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温环境造成蜜蜂的冷伤害,是养蜂生产中制约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低温胁迫下越冬期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体内抗氧化指标及耐寒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索低温胁迫对蜜蜂的冷伤害机制。以中国北方越冬期的中华蜜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蜂群中的越冬工蜂900只,随机分为6个组,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5个试验组于实验室内饲养,于低温条件(16℃)下分别暴露15、30、45、60和90 min,对照组不在低温条件下暴露。暴露结束后各组取20只蜜蜂样品,立即置于液氮保存,用于测定蜂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蜂体耐寒基因类致死必需蛋白[L(2) efl]、SOD、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卵黄蛋白原(Vg)、过氧化氢酶(CA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低温胁迫下,中华蜜蜂体内T-AOC及SOD、P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基本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均在低温暴露90 min时达到峰值,分别为(57.62±5.95) U/mL、(21.39±1.77) U/mL和(27.24±2.41) U/m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低温胁迫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中华蜜蜂体内L(2) ef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升高,TPS和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而C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L(2) ef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低温暴露15和30 min组T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低温暴露30和45 min组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而低温暴露60 min组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升高(P0.05);低温暴露15、30、45和60 min组C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低温暴露30、45 min组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低温胁迫下越冬期中华蜜蜂抗氧化系统的防御能力趋强,耐寒基因L(2) efl、TPS和SOD表达上调,CAT表达下调,提示中华蜜蜂对低温胁迫存在耐寒响应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中肠消化酶活性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中华蜜蜂(A.c.cerana Fab.)和意大利蜜蜂(A.m.ligustica Spinola)的成年工蜂、幼虫中肠内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幼虫之间三种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而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的成蜂间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意大利蜜蜂高于中华蜜蜂;淀粉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为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中华蜜蜂高于意大利蜜蜂;同一蜂种内,成年蜂中肠液内的三种酶活性,均高于大、小幼虫,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徐书法 《中国蜂业》2012,(1X):65-65
<正>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囊状幼虫病是常见且对蜜蜂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引起。1971年我国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先后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中华蜜蜂蜂王育王的影响。选取基本情况相近的中华蜜蜂9群,随机分成3组,每组3群,在每群蜂巢门口装置脱粉器,阻止花粉进入,使其处于缺粉状态。Ⅰ组、Ⅱ组、Ⅲ组蜂群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5%、25%、35%的试验饲粮,45 d后控制蜂王产卵,并进行人工育王,待蜂王出房后,测其初生重、胸宽,并检测其卵巢卵黄蛋白原基因(vitellogenin,Vg)、转铁蛋白基因(transferrin,Trf)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蜂王的初生重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Ⅲ组和Ⅱ组培育蜂王的初生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Ⅲ组也显著高于Ⅱ组(P0.05);蜂王的胸宽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3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Ⅱ组培育蜂王卵巢的Vg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Ⅲ组与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培育蜂王卵巢的Trf相对表达量3个试验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对表达量最高的是Ⅲ组,最低的是Ⅰ组。由此得出,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中华蜜蜂育王质量存在影响,高蛋白质饲粮可以增加中华蜜蜂蜂王的初生重,促进蜂王卵巢Vg和Trf的表达。育王时,中华蜜蜂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不应低于25%。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东方蜜蜂(Apis cerana)的主要分布区,其指名亚种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是东方蜜蜂主要亚种,栖息在中国的东方蜜蜂统称为中华蜜蜂(简称中蜂)。由于大量引进西方蜜蜂,加上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利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为重庆市酉阳县油茶种植林实施授粉。分别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中华蜜蜂强制授粉组、地熊蜂强制授粉组、中华蜜蜂+地熊蜂强制授粉组及中华蜜蜂+地熊蜂自由式授粉组。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平均座果率仅2.9%,与各处理组间差异极显著。处理组的平均座果率为18.5%~28.7%,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引入蜜蜂授粉能够显著提升油茶座果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B_2对中华蜜蜂工蜂寿命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试验分为工蜂饲养试验和学习记忆试验2部分。工蜂饲养试验:将1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约200只。对照组(Ⅰ组)饲喂1∶1的糖水,2个试验组在1∶1糖水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0(Ⅱ组)、400 mg/kg(Ⅲ组)的维生素B_2,每天记录各组工蜂的死亡情况,直到全部死亡。工蜂学习记忆试验:分组方法同工蜂饲养试验,并按照工蜂饲养方法对1日龄工蜂喂养7 d后,利用吻伸反应方法测定工蜂短时学习记忆及长时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学习成功后工蜂学习记忆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工蜂的平均寿命随维生素B_2添加量的升高而延长,而且试验组(Ⅱ组、Ⅲ组)的平均寿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Ⅱ组与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工蜂的长时学习记忆及短时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而且Ⅱ组工蜂的长时学习记忆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工蜂的多巴胺受体基因2(Acdop3)、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Ac CREB)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而且Ⅱ组工蜂的Acdop3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维生素B_2影响中华蜜蜂工蜂的寿命及学习记忆能力,在人工饲喂蜂群时需要提供适量的维生素B_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意大利蜜蜂归巢能力及记忆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9群群势相当的本地意大利蜜蜂,随机分为3组,每组3群。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5%、25%、35%的试验饲粮。饲喂45 d后,测定采集蜂分别在1 000、2 000 m处的回归率及不同日龄(刚出房、10日龄、20日龄)工蜂3个记忆相关基因[谷氨酸受体A型基因(GluR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型基因(Nmdar1)、酪胺受体1型基因(Tyr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Ⅱ组和Ⅲ组蜜蜂在1 000、2 000 m处的回归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10和20日龄工蜂的G luR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Ⅱ组和Ⅰ组(P0.05),且Ⅱ组工蜂的GluR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10和20日龄工蜂的Nmdar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10日龄工蜂的Tyr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刚出房工蜂的GluRA、Nmdar1、Tyr1以及20日龄工蜂的Tyr1相对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粮蛋白质水平过低会影响意大利蜜蜂的归巢能力及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克隆中华蜜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探究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表达特性.利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克隆及分析中华蜜蜂SOD1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3和6日龄幼虫、l和4日龄蛹以及1和7日龄成蜂)、不同部位(成蜂的头、胸和腹)SOD1基因的表达量,探究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631bp(GenBank登录号JN700517),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5.65 ku,等电点为6.21,经氨基酸序列比对,与意大利蜜蜂有99%的相似性,与其他典型的昆虫(如果蝇、冈比亚按蚊、斜纹夜蛾,家蚕、熊蜂)也有67% ~85%的相似性;中华蜜蜂SOD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部位中均有表达特异性,在6日龄幼虫表达量达到峰值,而在4日龄蛹中最低;头部与腹部表达量显著高于胸部(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中华蜜蜂SOD1基因,其cDNA全长631 bp,编码152个氨基酸.该基因在中华蜜蜂整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而且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 Sacbrood disease,CSBD)是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病性的传染性病毒病(简称中蜂囊状幼虫病),一旦发生就会对中华蜜蜂(Apis.cerana)幼虫造成毁灭性打击。该病于1972年首次在中国广东发生后迅速地蔓延到全国各地。中蜂囊状幼虫病严重威胁了蜜蜂养殖业的发展。1临床症状2019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松山区某蜂场中华蜜蜂2~  相似文献   

11.
野桂花是一种特色蜜源,其蜂蜜色、味俱佳,被称为"蜜中之王"。但采野桂花蜂蜜的蜂群产量不高、质量不稳定。根据中蜂生物学特性,改良设计了一种中蜂蜂箱,同时开展蜂群采野桂花蜂蜜优质高产饲养技术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实验组蜂群繁殖速度、野桂花蜂蜜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组生产的野桂花蜂蜜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方蜜蜂分类研究结果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糜佳霖  谭垦 《中国蜂业》2007,58(7):13-14,16
本文概述了中国东方蜜蜂分类研究的发展概况,并总结了对68个地区188个样点的东方蜜蜂进行多重分析方法对形态测定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中国大陆的东方蜜蜂主要分为4个类群:1.生活在吉林、辽宁、北京和山西的东方蜜蜂;2.甘肃天水、四川中部的体型较大的东方蜜蜂;3.云南南部、广东、广西、香港合海南的体型较小的东方蜜蜂;4.中国其它地区的东方蜜蜂。这一最新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中华蜜蜂为研究材料,用人工转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对卵及幼虫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不存在辨认与工蜂监督。  相似文献   

14.
胡蜂对蜜蜂采集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云南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云南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各2群,在蜂箱门口用活体黑盾胡蜂(Vespa Velutina)干扰蜜蜂采集活动,干扰的时间分别为3 min,6 min和12 min.每分钟为一计数单位,记录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结果发现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干扰的时间越长,蜜蜂采集蜂恢复到正常数量的时间就越长;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在胡蜂干扰时,在数量变化上有明显的差异,后者对胡蜂的干扰比前者更为敏感(P<0.05).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研究测定了14个不同样点的2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通过对测定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从总体上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类群;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云南地区是亚洲东方蜜蜂分布的“交混区”和“分化区”,是亚洲东方蜜蜂从南到北分布的中间过渡带区域。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自噬相关基因Atg12(autophagy-related 12 gene)在中华蜜蜂(中蜂)、意大利蜜蜂(意蜂)中的表达差异,为探讨中蜂抗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参照GenBank中东方蜜蜂Atg12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17048509.1)设计引物,扩增中、意蜂头部组织Atg12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原核表达及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意蜂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扩增出大小为450 bp的目的片段,并表达出大小约42 ku重组蛋白;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在Atg12基因进化过程中,中蜂(Apis cerana cerana)、意蜂(Apis mellifera)、大蜜蜂(Apis dorsata)和小蜜蜂(Apis florea)亲缘关系较近;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共含有6个多肽结合位点、6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分子质量约为16.13 ku,等电点为6.7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g12基因在中蜂头部组织中表达极显著高于意蜂(P<0.01)。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Atg12基因在中蜂抗螨上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