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转化模式,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加强应用型技术研究、转变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方式、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以期为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是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我们就目前农技推广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技推广模式,对当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如何与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者结合,共同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阳市以实施农技示范工程为突破口,以项目带动、市院合作、星火培训、科技示范体系建设、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知识产权宣传与发动等为抓手,提高了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为安阳的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12,(34):3
<正>本报讯8月27日,农业技术推广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据悉,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对农技推广的科研成果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应当予以保护,为此,二审稿在农业技术推广有偿服务的规定中增加"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的内容。鉴于草案对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的规定比较笼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通过研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转化率低、转化周期长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加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如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加快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改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快科技成果信息化建设步伐等。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文章深入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指出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如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保护力度等,以期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阶段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高效转化方面的正向作用,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系统、托管组织等主体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联动协作机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基于生产托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农村中涌现出了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导向过渡为消费导向,农产品生产由注重数量增长向关注质量安全转变。农技推广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渠道。因此,改革创新农技服务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起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伟  邱凤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01-18203
创新性的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源泉。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4种主要模式,即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中心、以公司或企业为中心、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中心、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中心;指出了目前的推广转化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建设与完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运行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有效的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就无法真正进入生产领域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关键是要推进科技进步,重中之重在于加快技术推广。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技推广对农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是每一个农技推广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对云南省12个地州91个县的植烟土壤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丰富,有25.4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了4%,78%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在 100 mg/kg 以上;全省绝大部分土壤pH值在植烟的适宜范围,只有少数(约16.69%)的极酸或碱性土壤;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植烟土壤较为适宜,但变异系数较大,均匀性较差,局部地区的磷含量过高或过低;土壤钾含量全省总的较丰富。在12个地州中,昆明、玉溪、大理、楚雄等老烟区的土壤养分较丰富,生产上施肥要适量控制;新烟区丽江和临沧的土壤养分也较高,应注意合理平衡施肥;土壤养分相对较贫乏的烟区如思茅在生产上需适量增加施肥量并注意各种肥料的合理搭配比例。  相似文献   

12.
云南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特征及在生产上的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4年对云南省12个地州91个县的植烟土壤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丰富,有25.4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了4%,78%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在100 mg/kg以上;全省绝大部分土壤pH值在植烟的适宜范围,只有少数(约16.69%)的极酸或碱性土壤;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植烟土壤较为适宜,但变异系数较大,均匀性较差,局部地区的磷含量过高或过低;土壤钾含量全省总的较丰富。在12个地州中,昆明、玉溪、大理、楚雄等老烟区的土壤养分较丰富,生产上施肥要适量控制;新烟区丽江和临沧的土壤养分也较高,应注意合理平衡施肥;土壤养分相对较贫乏的烟区如思茅在生产上需适量增加施肥量并注意各种肥料的合理搭配比例。  相似文献   

13.
秦志敏  王玉花  肖润林  黎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57-13658,14033
探讨了遮光对茶树生理和夏秋茶生化成分的影响,并对使用不同颜色的遮阳网对茶园进行覆盖后茶叶各化学成分的不同变化及原因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稀土等5种改良剂对六六六、滴滴涕污染的三七栽培土壤进行处理,而后测定三七茎叶、块根及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稀土等5种改良剂对三七茎叶及块根中六六六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但对土壤中六六六残留除稀土、NH3HCO3+泥碳土及NaHCO3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外,NH3HCO3、腐殖酸钠只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次,稀土等5种改良剂对三七茎叶及其栽培土壤中滴滴涕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而对三七块根中滴滴涕残留除稀土、NH3HCO3+泥碳土(1:1)及NaHCO3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外,NH3HCO3、腐殖酸钠没有降解作用。由此认为,利用稀土、NH3HCO3+泥碳土(1:1)及NaHCO3处理六六六、滴滴涕污染土壤可以成为三七及其栽培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的降解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曲靖烟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现状分析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曲靖烟区83个土壤样品养分现状的分析。结果表明,pH值平均值为6.24,有机质36.4g/kg、全氮0.9g/kg、全磷0.7g/kg、全钾4.6g/kg、碱解氮127.11mg/kg、速效磷28.80mg/kg、速效钾194.23mg/kg。曲靖烟区土壤养分含量丰富,部分植烟土壤为酸性和偏酸性。针对曲靖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应当合理控制氮、磷、钾的施肥量,并应适当调节烟区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分形理论,以山西省晋中市为研究区域,结合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测算了晋中市农村城镇化体系的分形规律,并利用经济发展盒子维数和关联维数,讨论和分析了晋中市内各县(市)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分形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农村城镇化体系呈现了自然科学所特有的分形特征——城市规模分形;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地域分布高度相关,也具有分形特征,且城镇体系规模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快慢受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仍然比较大,并指出要消除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仅要依靠区域内经济的带动、国家经济开发项目的支持及其力度的增大,而且还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开展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发挥区域条件互补的优势,提高区域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植物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和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技术,其获得的变异多属于单基因或少数基因变异,可以针对不同的需要改进植物个别性状。综述了抗性突变体的类型和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的途径、鉴定、研究近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高丽  沈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48-6149,6152
西部地区矿业和能源开发已经成为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为此,应加强资源管理,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绿色矿业和能源开发模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减小资源开发负外部性,明晰资源产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强资源环境领域国际交流等,以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夏季降水变化及其对旱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安徽省夏季降水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降水时间序列线性趋势分析、距平计算和小波变换来研究降水变化规律;采用旱涝Z指数计算气候旱涝指数。[结果]结果表明:夏季降水强度增强趋势明显,极端降水事件增多,以淮北显著;夏季淮北准2年和准8年周期振荡较明显,沿江江南准16年周期较明显;全省平均入梅日期6月16日,出梅为7月10日,梅雨量年际变幅大。[结论]安徽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的趋势,气候旱涝灾害频繁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城镇绿化大树移植常见问题及定植保育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了加快城市园林绿化的速度,及时发挥园林树木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常常引进和种植一些较大的树木。但大树移栽时往往成活率低,达不到预期效果,影响栽植效益和绿化美化效果。笔者在多年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别对大树移栽的特点、成活原理、前期准备工作、起苗、栽后管理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