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1份“八五”期间筛选的抗冷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12个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被测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吉880等5个自交系的综合性状较优,可在育种中直接利用;而吉906等4个自交系的综合性状较差,需改良后方可利用;其余自交系部分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优,可用来改良其它自交系或作为选育二环系的基础材料。被测系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且多数性状的遗传力小于50%,环境方差偏大。  相似文献   

2.
贵州糯玉米育种现状、种质创新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州育成糯玉米品种性状及选系、种质等分析,提出今后贵州糯玉米的育种方向和目标性状要求,并提出糯玉米育种种质创新的思路:加大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并加强利用;产量、株型、抗性等性状可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回交转育;逐步开展糯玉米二环系的选育;采用轮回选择改良选育糯玉米自交系;采用理化诱变及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选育方法相结合改良创新糯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3.
陈伟 《种子世界》2017,(8):52-53
<正>1品种来源耕耘白糯系广东现代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J206为母本,自交系G1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单交种。母本J206是以京科糯2000为材料,采用二环系自交系选育法,经6代选育,育成综合性状较优良、一般配合力高、品质较好的自交系。父本G118是以贵州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采用混合授粉法授粉,形成基础群体并经6代轮回选育后再自交纯合育成的自交系。耕耘  相似文献   

4.
利用点式突破玉米育种方法改良郑单958,确立改良母本郑58为育种目标,构建核心种质资源,采用二环系、三环系、回交等方法选育新的玉米自交系,用父本昌7-2为测验种,郑单958为对照种,经过5年的育种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育种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自1969年开始,应用一环系和二环系选育方法选育玉米自交系.到1973年先后育成了两个白粒马齿型和一个黄色硬粒型优良自交系.这三个自交系产量高,配合力好,综合性状优良.根据在室内和田间抗病性鉴定的结果,它们的抗大小斑病性类似或优于抗病系330,525,C103,MO17;埃1278C—2的抗小斑病性表现尤为突出.本文还就选育抗病系的方法和早代测定配合力的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惠学  陆作楣 《种子》2006,25(5):30-34
本文设计了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尝试在二环系选育的早代进行农艺性状选择的同时进行配合力选择,提高组合早代筛选效率。试验利用2个优良甜玉米品种苏甜8号(35×33)和晶甜3号(403×452)的4个亲本配制4个新单交组合;同时利用35和33两个自交系进行测交,得到403/35//33、403/33//35、452/35//33和452/33//35四个测交组合,比较分析了测交组合的农艺性状,淘汰劣势组合,将选留的2个优势组合按常规育种的方法分别得到5个和6个选系,分别与相应的测交自交系35和33进行测配,得到11个验证组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5和4-6是能显著增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二环系。试验表明:从早代筛选出的优势组合中选育出优良二环系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但要注重自交后代不同单穗选系之间的比较筛选。  相似文献   

7.
刘树勋 《种子科技》2008,26(5):37-39
我国玉米自交系选育现状是:选育集中在系谱法、二环系或对已有自交系的回交改良上,遗传基础过于狭窄,育成的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水平下降;玉米育种实现商业化转移,缺少拓宽遗传基础研究;创新型基础自交系材料的缺少是我国玉米自交系选育的主要障碍;我国经改良的玉米自交系群体大多数遗传背景混乱,至今没有形成杂种优势模式;投入不足,与国外差距较大。针对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拓宽遗传基础的研究工作,选育创新型基础自交系材料;采用非常规的自交系选育方法和先进的育种技术;配合力应早代测定,严格筛选;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人工合成新种质。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多数育种者都利用晚熟和热带种质资源改良现有材料,以拓宽其遗传基础,提高现有自交系的配合力,组配出具有高产潜力和突出特点的新杂交组合.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是玉米育种的基础,是育种的关键环节.在选育方法上,育种者大都采用二环法、回交转育法、群体改良法和诱变等多种方法,已选育出一批优良自交系用于杂交育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育种者同时也发现,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之处.笔者在8a近24个选种周期中,通过实际工作探索,利用多种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材料组建、血源配比、高代材料的测交、决选材料利用价值和配合力的评估等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控制定向组配复交综合"的选系方法效果比较好.笔者利用这种方法在33个基础群体中已选育出一批具有熟期适宜、抗性好和配合力高等特点的稳定新材料,用这些材料所组配的杂交组合已参加了省预(区)试验,该方法是融二环法、回交法和综合法等为一体的改良方法.现将该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俏强 《中国种业》2019,(12):68-70
QN-51是利用不同生态区域的品种资源构建基础群体,再经过农艺性状选择、抗性鉴定,结合配合力测定,通过多代自交筛选实现优良性状聚合,从而培育出的优良糯玉米骨干自交系,具有自身制种产量高、品质好、配合力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对QN-51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及其改良创新和育种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旨在为今后优良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杂交玉米良种毕单18父本82的雄花散粉习性进行轮回改良,通过4年8代的轮回选择,育成了41182—5的82改良系,且在制种生产上成功应用。回交育种法对改良自交系的个别缺点或转移某个目标性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潘敏娜  郑常祥 《种子》2017,(2):41-44
在玉米育种中以GCA,SCA为指标选择玉米二环系的源杂交种作为基础材料来选系,从而选择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选取来源于欧洲不同地区的27份玉米种质改良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对欧洲玉米种质改良系在高密度下的田间表现及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主成分分析,并对27份欧洲玉米种质改良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90 000株/hm2的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欧洲玉米种质改良系一般表现为株高适中,穗位高较低,出籽率较高,且绝大性状的变异系数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相关分析表明,穗行数、粒长、粒宽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空秆率与单株产量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7.24%,可以概括这些性状的总信息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认为,在高密度环境中选育高产自交系,第一主成分越大越好,第七主成分也应较大,第四主成分要适中,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主成分应较小为宜。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自交系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通过构建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公式,筛选出8个在高密度下综合性状优良的欧洲玉米种质改良系,可应用于高产耐密育种。  相似文献   

13.
商业育种持续提高了玉米产量,但弱化了非逆境条件下的杂种优势效应。若用一些国外自交系改良中国玉米种质,在温带地区会普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现象。即使在同一个杂种优势群内选育二环系,育成的新自交系通常植株较高大,而单株产量并不高,这个矛盾现象给密植增产带来很大的困难。于是,如何防止因杂种优势过强而降低育种效率的问题,就摆在中国育种者面前。  相似文献   

14.
采用NCⅡ交配设计,研究分析了我国具有国外血缘杂种优势群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基本遗传参数及其与国内血缘自交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一优势群的优良自交系中,多数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进一步改良提高的潜力。单株产量、行粒数、株高、穗行数的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其余性状的显性方差小于或等于加性方差;国内血缘自交系与之杂交,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说明二者的基因型间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因此,应根据"国内系×国外系"杂优利用的原则,在具有国外血缘杂种优势群中,通过回交、二环系法和轮回选择等途径,对自交系加以改良利用。并讨论了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分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吉853、S122、龙抗11、铁C 8605-2、丹599为测验种,与5个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5个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自交系WY1和WY3单株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组合WY 3×龙抗11、WY5×吉853、WY4×S122是产量及相关性状特殊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的前3个组合;WY3×S122、WY1×S122、WY1×丹599、WY4×S122、WY1×吉853是单株产量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的组合;美国玉米种质改良自交系可与旅大红骨、塘四平头、温带Ⅰ群类群的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出强优势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育种效率,测试、评价育成自交系以及国内外优良种质的育种潜力,对加速育成产业化性能优异品种至关重要。选用江苏沿江农科所、江苏省农科院以及国内其他单位育成的优良自交系15个(含热带种质改良材料3个),采用NCⅡ交配设计方法,按被测系组10个、测验种组5个,配制成50个F1杂交种,在江苏南通春秋播两季针对6个鲜食品质构成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评价了这些自交系各性状的遗传特性、配合力特征与育种潜力。结果表明,自交系间杂种F1感观品质、气味风味、糯(甜)性、柔嫩性、皮薄厚5个性状的变异中,非加性遗传方差大于加性遗传方差;色泽性状的变异中,加性遗传方差大于非加性遗传方差。感观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自交系,测验种上春秋播皆是C3,被测系上S3、S2春播最好,S8秋播最好;气味、风味性状春播C1最好,秋播C2最好,被测系春秋播皆以S9最好;色泽性状春播以C1最好,秋播以C2最好,被测系春播以S8、S10最好,秋播以S10最好;柔嫩性性状春播以C2、C4最好,秋播以C2最好,而被测系春播以S9最好,S8其次,秋播以S8、S9、S10最好;皮薄厚性状C1春秋播均为最好,S8春秋播最好,春播S9、S3、S2较好,秋播S10较好。由于多数性状为非加性遗传为主控制,因而基于特殊配合力的优良组合各性状依次为:感观品质S5×C4、S1×C4等;气味、风味S9×C3、S5×C4、S10×C2、S9×C1等;色泽S5×C1、S10×C3、S3×C2、S3×C3、S4×C3等;柔嫩性S9×C3、S7×C4、S9×C2等;皮薄厚S7×C4、S4×C5、S1×C2等优良组合。试验还表明,糯(甜)性性状糯性与甜度需分开赋值才更有利于其评价与育种改良;本生态区蒸煮品质秋播优于春播。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穗粒性状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的穗粒性状特征及对种质创新和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11个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籽粒密度9个穗粒性状进行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自交系间各穗粒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除籽粒密度外均存在较大变异系数;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玉米自交系分为7个类群,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粒长均以类群G6最高,粒宽和百粒重均以类群G5最高;郑单958和先玉335两大杂交种的4个亲本自交系各自所属类群相比,4个类群分别有单个或多个自交系多个性状较优,可以为育种工作中穗粒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分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B503、B121、B17、B511、B198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与5个先锋玉米种质改良系A101、A203、A302、A306和A425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先锋玉米种质改良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改良系A101和A302单株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在玉米育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组合A302×B17、AJ425×B503、A306×B121是与产量相关的性状的特殊配合能力综合最优的三种组合;A302×B121、A101×B121、A101×B198、A306×B121、A101×B503是单株产量综合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突出的组合。先锋玉米种质改良自交系可与旅大红骨类群、塘四平头、PN78599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出强优势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9.
1211是烟台市农科院玉米所以白525与中自17组成二环系,然后以中白17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转育选育而成的糯质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配合力高,综合性状好,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特点,用以组配的烟糯6号、烟糯7号、威糯王1号等糯质玉米杂交种,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高寒山区积温少、无霜期短,无杂交玉米,从搜集超早熟玉米种质资源入手,利用超早熟、抗寒冷玉米珍贵种质资源“坝上火玉米”,导入高配合力、优良农艺性状遗传基因,选育出极早熟优良自交系“承18”,总结出选育一环系和二环系相结合的顶交玉米育种的新途径,并分析该系的特点和育成经验,可为今后选育极早熟玉米自交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