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之新  武婷 《农家顾问》2007,(10):24-26
冬枣栽培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鉴于它的生物学、植物学特征,全年栽培管理技术性较强.现以华北地区冬枣树的管理技术为基础.将冬枣采收后的管理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依据泾阳佳沃冬枣示范园建设,简述了泾阳佳沃冬枣塑料大棚设施建设。并从温度调控、整形修剪、施肥、灌水、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泾阳佳沃冬枣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促进冬枣设施基地建设及冬枣栽培品质,为冬枣设施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1月份,冬枣树进入休眠期,此期的栽培管理是冬枣树周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休眠期的有些管理措施是其它时期所不能替代的,抓好这一时期的栽培管理,对来年冬枣丰产稳产、优质高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冬枣的无公害高产优质,枣农应做好以下几项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冬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冬枣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肥水管理,特别是关键时期的施肥和浇水;花期管理,目的是提高冬枣的坐果率和果实质量;整形修剪需根据冬枣的修剪习性确定树型、修剪方法和修剪时期;病虫防治要及时,以确保冬枣的优质丰产。另外,冬枣建园必须根据冬枣的生物学习性,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5.
设施冬枣促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年设施冬枣促早栽培试验、示范,从设施建园、苗木定植、扣棚、整形修剪、温湿度管理、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设施冬枣促早栽培技术,以期为设施冬枣的栽培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冬枣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育苗、栽植、树形培养、保花保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冬枣的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冬枣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幼苗培育、栽培地选择、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冬枣的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沾化素有"中国冬枣之乡"的美誉,冬枣需要选用优质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在贮藏时也要有一定的保鲜技术。该文就沾化冬枣的栽培管理与贮藏进行探讨,主要从建园阶段、定植管理、修剪整形、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后期采摘等过程介绍冬枣优质栽培管理技术,同时介绍了冬枣采收后的分级入库、贮藏管理、套袋保鲜、包装运输等环节,以保证冬枣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冬枣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东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112-112,167
冬枣是我国鲁北地区的优质晚熟鲜食品种,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种植冬枣的农户日益增多,加强冬枣的栽培管理,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获得较高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从选择适宜的土地建园、培育优质苗木、科学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方面简述了无公害冬枣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汤阴县大力发展冬枣产业,冬枣种植面积大大增加。该文介绍了冬枣幼树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配置与栽植密度、栽植技术、幼年树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要点,以期提高冬枣的种植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1.
小麦冬前及冬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必须重点抓好冬前及冬季管理技术,主要措施有查苗补苗、加强中耕锄划、浇好冻水,因苗补肥、抗旱防冻等4项。  相似文献   

12.
小麦冬前异常旺长对秋冬气候变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瑜  沈阳  马青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59-12461
[目的]分析冬小麦冬前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和大蘖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河南省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使用2006~2007年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田的地面平行观测资料,并利用Excel2000软件绘制图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月平均气温≥6.5℃时,多年冬前小麦生长高度随气温的上升而明显增高;叶面积指数与≥5℃积温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积温每增加15℃,叶面积指数将提高0.1。[结论]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的负面影响,小麦播期应推迟4d左右。  相似文献   

13.
请尊重知识     
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叫做"博士后和民工最本质的区别"。故事是:"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的事情发生。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测定了冬小麦自然越冬期间不同部位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现越冬冬小麦的分蘖节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呈双峰曲线,10月底和1月初分别出现最高值。根尖中的含量与分蘖节中的含量变化基本同步,但前期无明显峰值。在1月初根尖和分蘖节同时出现峰值时,根尖中的含量约为分蘖节中含量的10倍。02-10以后,各部位含量的均降至较低水平。说明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变化与春化过程密切相关。鉴于根尖和分蘖节含量远高出其他部位,推测分生组织是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的活跃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右)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前播种的冬小麦与春小麦生育期相差2~5 d,10月2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春小麦,而11月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小于春小麦。冬小麦越晚播越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而冬前播种的春小麦(10月25日以后播种)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结论】11月5日后播种的春小麦(5 483.6 kg/hm2)的产量高于冬小麦(4 562.7 kg/hm2),临冬前(11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比冬小麦更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冬小麦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主茎叶片伸展期、主茎叶片露尖所需要的时间和积温。明确了不同品种播期与冻害、品种播期与基本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暖秋冬造成喀什地区11 880 hm2冬小麦越冬前起身拔节;越冬后有213 hm2冬小麦因冻害死亡.通过对冬小麦越冬前旺长原因的分析,提出冬小麦安全越冬和返青后补救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家兔冬繁冬养的意义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绿盲椿是山东省滨州市近年来发作危害逐年加重的冬枣园关键害虫,经过周密调查,摸清绿盲椿在冬枣园的发作规律、危害特性,并研究制定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暖秋冬造成喀什地区11880 hm2冬小麦越冬前起身拔节;越冬后有213 hm2冬小麦因冻害死亡。通过对冬小麦越冬前旺长原因的分析,提出冬小麦安全越冬和返青后补救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