到80%以上;当DO为4~5mg/L时,NH4^+-N平均去除率达87.03%,取得较好的NH4^+-N去除效果,而该条件下NO2^--N的积累率最大为95.64%;当控制HRT为6h以上,NO2^--N积累率达到50%以上的情况下NO2^--N去除率达到85.88%。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Mn2+和Fe2+胁迫处理对商陆(Phytolacaa acinosaRoxb.)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方法]统计商陆种子在不同浓度Mn2+、Fe2+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成苗率,考察Mn2+、Fe2+胁迫处理对商陆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商陆种子的萌发在Mn2+<1 000 mg/L或Fe2+<45 mg/L时未受到显著的影响;Mn2+、Fe2+胁迫处理对商陆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其受Mn2+、Fe2+抑制的临界浓度分别为800和45 mg/L。[结论]该研究为土壤和水体锰铁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紫花茉莉对农用污泥锌污染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锌累积药用植物白花蛇舌草为对照,进行了4个紫花茉莉品种对污泥中重金属锌处理能力的砂培试验,结果表明:4个紫花茉莉品种累积锌的能力明显高于白花蛇舌草,其中黄花、红花和白花品种又优于杂色花品种。4个紫花茉莉品种施用含锌污泥的土培试验结果表明:黄花、红花和白花品种的耐锌能力最强,在土壤有效锌含量达50mg/kg时,黄花、红花和白花品种地下块根锌含量急剧上升,之后随着土壤锌含量的增加,块根锌含量维持在一个最高的水平;土壤有效锌含量为25 mg/kg时,黄花、红花和白花品种的净化率达到最高。研究结果显示,黄花、红花和白花品种具有明显的锌积累特征和修复污泥锌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扩繁南瓜双单倍体植株的技术,以扩大双单倍体植株的数量,提高其育种效率。【方法】以双单倍体南瓜后代子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6-BA(1.0,4.0 mg/L)和NAA(0.05,0.1,0.2,0.5,1.0 mg/L),筛选最佳组合;在此基础上,继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2,4-D(0.5,1.0,1.5,2.0 mg/L),筛选3种激素的最佳组合。在MS+6-BA 4.0 mg/L+NAA 0.2 mg/L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研究其对不同苗龄子叶的诱导效果。将不定芽接种在含不同质量浓度NAA (0.05, 0.1, 0.2, 0.5 mg/L)的MS生根培养基上,比较生根率和根系生长势。【结果】在诱芽培养基中,添加2种激素时,以6-BA 4.0 mg/L+NAA 0.2 mg/L的MS培养基诱导率最高,为66.67%,分化系数为3.89;添加3种激素时,以6-BA 4.0 mg/L+NAA 0.2 mg/L+2,4-D 1.5 mg/L的MS培养基诱导率最高,达80.95%,分化系数为4.12。当子叶展开后苗龄为3 d时,不定芽诱导率相对较大,为77.42%。不定芽在MS+0.1 mg/L NAA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根系生长健壮,生根率达100%。【结论】双单倍体南瓜后代子叶离体再生的适宜激素质量浓度组合为MS+6-BA 4.0 mg/L+NAA 0.2 mg/L+2,4-D 1.5 mg/L;以展开后3 d苗龄的子叶作为外植体诱导效果最好;MS+0.1 mg/L NAA是不定芽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新型生物吸附剂用于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修复,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时间、质量浓度以及氮源缺乏等条件,检测了鱼腥蓝细菌PCC 7120对Mn~(2+)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在Mn~(2+)质量浓度低于10mg/L时,PCC 7120对Mn~(2+)的去除率最高能达到80%,并且PCC 7120对Mn~(2+)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缺氮后,PCC 7120对Mn~(2+)的耐受力降低且吸附能力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15.
锰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养分吸收及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对外生菌根真菌Pt 715、Sl 13和Cg 04菌丝生长、草酸和乙酸分泌,以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Pt 715的生物量最高, Sl 13次之,Cg 04最低。锰显著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物量(y)与培养基中的锰质量浓度(0~800 mg/L)呈y=ax+b的关系(a0);但锰对Pt 715和Sl 13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说明这2株外生菌根真菌抗锰能力较强,其原因可能是它们长期生存于活性锰含量较高的酸性土壤中,产生了环境适应性,逐渐进化出对锰的抗性。此外,Cg 04和Pt 715不分泌乙酸,但分泌草酸的速率随锰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Sl 13能分泌乙酸,在锰质量浓度较高时,分泌草酸的速率显著降低,说明分泌草酸络合锰可能不是外生菌根真菌抗锰的唯一生化途径。Pt 715和Sl 13的氮、磷、钾吸收量显著高于Cg 04。在培养基中添加锰尤其是较高质量浓度的锰(800 mg/L),Pt 715和Sl 13吸收养分的降幅显著低于Cg 04(除氮外),降幅比Cg 04低20.28%~15.44%(磷)和51.20%~27.27%(钾)。在锰胁迫条件下,菌丝保持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有益于细胞的健康,增强其抗锰能力,对于提高寄主植物的抗锰能力也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雪竹  李再云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64-2368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菘蓝(Isatis tinctoria)叶片为材料提取原生质体,采用PEG-高钙高pH法融合亲本原生质体,采用固液双层培养法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研究适宜原生质体分离的酶种类及浓度,并考察了激素种类和用量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纤维素酶+3 mg/L离析酶适合甘蓝型油菜和菘蓝的酶解.各培养基中适宜的激素浓度分别为,诱导培养基PellB 1.0 mg/L6-BA+1.0 mg/L NAA+0.25 mg/L 2,4-D;增殖培养基PellC 2.0 mg/L 6-BA+0.1 mg/L NAA+0.1 mg/L2,4-D;分化培养基PellE 2.0 mg/L 6-BA +0.1 mg/L NAA+0.02 mg/L 2,4-D.获得了15株再生植株,杂种幼苗叶片均呈深绿色,叶表面覆有厚的蜡质,叶片肥厚,植株在成熟期时株高比甘蓝型油菜矮,开花较晚,雄蕊发育不完全,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66.  相似文献   

17.
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土壤重金属镉污染采用统一净化方案并不能取得最佳治理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MSC-IDA(磁性固体螯合剂)的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移除净化技术。设计了4种不同的净化方案,设定不同的土壤样本(重金属镉元素含量:0.925、0.642、0.61 mg)、MSC-IDA浓度(0.01、0.05、0.1、0.20 mol/L)、净化时间(时间:0~120 min)、土壤粒径不同(50、100、200目),研究这些方案下的MSCIDA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移除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方案1条件下,在添加MSC-IDA后,3种土壤样本中镉含量均明显减少,其中样本1的去除率最高,为5.22%;方案2发现,在MSC-IDA添加量小于0.1 mol/L时,土壤中镉的去除率随MSC-ID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MSC-IDA含量超过0.1 mol/L之后,上升幅度逐渐趋于平缓,样本1 (Cd:0.925 mg/kg)去除率>样本2 (Cd:0.642 mg/kg)>样本3 (Cd:0.61 mg/kg)。方案3发现,震荡时间与镉的去除率成正比,但是90 min后,镉去除率增长趋于平...  相似文献   

18.
Manganese (Mn)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factor limiting crop growth and yields especially on acid soil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hypothesis that brassinosteroid application can enhance the tolerance of maize (Zea mays L.) to Mn stress and if so, whether or not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involves regulation of antioxidative metabolism in leaves. The effects of 24-epibrassinosteroid (EBR) on the growth, photosynthesis, water status, lipid peroxidation,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activities or contents of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in maize plants under Mn stres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pot experiment. At supplemented Mn concentrations of 150-750 mg kg^-1 soil, the growth of plants was inhibite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semi-lethal concentration was 550 mg Mn kgq soil. Foliage application with 0.1 mg L^-1 EBR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ecrease in dry mass,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tic rate, leaf water content, and water potential of plants grown in the soil spiked with 550 mg kg^-1 Mn. The oxidative stress caused by excess Mn, as reflected by the increase in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and lipoxygenase (LOX, EC 1.13.11.12) activity, accumulation of superoxide radical and H2O2, was greatly decreased by EBR treatment. Further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EBR application enhanc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EC 1.15.1.1), peroxidase (POD, EC 1.11.1.7), catalase (EC 1.11.1.6),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EC 1.11. 1.11), 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DHAR, EC 1.8.5.1),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EC 1.6.4.2), and the contents of reduced ascorbate and glutathione, compared with the plants without EBR treatm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meliorative effects of EBR on Mn toxicity are due to the upregulation of antioxidative capacity in maize under Mn stress.  相似文献   

19.
磷对滴水观音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水体中磷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光合作用对植物的净化能力,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磷对滴水观音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0~1.204mg/L磷浓度时,滴水观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明显上升,而丙二醛(MDA)和胞间CO2逐渐降低;当磷的浓度超过1.024mg/L时,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开始显著下降,而叶片中胞间CO2和MDA含量则逐渐上升。结论:低磷促进植株叶绿素的合成,提高植株光合作用;高磷则抑制植株光合作用,并对植株产生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菠萝(Ananas comosus)愈伤组织经含有植物表达重组质粒(pUHA1-CYP1A1)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侵染后,在MS+3.0mg/LBA+2.0mg/LNAA+100μmol/LAS+8g/Lagar上共培养3d,转入选择培养基(MS+3.0mg/LBA+2.0mg/LNAA+20mg/LKm+400mg/LCarb+8g/Lagar)上培养约10d后开始分化出不定芽;28d后将绿色的抗Km不定芽转入MS+2.0mg/LNAA+30mg/LKm+300mg/LCarb+8g/Lagar上再进行连续2轮选择,随后将绿芽转入MS+1.0mg/LIBA+30mg/LKm+8g/Lagar上生根,共获得95株Km抗性植株,转化率0.12%~2.69%.对其中部分的抗Km植株进行PCR检测,PCR阳性植株率达64.29%.经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CYP1A1已整合到菠萝基因中.以琼脂为培养基凝固剂、共培养基中添加AS、增加选择次数和逐渐增加新一轮选择培养基中的Km质量浓度等是根癌农杆菌介导菠萝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