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招聘     
我国蓝藻分布广泛,近年来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值中后期蓝藻火星繁殖和高密度聚集,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一、蓝藻水华的形成我国蓝藻分布广泛,近年来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漂浮于水面成翠绿色的水体或薄层,江浙一带称为"湖靛",福建称"铜锈水"。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域蓝藻的发生与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清旭 《科学养鱼》2006,(10):76-76
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广泛施用化肥,大量污水排入水体中,使很多水体富营养化。最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水域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步增加造成养殖环境的急剧恶化,水中的有害藻类含量逐步增多,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为主转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的变化。由于蓝藻的大量增殖,常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一层蓝绿色的藻浆,这就是所谓的“蓝藻水花”(Warerbloom)。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深入推广,大部分养殖水体常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华频频暴发,蓝藻作为最常见的水华种类之一,已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蓝藻水华具有分布广、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等特点,蓝藻暴发会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透明度迅速下降。此  相似文献   

5.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出现频繁,严重的出现"水华".尤其在虾苗期,投喂的饵料是粉料,由于虾苗的消化系统不够完善和全塘泼洒的投饵方式,绝大部分不能被虾苗摄食而流失于水体或沉积到池底,再加上水体本身缓慢流动和外界合适的环境因子,一些微型藻类如蓝藻、四尾栅列藻和盘星藻等就会过量繁殖,最终可能导致水体老化、水生生态结构破坏、虾病暴发.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虾苗期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是最根本的措施,如果水体一旦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考虑综合采用以下方法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之一即是蓝藻“水华”的大量暴发。2003年8月26日,凌海市西八千乡60亩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水面不同程度地漂浮着厚积的绿色黏膜,对虾陆续死亡。经笔者镜检鉴定确认是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所致。2004-2005年盛夏初秋,又相继在各类中小型鱼塘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2006年经实地防治试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高温期养殖水体微囊藻的发生。现将养殖水体防治微囊藻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13,(7):33
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发现,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并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叠加,共同促进了蓝藻水华强度的增加。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蓝藻的生理特性分析,认为全球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野外观测往往不能充分支持温度升高促进蓝藻水华发生的观点,因此亟需深入揭示气候变暖导致蓝藻水华强度扩张的机制以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8.
浅谈蓝藻水华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虹漫  冷云 《内陆水产》2003,28(12):31-31
富营养化的湖泊和水库,因水体富含P、N等营养元素,当N∶P比值达到15~20时,只要气温、光照、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适宜,浮游生物(尤其是蓝藻)就会快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湖靛)。从本质上讲,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在蓝藻的光合器内有两类天然复合物:叶绿素a蛋白复合物和藻胆体,它们协同作用使蓝藻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并贮存于细胞中,这些能量被进一步用来将无机物合成为细胞内的各种有机成分。我国近年的调查显示:滇池、太湖和巢湖已出现因蓝藻过渡生长而…  相似文献   

9.
蓝藻水华的危害及治理动态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蓝藻水华的暴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能,引起严重的生态破坏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蓝藻毒素的产生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隐患。有关蓝藻毒素  相似文献   

10.
该文旨在探讨在罗氏沼虾养殖后期放养白鲢对池塘水质及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规格为80尾/kg白鲢鱼种,按放养数量分别为0(1号塘)、1000尾/667m^2(2号塘)、1500尾/667m^2(3号塘)、2000尾/667m^2(4号塘),投放到4个养殖条件相近的罗氏沼虾池塘中,每隔10d检测池塘水质指标和浮游藻类,共5次。结果显示,池塘pH值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各组溶氧均有显著的提升;2号和4号池塘透明度提升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氨氮、亚硝含量变化不明显。各组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总磷、修正营养状态指数(TSIM)均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其中4号池塘下降最为明显。试验组池塘蓝藻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投放鲢鱼数量的增大,蓝藻占水体浮游植物的百分比越小。结果表明,在罗氏沼虾养殖后期放养白鲢,能够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内陆天然水域生物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操纵方法,通过在富营养化程度较低的温带非养殖性藻型水体放养凶猛鱼类,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亚热带、温带养殖性藻型水体放养鲢、鳙鱼40~50g/m^2、控制底栖鱼类、移植适宜水生植物、严格限制草食性水生动物,在草型湖泊控制草食性水生动物、保护和恢复水下植被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12.
蓝藻发生与控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在高温季节频繁爆发蓝藻水华,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从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方面探讨分析了蓝藻的发生,并提出了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池塘养殖密度在不断地增大,对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环境恶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  相似文献   

14.
<正>当进入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草鱼吃食旺盛,饲料投喂量大幅增加,大量的有机质排泄到养殖池塘,导致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很容易暴发蓝藻水华。暴发的蓝藻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影响草鱼生长,严重的导致草鱼缺氧、出血等并发症,继而导致草鱼大量死亡。不过假如在蓝藻暴发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大幅减少草鱼疾病的发生。笔者就最近治疗的一例蓝藻水华引发草鱼疾病的措施简介如下,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和预  相似文献   

15.
正杂交鳢在原乌鳢主养区得到良好推广,目前从养殖产量而言是杭州市继南美白对虾、中华鳖之外的第三大名特水产品种,但杂交鳢毕竟是单位产量相当高的水产养殖品种(通常精养条件下单位产量可达3500千克/亩以上),养殖中后期水体水质富营养化迅速,常会使鱼类因水质较差而影响摄食与生长,通过频繁换水既会影响外界水源环境,又易造成鱼类应  相似文献   

16.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缺乏水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片面强调养殖强度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养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效益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分析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和原因,阐述了富营养化的危害,针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其它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鱼类氮、磷营养与水体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磷为鱼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水产饲料的广泛使用 ,由此而产生的水体环境氮磷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有研究证实 ,饲料中 70 %左右甚至更多的氮、磷将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养殖水体 ,当氮、磷在养殖水体中逐渐富积并达到一定值时 ,将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并严重威胁到鱼类生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某些藻类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形成水华或赤潮[1].近年来我国爆发的水华典型有"太湖蓝藻事件"、"巢湖蓝藻事件"、"滇池蓝藻事件"等.据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报道,2010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 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6亿元[2].在水华、赤潮频繁发生的今天,国内外学者虽然研究出了一些有效抑藻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寻找高效、环保的抑藻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分析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针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其他防治办法等。  相似文献   

20.
正天气炎热,水温升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很容易大量繁殖。蓝藻是养殖过程中的常见水质问题之一,尤其在下半年高温时期,水体富营养化突出,加上6、7、8、9月的高温影响,蓝藻的生长速度快于其他有益藻类,很容易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当水温28~32℃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故水温高是蓝藻暴发的诱发因素之一。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更容易繁殖,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