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4月28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檀云坤带领调研组到安溪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调研组一行现场察看了感德镇茶园水土流失治理点,详细了解了安溪县崩岗、生态清洁小流域及茶园治理情况。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安溪县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认为安溪县探索的把崩岗打造成工业园区、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2.
山地茶园水土流失及生态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福建是我国的产茶大省,近年来随着山地开发热潮,大面积的山地被开发成茶园.茶园的开发加剧了山地的水土流失,大量肥沃表土的流失降低了茶园的经济效益.2003年福建省茶园水土流失面积高达6.35万hm2,占山地开发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2.73%.占茶园总面积的比率高达46.62%.以乌龙茶之乡安溪县为研究区,在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开垦茶园、不同开垦年限、不同耕作方式和山地茶园不同部位水土流失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新开垦茶园水土流失较严重;3 a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显著高于5 a生茶树的茶园;茶园的顺坡种植会加剧茶园的水土流失;山脚的茶园土壤侵蚀最严重,其次是山顶茶园,而山腰茶园土壤侵蚀最轻.根据山地茶园各种情况下水土流失状况,提出对新建茶园应进行铺草覆盖或间种绿肥,提高茶园的覆盖度以降低茶园水土流失;改梯壁锄草法为割草覆盖;在山地茶园内合理设置排灌工程等相关措施,为从整体上治理茶园水土流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溪县茶园水土流失监测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年来实地监测分析,安溪县山顶、山腰和山脚茶园土壤侵蚀刻度比为1.48:1:1.89;茶园的田埂平均土壤侵蚀数是坡壁的2.88倍;3年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模数是5年生茶树茶园的1.6倍;梯田小区泥沙径流量只是裸露坡面小区的1/20。依法加强山地开垦审批管理,修建水平梯田及留草生草作业是有效防止山地茶园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安溪县山地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溪县茶园进行了调查,对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和分布特点进行了介绍。根据茶园的流失特点,合理、完善地布设水保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或减轻土壤侵蚀程度,以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12月13日—12月14日,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助理、博导黄炎和教授带领该校120多名师生到安溪县开展《水土保持学》校外课堂实践活动。农林大学师生先后参观了感德镇坡耕地茶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点、榜寨坡耕地茶园水土流失治理点、龙门镇洋坑崩岗治理点、水土保持科教馆等教学实践基地,详细了解安溪崩岗侵蚀的特征、机理及危害特点,听取了安溪县崩岗、茶园、矿山迹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山地茶果园的开垦种植日趋广泛,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随之加剧。泉州市2004年的调查数据表明,茶园水土流失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63.1%,果园水土流失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45.1%,已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就山地茶果园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规划和技术措施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长城沿线位于暖温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区,自东向西分别为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干旱气候;地形地貌又多变化;因此生态脆弱。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长城沿线生态破坏严重,其中东段以水土流失为主,生态破坏的比较严重;中段则水土流失和风沙并重;生态破坏严重,西段以风沙侵蚀为主;生态破坏很严重。中国长城沿线生态保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保持水土及防沙治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茶园地处山丘地区加之缺乏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严重。指纹分析法利用泥沙特有的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作为示踪因子,用于区别不同泥沙来源地。本研究在安溪县山地茶园采集不同高程土壤样品及小流域中侵蚀泥沙样品,测定样品的8种土壤理化性质作为指纹识别因子,利用Kruskal-Wall检验筛选适合的指纹识别因子,运用组合指纹法与Isosource多元混合模型分析流域中侵蚀泥沙的来源及各潜在泥沙源地对侵蚀泥沙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筛选出4种适用于山地茶园指纹因子:Ca、K、Zn、Mg,其中,K、Ca可作为判别泥沙来源的指纹因子组合。侵蚀泥沙超过70%来源于未治理茶园,且74%来源于未治理茶园山脚。组合指纹法在山地茶园的应用不仅能定量分析福建山地茶园水土流失、侵蚀泥沙的输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小流域侵蚀理论,也为茶园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合理布设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安溪县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溪县是福建省 7个重点水土流失县之一 ,水土流失面积大 ,流失程度剧烈。从安溪县水土流失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入手 ,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地分析 ,提出安溪县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安溪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变化分析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溪县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之一,需要摸清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掌握其动态变化,为水土流失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利用"3S"技术结合水土流失相关资料对安溪县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分析水土流失面积在时空和不同用地类型上的动态变化,结合调查研究,找出安溪县水土流失的主导驱动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安溪县综合治理实践经验,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2014,(10):16-16
<正>2014年7月,骄阳似火,安溪电视台派出一组记者顶着烈日深入茶园、崩岗、小流域等水土流失治理现场,采访当地干部群众,察看成效,聆听介绍,详细了解了安溪县一段时间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与治理经验,实地拍摄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镜头。从8月4日起,每晚黄金时段在安溪电视台推出《治水保土绿家园》的五集系列报道,对该县小流域治理和茶园为主的坡耕地治理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专题报道。第一至第五集分别为《还一条清流守一方水土》《水土流  相似文献   

12.
福建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福建省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对山地茶园不合理的开垦和粗放管理,造成茶园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还引发地力下降、茶树生长不良、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系列生态问题。针对福建省当前茶园水土流失问题,从茶园地选择、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茶园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等方面对有关技术参数加以明确和规范,从而为茶企和茶农在生产管理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园集中开发区水土流失特征研究——以槐植卡口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安溪县感德镇茶园集水区为单元,在双岐支毛沟出口处设立卡口站,定量研究了茶园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茶园集水区年径流总量约为15 567.60 m~3/km~2,年产沙量约为58.62 t/km~2,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雨型对泥沙和径流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典型性大降雨对径流和泥沙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泥沙机械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泥沙颗粒以砂粒(2~0.05 mm)为主,石砾(2 mm)、粉粒(0.05~0.002 mm)和黏粒(0.002 mm)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土保持》2014,(10):70-70
<正>2014年9月3日,福建安溪县感德镇政府联合县林业局、水土办、农茶局、国土局、执法局等部门,对感德镇茶农非法使用除草剂,破坏茶园梯壁植被的行为采取强制退茶措施,铲除了违规区域内的茶树。在当天的执法行动中,共强制处理了5起破坏茶园生态的行为,涉及茶园面积0.35 hm2,退出的茶园将植树种草,恢复植被。近年来,安溪县茶农在茶园大面积使用除草剂,使茶山植被和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典型乌龙茶产区氮素平衡状况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基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开展的355户农户调研数据和207个土壤数据,采用Boundary line方法,分析了典型乌龙茶产区的氮肥施用特征、氮素平衡状况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平均氮肥投入量509.4 kg·hm~(-2),主要来源于复合肥和尿素,全年氮盈余量479.1 kg·hm~(-2);武夷山市茶园平均氮肥投入量218.1 kg·hm~(-2),主要来源于复合肥,全年氮盈余量189.8 kg·hm~(-2);氮素投入与氮养分盈余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随之增加,并且安溪茶园的土壤全氮含量比武夷山茶园更高;基于Boundary line方法,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的氮肥优化用量分别为411.3 kg·hm~(-2)和157.7 kg·hm~(-2);通过优化氮肥投入和管理水平可分别实现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温室气体减排62.0%和68.0%。在安溪县和武夷山市乌龙茶产区中,氮肥施用严重过量,导致氮素盈余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应通过优化氮肥用量达到减少氮素过量盈余和降低茶园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福建省水土流失Ⅰ类县市之一,安溪县经过多年的治理,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出了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治理技术、模式和经验。在总结分析安溪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管理体系、支撑平台、投入渠道、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安溪县,位于泉州市西南部晋江西溪上游,是晋江的发源地。全县土地面积3057km2,人口115万人,受历史、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安溪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被列为全省五个一类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之一。几年来,安溪县按照"突出四大重点、注重四个结合"的工作思路,通  相似文献   

18.
晋江西溪上游安溪县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分析了晋江西溪上游安溪县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水土流失的现状,并提出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效益,福建省根据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按照水土流失的特点,采取以植物措施为主治理水土流失的多种途径。这些途径包括封禁补植、草灌乔结合、建立立体果园、“三跑”茶园改造以及崩岗治理与利用等。依照这些治理途径,从1983年至1987年底,福建共治理41.06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市密云区总面积2229.45km~2,2000年以来,该区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7km~2。密云区以水源保护为中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注重科技、农民参与、加强管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水源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在调整产业结构、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