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畜产品和饲料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加强了对饲料、食品及疫病的监控和检测管理。针对饲料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订了畜产品和饲料的卫生标准。如欧盟已明令禁止使用肉骨粉和动物油脂作为饲料原料。专家指出,不可否认,从营养价值的角度讲,肉粉和肉骨粉是一种优质的动物性蛋白饲料。但是众所周知,震惊世界的“疯牛病(BSE)”和“二噁英”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恐慌。动物源性饲料(肉骨粉)一直被认为是BSE传播的主要来源,被污染的肉骨粉或其他动物源性饲料也是其他疾病传播的途径。所以,禁止疫区动物源性饲料(肉骨粉)的生产和流通也就成为目前最主要的防止BSE流行的手段。专家强调,针对当前国际社会和我国饲料安全的现状,我国应该加强对已经制定的饲料法律法规的贯彻和执行,尤其是对于肉骨粉等动物性产品,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使用和销售,不经营使用有“疯牛病”“痒病”疫病国家的反刍动物肉骨粉及其产品,严格遵循同类动物不得饲用同类动物肉骨粉的原则,特别是反刍动物不得饲用反刍动物肉骨粉,肉骨粉的各项质量卫生指标完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出现问题必须严格处理。 文中作者有针对性地从几个方面就确保动物源性饲料安全,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对专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管理者,提高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动物源性饲料对补充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不足,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癸的意义。但由于动物源性饲料原料来源复杂、易传播疾病及易受微生物污染等特点,动物源性原料的使用给畜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动物源性饲料原料(如肉骨粉)来源,有屠宰场下脚料、有来自饭店、农村零星收购的杂骨和动物废弃组织,成分和来源复杂。由于原料的混杂性,牛羊源性成分混杂其中也在所难免,增加了反刍动物饲用同源性饲料感染疯牛病和痒病的风险。所以,加强对动物源性饲料使用的安全控制意义重大而紧迫。笔者指出,近几年来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甚低,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十分严重,对此,各级饲料管理和检测部门应加大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市场抽检力度.重点检查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因子、动物源性饲料的卫生指标、粗蛋白含量和真蛋白率、产品标签。对不合格产品予以媒体曝光,行政执法部门予以处罚,整顿动物源性饲料市场秩序,加紧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质量标准进行制订和修订,以确保饲料安全,为动物健康养殖提供安全的物质保障。 文中笔者阐述了动物源性饲料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剖析了导致危害的成因,并对安全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及加工质量关键控制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饲料企业、养殖企业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利用动物副产品制成动物性饲料是补充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但为规避风险,农业部于1992年就发文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并于2001年再次专门发文重申这一规定。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养殖场(户)无视国家禁令,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动物性饲料产品,造成一定的“疯牛病”隐患。笔者指出,从英国开始的“疯牛病”就是由于使用了含有肉骨粉的配合饲料而引发的。特别是已证实的,即不同来源的动物性饲料对反刍动物危害最大。从安全角度看,危害来源,一是动物源性饲料特别是不同来源混合加工的动物性饲料,对动物生产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受二嗯英污染的鱼粉;三是病原生物体污染的动物性饲料;四是假劣鱼粉;五是受重金属污染动物性饲料;六是外源性毒性污染动物性饲料;七是动物性饲料来源于被疫病污染地区;八是牛羊源性动物性饲料不但禁止使用在反刍动物饲料中,而且应限制使用在宠物饲料及家禽饲料。美国为了防止疯牛病向人类传播,防止恐怖分子通过食品链发生攻击,将原来对动物脑和脊髓组织的禁用范围从牛饲料扩大到狗、猫、猪和家禽饲料。因此,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养殖业安全,甚至是关系到人类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这个问题已不仅是科学利用资源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国民生存安全的大问题。所以,必须引起相关饲料生产企业、养殖企业的高度重视,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文中提出我国于15年前就严厉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牛羊源性动物饲料,但是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牛羊源性动物饲料事件却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饲料生产企业不知饲料原料中是否含有牛羊源性动?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英国暴发疯牛病是高蛋白质补充饲料肉骨粉(MBM)被痒病朊病毒污染所致,因此肉骨粉是导致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专家指出,牛海绵状脑病在奶牛群的发病率高于哺乳牛群,这与品种的易感性无关,原因是两种牛的饲养方式不同。奶牛通常在断奶后头六个月饲喂含肉骨粉的混合饲料。而哺乳肉牛则很少饲喂这种饲料。病例对比试验表明,小牛饲料中含有肉骨粉,是发生牛海绵状脑病的最大风险因素。由于目前对疯牛病了解不多,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肉骨粉本身是无害的。然而血的实践教训证明,正是用反刍动物肉骨粉(包括反刍动物尸体)喂牛羊,即用同类喂同类(为了农业工业化的需要),才酿成了今日的疯牛病。肉骨粉的加工不能控制疯牛病的传播,因此,必须将肉骨粉焚烧处理才是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BSE朊病毒的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的宿主范围很广,如小白鼠、绵羊、山羊、猪、狨、猫、羚羊、金丝猴等动物皆可表现典型的海绵状脑病变。最近研究证实,BSE可能母源传播,主要发生于潜伏的晚期,但是概率低。两位苏格兰神经生物学家最近指出,牛粪是传染病牛的另一渠道。研究人员发现,被染病牛的牛粪中带有疯牛病因子。他们认为,带有疯牛病的牛粪留在草地上,污染了草地,使后来在该草地上食草的牛染上疯牛病,这就是为什么在禁止使用动物内脏饲料多年后疯牛病依然没有绝迹和减少的原因。 专家在文中就肉骨粉和疯牛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为什么讲肉骨粉处理加工不当不仅可以传播疯牛病,更容易传播其它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同原性肉骨粉潜在着危机,即用同类动物的产品饲喂同类动物,为什么?进行详尽的阐释,希望对能广大养殖企业(户)规避潜伏性巨大风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掌握动物饲料安全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对反刍动物饲料产品(预混料、精料补充料、全价配合料等)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鱼粉、肉粉等)共计300个样品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结果]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合格率为99.33%。其中,反刍动物饲料产品260批次,牛羊源性成分合格率为99.23%;动物源性饲料产品40批次,均未检出牛羊源性成分。2个阳性样品均为牛源阳性。[结论]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的混杂性,不仅是增加了反刍动物饲用同源性饲料感染疯牛病和痒病的风险,劣质的动物源性饲料对猪禽等动物的健康饲养也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危险。要想管理好动物源性饲料的生产,必须了解和掌握动物源性饲料生产的全过程及其使用的原料,知己知彼才能管理到位。  相似文献   

7.
实时PCR对陕西省7个地市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原料)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调查.结果表明,235家反刍动物养殖场(户)合格率为98.72%,53家饲料生产企业合格率为96.22%,40家饲料经营企业合格率为100%;合计抽查328家饲料企业(场、户),总合格率为98.47%.400批次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合格率为98.75%.其中反刍动物饲料产品364批次,合格率为98.63%;动物源性饲料产品36批次,合格率为100%.而其中不合格的5批次产品中2批次样品牛羊源性成分均检出,3批次样品仅检出牛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反刍动物饲料产品(预混料、精料补充料、全价配合料等)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鱼粉、禽肉粉、猪肉粉、羽毛粉等)共计131批样品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结果]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牛羊源性成分。[结论]该次抽检的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暂无牛羊源成分污染,但仍应加强对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疯牛病(BSE)是发生在成年牛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高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属人兽共患病。自1985年在英国发现以来,现已波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疯牛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已超过疯牛病本身。疯牛病以其病原超强的抵抗力、传播方式的特殊性、超长的潜伏期和高致死性正在成为有史以来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疯牛病主要通过食物链传播,是由于牛食用了含有朊病毒的肉骨粉饲料所致,因而它对饲料安全及饲料行业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0.
畜产品中毒害物质残留与公共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现在不仅关心食品的营养、口味,而且更关心食品的安全、卫生健康。特别是近年来 ,国际上比利时二恶英污染奶粉 ,英国疯牛病 ;我国广东等地食用猪肉引发几十人中毒的瘦肉精事件 ,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人们迫切需要生产安全、环保无公害的畜产品。本文仅就畜产品生产过程中与饲料污染相关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残留及公共卫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1饲料中天然有害物质的危害1.1肉骨粉与疯牛病。在动物日粮中使用了含有致病因子的肉骨粉 ,牛因食用肉骨粉而引发的“疯牛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11.
《湖南饲料》2004,(6):4-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有可能引发或传播动物疾病,如疯牛病、痒病就是因使用来源于反刍动物的饲料饲喂反刍动物造成的。而其他动物疾病也会因为加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通过饲料途径传播;另一方面,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自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入或残留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到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如皮革蛋白粉作为鞣制皮革的副产物,其中含有金属——镉,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将导致饲料产品中镉超标,即不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农业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并颁布了本办法,通过加强动物源性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严格防范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肉粉类产品易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霉菌的污染,常常携带有病菌与毒素,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畜禽死亡。陈宝钦等报道,1995年对福州口岸进口的1批次34.6吨鸡肉粉进行沙门氏菌分离培养,结果检出沙门氏菌。检验结果表明:美国进口的鸡肉粉污染严重,不但带菌率高,且菌型复杂,其中,甲型副伤寒、肠炎和鸭沙门氏菌等均为引起人类和畜禽沙门氏传染的重要血清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英国开始的“疯牛病”是由于饲喂了被羊痒病朊毒体(Prion)污染的肉骨粉而引发的。专家指出,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禁止用反刍动物副产物制成的肉粉类产品去饲喂反刍动物。我国对反刍动物的肉骨粉使用有严格规定,但对猪、禽肉骨粉使用无明确规定。因而饲喂同种动物源性肉骨粉的现象很普遍,极可能发生同种畜禽之间疫病传播,从而不能确保饲料的使用安全。质量标准是产品生产的依据,也是质量安全卫生管理的依据。制定或修订全国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产品的原料组成、加工工艺和方法、理化指标、卫生指标以及检测和验收要求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肉骨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还在草案审定之中。企业产品标准质量指标无据可依,就使得肉粉类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一些企业甚至无标生产。只有制定了全面而严格的质量标准,才能使肉粉类产品的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才能保证肉粉类产品的质量,确保动物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监测新疆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的牛羊源性成分,掌握动物饲料安全情况。方法:2006~2011年应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新疆15地(州、市)的4432批反刍动物饲料及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进行牛羊源性成分的抽样检测。结果:结果表明,2006年共有4批产品被检出含有牛羊源性成分,其涉及所有抽检产品类别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3个环节;2007~2011年的抽检合格率均达100%。结论:说明新疆的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的牛羊源性成分呈现下降趋势,反刍动物饲料逐步向安全生产及使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楚耀辉  刘君健  聂新 《饲料广角》2006,(16):19-20,22
骨粉、肉骨粉属于动物源性饲料,所谓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指以动物或动物副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目前市场生产加工的主要有肉粉、肉骨粉、鱼粉、血粉、血浆粉、血清粉、羽毛粉、水解毛发蛋白粉、皮革蛋白粉、乳清粉、骨粉、动物油渣等。  相似文献   

15.
《饲料广角》2004,(19):1-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释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有可能引发或传播动物疾病,如疯牛病、痒病就是因使用来源于反刍动物的饲料饲喂反刍动物造成的。其他一些动物疾病也会因为动物源性饲料加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传播。另一方面,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原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到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如皮革蛋白粉作为鞣制皮革的副产物,其中含有重金属镉,不经过有效的处…  相似文献   

16.
饲料安全即食物安全,这在国际相关领域已成为共识,也被国内人们所接受。饲料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动物产品间接影响人类安全。饲料是动物的“食品”,通过饲料而污染的动物性产品的恶性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1992年的英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1999年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事件,以及国内2001年发生的“瘦肉精”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增加了人们对畜产品的恐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引发严重的政治问题。而这些事件发生则最终归结于动物所食用的饲料受到污染而致。我国是饲料生产大国,确保饲料安全不仅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战略至关重要,而且也对世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HACCP管理是保证饲料和食品安全而对生产全过程实行的事前、预防性控制体系我国在近年开始在饲料行业开展HACCP安个管理体系认证和饲料产品认证试点工作。在我国大力推行“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时候,在饲料行业推行HACCP体系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英国暴发疯牛病是高蛋白质补充饲料肉骨粉(MBM)被痒病朊病毒污染所致,因此肉骨粉是导致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专家指出,牛海绵状脑病在奶牛群的发病率高于哺乳牛群,这与品种的易感性无关,原因是两种牛的饲养方式不同。奶牛通常在断奶后头六个月饲喂含肉骨粉的混合饲料。而哺乳肉牛则很少饲喂这种饲料。病例对比试验表明,小牛饲料中含有肉骨粉,是发生牛海绵状脑病的最大风险因素。由于目前对疯牛病了解不多,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肉骨粉本身是无害的。然而血的实践教训证明,正是用反刍动物肉骨粉(包括反刍动物尸体)喂牛羊,即用同类喂同类(为了农业工业化的需要),才酿成了今日的疯牛病。肉骨粉的加工不能控制疯牛病的传播,因此,必须将肉骨粉焚烧处理才是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BSE朊病毒的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的宿主范围很广,如小白鼠、绵羊、山羊、猪、狨、猫、羚羊、金丝猴等动物皆可表现典型的海绵状脑病变。最近研究证实,BSE可能母源传播,主要发生于潜伏的晚期,但是概率低。两位苏格兰神经生物学家最近指出,牛粪是传染病牛的另一渠道。研究人员发现,被染病牛的牛粪中带有疯牛病因子。他们认为,带有疯牛病的牛粪留在草地上,污染了草地,使后来在该草地上食草的牛染上疯牛病,这就是为什么在禁止使用动物内脏饲料多年后疯牛病依然没有绝迹和减少的原因。专家在文中就肉骨粉和疯牛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为什么讲肉骨粉处理加工不当不仅可以传播疯牛病,更容易传播其它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同原性肉骨粉潜在着危机,即用同类动物的产品饲喂同类动物,为什么?进行详尽的阐释,希望对能广大养殖企业(户)规避潜伏性巨大风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疯牛病在一些国家的暴发流行造成了这些国家社会生命和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指出,感染了BSE的肉类及动物饲料可能已销售到世界各地,BSE在英国发生之前就已处于长期潜伏状态,以此推测其他国家也有可能已处于潜伏阶段,即凡是进口英国动物性饲料的国家均有潜在BSE的危险。因此,我国虽然未发生疯牛病疫情,但丝毫懈怠不得。专家强调指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疯牛病以奶牛发病为主,尤其是成年奶牛。奶牛的发病数占到总发病数的89%以上。当禁止用反刍动物源性饲料喂牛之后,疯牛病的发病数就会减少。但人们发现疯牛病并没有完全停止。后来调查发现,饲料加工中存在着交叉污染,即在加工添加了反刍动物源性肉骨粉的非反刍动物饲料(如猪和鸡饲料)之后,又在同一个加工线上加工牛的饲料,这样牛饲料被污染了。总之,目前BSE的发展规律是发病数逐年下降,发病国却不断新增。从数量上看,绝大多数国家的疯牛病情况还不严重,甚至有的国家才发现一两例,但是疯牛病是一种与其他重大动物疾病截然不同的病,它不能简单的以数量来衡量。当一个国家发生一例疯牛病时,受损的不仅仅是一个牧场或一个地区,而极有可能为一个国家,并且在以后的调查、销毁等活动中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是极其巨大的。防止疯牛病入侵,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强对疯牛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储备;加大对疯牛病的监测力度、建立全国性的监测系统,实施主动监测与被动检测;加大主动检测的数量和资金支持。因为主动检测是发现疯牛病的最好办法,也是科学规避、降低潜在风险和降低损失及屏蔽衍生灾难的直接路径;同时与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建立情报交换网。对于基层检疫员:应该  相似文献   

19.
据《泰晤士报》报道,由于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欧盟食品安全局主席建议欧盟取消在饲料中禁止使用动物源性副产品的禁令,以降低饲料成本和食品生产成本。欧盟是在1996年英国出现疯牛病后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动物源性产品,欧盟有关人士指出,从科学评价和风险评估来讲,使用是安全的,但要看消费者的反应以及要等欧盟做出最后决定,欧盟打算先放开在猪饲料中使用家禽肉骨粉和在家禽饲料中使用猪肉骨粉这样的非同源蛋白饲料原料。上述消息是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安全大会上发布的。  相似文献   

20.
乳业信息     
农业部、国检局提出防止疯牛病传入的九项措施为防止疯牛病传入,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和人体健康,农业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日发布公告,拟采取九顶措施。一、禁止直接或间接从发生疯牛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牛、牛胚胎、牛精液、牛肉类产品(包括牛内脏)及其制品、反刍动物源性饲料(包括牛、羊等的肉骨粉、骨粉、肉粉、血粉、血浆粉、干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油渣、磷酸氢钙、明胶,以及用上述原料加工制作的各类饲料)。二、禁止从欧盟成员国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严格执行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