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对玉米粗缩病致病因子、发病规律、流行原因、防治策略进行了阐述。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其防治策略是选用抗病品种、调整玉米播期、清除田间及地头杂草、翻耕灭茬播种、药剂拌种、拔除病株来控制毒源、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灰飞虱的监测和预报、及时防治消灭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病毒病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一旦发生,很难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行唐县玉米病毒病以玉米粗缩病为主。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侵染越早危害越重。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当春播玉米出苗后,隐藏在麦田和杂草上的带毒灰飞虱即迁入玉米田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1玉米病毒病重发生的原因1.1播期对病毒病的发生有决定性影响。玉米粗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而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传播,防止植株被感染。1玉米粗缩病发病特点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是目前威胁我市玉米生产最严重的病害。玉米粗缩病毒在大麦、小麦和看麦娘、狗尾草等禾本科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传播,防止植株被感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县已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进入二十一世纪发病程度日趋严重。特别是县东南、西南部大蒜洋葱茬,发生严重。田间病株率20-30%,个别地块达病株率50%以上,因此病危害,全县近两年毁种面积在3000亩左右。玉米粗缩病在我县发生呈现间歇性发生,葱蒜茬地头间边发生重的特点。分析玉原因葱蒜区种植的玉米苗3-5叶期最易感病,此时正是灰飞虱危害传毒高峰期,外沟边地头杂草较多有利于灰飞虱生存,因此发病重,针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采取葱蒜茬玉米适当推迟播期,铲除田边地头杂草,及时拨除病株,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灰飞虱,喷洒防治病毒病药剂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粗缩病又称玉米的癌症。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重者绝收。如何控制玉米的粗缩病,结合当地实际略谈一、二。首先应知道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的主要害虫就是灰飞虱,要让农民朋友认识灰飞虱,知道玉米粗缩病的原因,虽然说是病,得控制虫的道理。该病属于昆虫传播的病害,主要侵染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以及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该病毒主要通过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灰飞虱一旦得毒便终生带毒。该病毒可在冬小  相似文献   

7.
肥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状况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病毒病,2007年由于灰飞虱大发生造成玉米粗缩病暴发成灾。目前尚无特效药防治。采用的措施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流域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8年由于一代灰飞虱的特大发生,导致玉米粗缩病在黄淮海流域大发生,尤其是位于鲁西南的济宁市麦田套种玉米发生极为严重,造成了一定减产。本文依据大量田间调查资料,从多方面研究分析了一代灰飞虱、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一代灰飞虱,控制玉米粗缩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详细阐述了山东省东平县玉米粗缩病和灰飞虱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发生原因,以及玉米粗缩病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科学分析了玉米粗缩病发生与灰飞虱发生的关系,以及玉米粗缩病在不同品种间发生情况,提出调整玉米播期、化学药剂防治传毒昆虫和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与大面积推广等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及玉米粗缩病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选择抗性品种、选择合理的种植模式、调整玉米播期、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灰飞虱的虫源和虫量、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江苏射阳玉米粗缩病流行规律,危害及其成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试验证实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播介体,玉米上以第一代灰飞虱带毒传病危害为主。小麦轻病株或隐症株可能是第一代灰飞虱的饲毒源。玉米苗期是否与第一代灰飞虱迁飞高峰期(小麦收割前后)相遇是病害发生轻重的决定性因子。病害一般为夏玉米重于春、秋玉米,套种田重于平种田,大麦茬重于小麦茬。适时防治介体并结合其他措施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时期播种的玉米田、传毒介体灰飞虱虫量和玉米粗缩病病情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苗9叶前感病期和传毒灰飞虱发生高峰期岔开,玉米粗缩病就可减轻发生。通过调整玉米播种期等农业措施,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徐建梅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5-145
夏玉米病虫害种类多,如灰飞虱、粗缩病、玉米螟、炭疽病等,防治对策:防治灰飞虱,预防粗缩病;适期化学防治玉米螟;对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分别选用特效药防治。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从90年代初开始,粗缩病流行区域逐渐扩大,危害不断加重,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一、病因及症状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所引起的,由灰飞虱作为介体传播感染。这种病毒在北方春玉米区在灰飞虱的若虫体内越冬,或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麦幼苗或其它禾本科杂草中越冬。玉米1—3叶即开始侵染,生育中后亦可侵染,侵染  相似文献   

15.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而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传播,防止植株被感染.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在我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危害轻则造成减产,重则绝产,且此病防治难度较大.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两个前提,即毒源和传毒媒介--灰飞虱,在我县毒源和媒介都大量存在,消灭的关键就在于灭虫.基于此,我们从1995年开始采取以消灭灰飞虱为重点的综防措施,并在防治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玉米粗缩病的"一五七"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05,(8):33-33
玉采粗缩病是以砂飞虱为传毒媒介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病原物为玉米粗缩病毒。刻病发生规律是带毒的灰飞虱成虫或若虫在小麦、温室大棚或田头地追杂草等场所越冬,第二年5—6月.带毒灰飞虱从小麦和水稻田陆续迁移到距离最近春夏播玉米田传毒危害。造成立米粗缩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种子处理及播种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和防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处理对防治玉米粗缩病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完全解决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的发生;5月份种植的玉米,遇灰飞虱为害高峰期,玉米粗缩病发生最重;在衢州4月下旬至8月种植的玉米都会发生粗缩病,但1年中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份。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该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危害。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玉米后,病毒就传播到玉米植株内。病毒在玉米植株内发生繁殖,繁殖一定数量后植株开始表现症状。一旦发生,无法治疗,导致产量损失严重。1.发病原因1.1毒源量大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生植物。近年来由于锄草不利,导致田边、路旁、沟渠及沟边杂草丛生,为传毒的灰飞虱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积累了大量  相似文献   

20.
玉米粗缩病毒病(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的重要病害。2006年,在辽宁省阜新玉米产区首次发现有玉米粗缩病病毒病发生。文中对该病症状、病原、传播途径进行了描述,防治该病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病害的发生、传播规律,重点控制毒源传播,压低虫源数量,使玉米对粗缩病毒的敏感生育期避开灰飞虱成虫传毒盛期,调整作物和品种的生产布局,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加强水肥管理,切断玉米粗缩病毒侵染循环中的链条,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