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鸡,又叫野鸡,学名雉鸡,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现将其主要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适时合群,比例得当山鸡品种不同,性成熟期亦不同。美国山鸡一般6月龄性成熟,每年3月份进入产蛋期,开始公母合群,9~10月份停产,年产蛋100枚左右。中国山鸡10月龄性成熟,5月份为产蛋期,4月末公母合群,7~8月份停产,年产蛋40~50枚左右.合群过早,公鸡求偶,母鸡惧怕;合群过晚则影响种蛋受精率。公鸡少,易漏配,公鸡多易斗架,影响鸡群安宁,受精率也不高。公母的比例以1∶6最为适宜,受精率可达89%,孵化率可达90%。种母鸡可留用2年,种公鸡留  相似文献   

2.
<正> 七彩山鸡产蛋有明显的季节性,若在产蛋期、产蛋结束后,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可使山鸡全年产蛋,提高产蛋率。实现全年均衡供应山鸡。 1 适时公母合群 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山鸡9~10月龄性成熟,母山鸡性成熟要迟1个月左右。山鸡进入繁殖期即要放对配种,合群配对的时间相对很重要,配对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饲料营养水平,过早配对,影响种山鸡群的成活率,还会促使公山鸡早衰,过晚会影响种蛋受精率和造成种蛋的浪费,配对时间一般以3月中旬前后为宜。也可以通过进行试配方法确定适时合群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只公山鸡入母山鸡群,观察母山  相似文献   

3.
<正> 养殖雉鸡,都期望种卵有较高的受精率,提高雉鸡孵化率。但人工养殖雉鸡的历史很短,往往种蛋受精率偏低。采取以下综合措施,可使种卵受精率达80%~90%。 1、公母雉鸡合群的时间和比例合群时间,经产母雉于4月中旬,初产母雉于4月末放入公雉。若合群  相似文献   

4.
现在广大农村柴鸡养殖多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自然条件下散养,种蛋都是由公母鸡自然交配产生。由于受自然条件及传统管理模式影响,种蛋受精率一直不高。如何让散养柴鸡种蛋受精率保持在90%以上,成为影响养殖种柴鸡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下面结合农科基地近几年养殖种柴鸡的经验,把养殖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与广大养殖户交流。  相似文献   

5.
蛋鸡的高效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鸡地面散养时,公母是按一定比例放养的,平时收集的种蛋其受精率都比较满意。种鸡一旦笼养,其公母鸡就分开养,此时要收集受精种蛋就很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情况下,一只种公鸡每周的精液可输30~50羽母鸡,种蛋受精率可达93%-95%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很多种鸡场在提高肉种鸡受精率的工作中,采用公母鸡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鸡分饲,产蛋后期补充后备公鸡等措施,使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指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现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将此措施的具体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一、种公鸡的优选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  相似文献   

7.
一、适时公母合群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山鸡9—10月龄性成熟,母山性成熟要迟1个月左右。山鸡进入繁殖期即要放对配种,合群配对的时间很重要,配对时间的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区种鸡场在提高肉种鸡受精率的工作中,采用公母鸡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鸡分饲。产蛋后期补充后备公鸡等措施,使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指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适时合群,放对配种 野鸡是季节性产蛋的禽类,在性活动期,雌雄鸡要适时合群饲养。成年雌雄鸡合群饲养的时间在每年的3~5月份为宜,过早或过迟放对不利于受精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很多种鸡场在提高肉种鸡受精率的工作中,采用公母鸡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鸡分饲,产蛋后期补充后备公鸡等措施,使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指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现将此措施的具体做法和宝贵的经验、教训介绍给大家供参考。1、种公鸡的饲养目标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  相似文献   

11.
一、种公、母鸡选留要求种公鸡一般要选留性欲旺、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精液质量好的公鸡留作采精用,一般选用120-300日龄的青年公鸡为佳。据试验。种公鸡24-40周龄,种蛋受精率89%。青年公鸡比老龄公鸡种蛋受精率可提高4.5个百分点。种母鸡一般应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母鸡进行输精。对患有炎症的母鸡应及时淘汰或治疗。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养鸡业已进入微利阶段 ,提高孵化率是决定养鸡生产中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就提高种蛋孵化率的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1 种蛋1 .1 种蛋质量给种鸡群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避免胚胎营养不良。钙、磷是影响种蛋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 ,钙、磷缺乏可造成胚胎孵化中死亡率升高。多种维生素的添加量要多于推荐量的 2~ 3倍 ,以满足种鸡的需要。1 .2 种蛋受精率种公鸡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种蛋受精率的关键。要求种公鸡健康、性活动能力强。散养公母鸡自然交配的比例以 1∶1 0为宜 ;利用人工授精配种 ,公母比例为 1∶2 5~ …  相似文献   

13.
采集成年种公鸡精液在磁场内经磁力线切割后,输入母鸡输卵管,结果种蛋受精率有所提高,种蛋出雏率提高幅度较大,种蛋抗冻性和雏鸡成活率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与自然交配相比,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人工授精能充分发挥优秀公鸡的利用率,减少公鸡的饲养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克服公母鸡的个体体重差异、品种间差异及笼养种母鸡自然交配困难,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15.
一、种公、母鸡选留要求种公鸡一般要选留性欲旺、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精液质量好的公鸡留作采精用 ,一般选用120~300日龄的青年公鸡为佳。据试验 ,种公鸡24~40周龄 ,种蛋受精率89 %。青年公鸡比老龄公鸡种蛋受精率可提高4.5个百分点。种母鸡一般应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母鸡进行输精。对患有炎症的母鸡应及时淘汰或治疗。二、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要求种公鸡在采精孵化季节 ,日粮除按饲养标准配制外 ,还应注意多补充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在采精旺季 ,每连续采精3~5天后 ,应让种公鸡休息一天。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黄羽肉鸡养殖业迅速发展,黄羽肉鸡的育种趋势向着大胸肌和生长快速这两方面发展,在父母代肉种鸡饲养过程中常常出现种公鸡与母鸡体重差别过大,造成受精率下降,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体重超标、腿病和母鸡在产蛋高峰后期种蛋受精率迅速下降等问题。我区种鸡场采用育雏期公母分开育雏;育成期混群,公母分饲:产蛋高峰后期逐渐补充公鸡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种公鸡的使用效率,提高了种蛋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17.
白山鸡     
白山鸡,又称白羽山鸡、白野鸡,属鸟纲、雉科,是久负盛名的珍禽。目前各地饲养的白山鸡由野生白山鸡经过60余年的饲养驯化、选育而成。一、品种特征白山鸡全身羽毛纯白色,体形较大,体态紧凑,面部皮肤和两边的垂肉呈鲜红色,耳羽两侧后面的两簇白色羽毛向后延伸。母鸡面部无鲜红色。白山鸡成年公鸡体长65~75厘米,体重1.3~1.6千克,9~10月龄性成熟。母鸡体长45~55厘米,体重1.1~1.4千克,10~11月龄开产,年产蛋80~120枚,蛋呈椭圆形,蛋壳呈橄榄黄色或棕绿色,蛋重30克左右,公母配比为1∶4,种蛋受精率为80%~86%,孵化期为24~25天。白山鸡肉质结…  相似文献   

18.
种雏鸡49~168日龄称为育成期,这期间保持鸡的最佳体重是个关键。种公鸡如能保持最佳体重,可使种蛋一直保持较高的受精率;母鸡如能保持最佳体重,可保持良好的产蛋性能,其饲养要点如下:1.限制饲喂限制饲喂的目的是为了使鸡的体重达标、整齐度好、健康结实、发育匀称、适时开产,并提高产蛋率和种蛋的受精率,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⑴数量限制。每天饲喂日粮的10%~80%,或采取隔天饲喂或每星期停喂2天等办法。⑵质量限制。质量限制就是破坏日粮营养的平衡,使日粮中某种营养物质低于正常水平或不足。不限制喂量。从而使鸡的生长速度降低、性成熟延迟…  相似文献   

19.
肉种鸡预产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对母鸡能否适时开产,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提高种蛋入孵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1预产期母鸡的生理特点 1.1生殖系统快速发育,第二性征进一步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适时合群,比例得当。山鸡野性强,善飞翔,胆小怕惊,群属性强。家养为了防止其飞跑,一般采用室外铁丝网罩养,或采用房舍和网罩联结构成饲养,舍内架设栖息架。成年山鸡由于品种不同,进入繁殖期亦异。美国山鸡一般6月龄性成熟,每年从3月份进入繁殖期,开始公母合群,到9、10月份停产,年产蛋100枚左右。中国山鸡10月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