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规模化牧场奶牛屡配不孕的综合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勇  林晖  孟艳娟 《中国奶牛》2006,(12):57-58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奶牛性周期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殖系统临床无异常、且配种两次及两次以上未妊娠的病症,是影响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些奶牛因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其淘汰率占繁殖疾病的20%-30%,给奶牛场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采用多种药物和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奶牛屡配不孕197例,共受胎126头,情期受胎率为63.96%,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奶牛真胃变位分为真胃移位和真胃转位,是奶牛的常见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此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目前仍以手术整复治疗为主。临床诊疗中,真胃变位整复手术方法多种,各有千秋。本文就奶牛真胃变位整复常用手术方法,作分析性比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张锐 《中国奶牛》2008,(1):59-60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奶牛性周期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殖系统临床无异常、且配种两次以上未妊娠的病症,是影响奶牛养殖场受胎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些奶牛因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其淘汰率占繁殖疾病的20%-30%,给奶牛场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我们采用多种药物和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奶牛屡配不孕197例,共受胎126头,情期受胎率为63.96%。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规模化奶牛场的奶牛皱胃变位病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临床综合防治研究,着重对50例奶牛皱胃变位手术的治疗方法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右腹壁斜切口手术部位、皱胃固定、瘤胃减压和胃异物的取出等技术改进措施。通过对50例治愈奶牛的分析总结,认为采用"三针两线法"治疗奶牛皱胃变位效果显著,治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究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机制,本文通过对2003年4月至2020年8月间,手术治疗的1 527例奶牛皱胃变位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病例的胃肠道形态和位置变化规律,提出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整复方法。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是皱胃沿腹底向左移行,通过瘤胃后,沿左腹壁向上突起,不能自行复位而形成;整复方法是,将病变皱胃从腹腔左侧或推送或拖拉或搂拨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右方变位是皱胃沿右腹壁向上180°翻转,不能自行复位而形成;整复方法是,将病变皱胃沿右腹壁向下按压,使其翻转180°回到正常位置。本文为临床治疗皱胃变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乳房疾病,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多年来从事奶牛兽医工作,采用浦公英配合治疗奶牛乳房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奶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挤破法治疗奶牛卵巢囊肿12例痊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卵巢囊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繁殖疾病之一。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造成病牛终身不孕,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笔者在以前治疗中,采用激素疗法,治愈率低,又影响母牛正常泌乳。经1997年改用手术挤破囊肿的方法,治疗12例痊愈,治愈率100%,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真胃移位是奶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是由特殊的生理阶段有关,其发生的机制主要是产后奶牛的采食量较低,瘤胃占据的容积小,而分娩后子宫占据的空间缩小,真胃趁机游离于腹腔左侧而压迫于瘤胃下,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疾病,在管理条件较差的牛场,发病率可达2%以上。确诊为真胃左方移位后多通过手术疗法,在生产中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翻转法、左方切口手术疗法和右方切口手术疗法。笔者在多家大型养殖场和兽医院接触过大量的真胃移位病例,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奶牛屡配不孕是指奶牛性周期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殖系统临床无异常、且配种两次及两次以上未妊娠的病症,是影响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些奶牛因长期不孕,最后被迫淘汰。其淘汰率占繁殖疾病的20%-30%,给奶牛场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采用多种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奶牛屡配不孕197例,共受胎126头,情期受胎率为63.96%,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奶牛一旦患上繁殖疾病,特别是子宫疾病,无论如何治疗,奶牛的空怀期均会延长,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效预防奶牛子宫疾病的发生成为减少损失并使奶牛保持合理胎间距的关键。笔者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手术腹腔内整复奶牛子宫扭转林朝星(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福州350013)奶牛临产时发生子宫扭转的难产病例较少,1972~1994年3月我曾遇到8例,其中6例以母牛侧卧保定,急速翻转母牛,子宫复位成功;2例,翻转复位没有成功,1例采取剖腹产术,母活...  相似文献   

12.
奶牛一旦患上繁殖疾病,特别是子宫疾病,无论治疗效果如何,奶牛的空怀期均会延长,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效预防奶牛子宫疾病的发生,成为减少损失并使奶牛保持合理胎间距的关键。笔者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脱出是较常见的一种奶牛产后疾病。过去采用常规的奶牛子宫脱出整复和治疗方法,复出率较高,且效果不佳。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子宫顶”固定法,对治疗奶牛子宫脱出有较满意的效果。笔者应用该法,临床治疗奶牛子宫脱出45例,均无一例复出,临床治愈率达到10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这一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乳房炎不仅使奶牛产奶量降低,而且影响牛奶的品质,增加奶牛的淘汰率,延长奶牛产后发情期,且治疗期间牛乳中因含有大量的抗生素和细菌毒素不能饮用而废弃,废弃牛乳造成的损失更大,最终还加重了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为了有效控制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笔者结合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依据、发病原因等相关理论知识,采用不同药物进行了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试验,通过药物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提出了切实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诸病,也是临床中较常见的病症,如果治疗不当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将多年来治疗奶牛产后诸病的经验加以总结,应用“中西结合”对131例患畜进行加减辩证施治,治愈126例,治愈率为96.2%,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袁磊 《中国乳业》2023,(2):68-74
为了减少奶牛能量代谢病的发生,降低由此给养殖场(户)带来的损失,本文分析了奶牛酮病、肥胖综合征、胎衣不下等奶牛常见能量代谢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多年来的临床治疗实践经验和治疗方案。奶牛酮病可以通过提高血糖水平、解除自体酸中毒、调整瘤胃机能、氯酸钾抗酮疗法等中西医疗法对症治疗;奶牛肥胖综合征可以通过补糖、保肝、解除自体酸中毒、促进糖的生产和吸收等中西医疗法对症治疗;胎衣不下可以通过手术疗法,全身和局部用药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奶牛围产期代谢病的发生,降低由此给养殖场(户)带来的损失,本文分析了奶牛酮病、低血钙症、瘤胃酸中毒等奶牛围产期常见代谢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作者多年来的临床治疗实践经验和体会,以期对广大奶牛养殖场(户)以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母牛子宫脱在临床上不为鲜见,不管是耕牛还是奶牛都有时发生,如果处治不当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经手术整复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本人在临床所做治疗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奶牛子宫破裂李让富(四川荣昌县农科所良种场,632460)临诊症状及治疗经过荣昌县良种场奶牛舍61号荷兰黑白花奶牛,4岁,怀孕8个月。该奶牛右后肢外叶底部中央坏死,有腐臭味。1989年5月17日上午就诊,六栏柱保定,然后将该牛后肢蹄底后翻转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对奶牛的一些普通病也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经验和方法.笔者在近25年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常见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