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利用水窑和被灌溉地区之间的自然落差向田间灌水管网供水,不需要动力加压装置,使可进行自流供水,具有投资小,能耗低的特点,特别适于缺少动力设施或动力设施无法到达的旱山区应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旱坡耕地集雨节灌抗旱农业技术集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气候与水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旱坡地与水资源的配置、降水时空分配、地质结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贵州喀斯特山区旱坡耕地农业发展要围绕“集雨、抗旱”两个基本点,狠抓生物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的坡土改梯土工程建设,实施水分涵养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旱坡耕地以“小水窖”为主体内容的集雨节灌工程,增强旱地农耕系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增加冬季地面覆盖、选育与选用耐旱抗逆作物品种、调整作物播种期、以肥调水和化学抗旱剂应用以及保护性覆盖耕作技术,达到农业节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的目标,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从"121"庭院集雨工程到集雨节灌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探索、实践、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以集蓄雨水为纽带,结合节灌技术、产业化调整的雨水资源化路子,为旱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水资源越来越缺乏,特别是地处内陆的山西,十年九春旱,加之灌溉水利用率低,春季农田用水越显缺乏。农业科技工作者因此引进了W膜盖集雨补灌技术。试验表明,W膜盖集雨补灌技术不仅具有普通膜盖具有的增温保墒提墒增产增收作用.还重点表现出变无效水为有效水、集雨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忻州市地处我国内陆,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针对广大旱地区生产条件特点与存在问题,在旱地农业集优技术研究及旱薄低产田开发的总体方案设计中,我们所拟定的综合配套措施与开发研究内容是:一保、二增、三调、四复、五选、六密、七轮、八间、九管。简称"旱作九字集优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宁省义县十年九春旱的特点,在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指导下,义县落实了花生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示范,以加强雨水集流,减少蒸发。  相似文献   

7.
基于北方旱区“十年九旱”、“十田九旱”的地域特点和“春旱秋雨”的气候特征,提出“在旱平地上,结合作物播种,采用双沟覆膜技术,在4~9月份集雨聚水、截流蓄存,实现多雨时蓄水,天旱时补灌”。这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增进了农田水分的生产潜力,而且有效地遏制了因地表径流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普兰店市玉米生产的实际出发,依据当地十春九旱的气候特点,提出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整地、栽植密度、种子处理、施肥、播种、全程机械化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当地玉米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晋中市榆次区在利用旱并蓄集雨水进行集约化种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从“121”庭院集雨工程到集雨节灌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探索、实践、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以集蓄雨水为纽带,结合节灌技术、产业化调整的雨水资源化路子,为旱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晋城市位于我省东南部,境内东西部群山连绵,中部丘陵起伏,盆谷相间,以山旱丘陵地为主,全市耕地面积290万亩,山旱丘陵地占到总面积的85%,旱作农业是我市农业生产的主流.我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全市年平均气温7.9℃~11℃,无霜期为18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610~65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下水位在逐年下降,降雨量也随之减少,原本秋雨连绵的晋城市,秋季雨水也少了,夏秋连续干旱的年份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12.
宁南山区集雨节灌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宁夏南部山区集雨节灌工程投资、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集雨节灌工程具有单位面积投资较高,日常管理费用较低,经济效益较显著的特点,特别是小流域集雨、骨干水保坝拦蓄节灌工程,土圆井节灌工程,微集雨节灌工程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条件差,"十年九灾、九灾九旱"是导致阿鲁克尔沁旗(以下简称为阿旗)农业不高不稳的重要原因,因此充分发挥旱作优势,大力发展地膜玉米,扩大地膜玉米种植面积,是我旗抗灾夺丰收,确保粮食稳步增长,农民稳步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和人类生产与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之一.2001年我国北方地区遭遇连续干旱,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不缺,但季节性干旱也常常严重,故在农业用水上应着眼于未来,发展合理的水资源储蓄与高效用水工程,一方面可减少水资源的污染途径,另一方面可解决农业用水的"瓶颈"矛盾.在地处南方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而常受季节性干旱威胁的贵州省,迫切要求开展水资源保护与雨水蓄集、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已近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四川罗江县鄢家镇从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引进一种集雨、滴灌、喷灌相结合的果园灌溉新技术,这种灌溉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益、多功能、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安装容易的特点,每667平方米安装造价300元左右,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这既能滴灌又可喷灌,做到给水、补肥、施药配套。根据季节和土壤墒情,随时  相似文献   

16.
梁峁遍布、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山区旱耕地"十年九旱"、"十田九旱",农民辛勤劳作一年,种地的收入基本取决于天年的雨水多少。在没有人工补水(灌溉)的条件下,干旱年份要在旱耕地上获得更多的产量,只有依靠天然降水,并且保住天然降水,就能保住产量。而要保住天然降水,首先要想办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雨水在地表流失。  相似文献   

17.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610~65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市耕地面积290万亩,山旱丘陵地占到总面积的85%,旱作农业是全市农业生产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一、集雨节灌"W"型覆盖抗旱技术操作要点 1.整地秋收后,一次性施足底肥,进行深耕,耙耱平整土地,做到无根茬,无坷垃,地平土绵.  相似文献   

19.
全膜覆盖抗旱集雨高产栽培技术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州地区十年九春旱,降雨利用率很低,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和雨水富集等叠加效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增产效果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抗旱注水补灌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全省旱地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70%。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干旱的威胁,特别是夏伏旱造成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生长中后期严重受旱或出现"卡脖子"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如何采取抗旱措施进行减灾是甘肃省旱作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甘肃三力现代农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