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以新疆北疆莫索湾垦区第八师149团为例,针对土壤耕层废旧地膜残留情况,结合当前残膜回收困难、回收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了在秋季秸秆粉碎前带秆搂膜、春季搂膜和田间机械作业配备扎膜轮等机械回收方法,以及将残膜造粒加以循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中阐述了地膜覆盖技术及残膜污染现状,重点统计了新疆部分地区地膜残留量,分析了残膜回收机械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在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与装备上的研究成果,对今后残膜污染回收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膜力学性能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旭  靳伟  张学军  罗凯 《农机化研究》2019,(10):203-207,212
农用地膜大量残留于土地中对土壤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会引起农作物的减产。当前,农用地膜回收的技术不成熟、回收机械效果不理想,为解决农用地膜回收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分析影响回收效率的因素至关重要。由于地膜自身的力学性能对机械化回收的效果影响显著,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对不同厚度、不同覆膜时间、不同薄膜厚度、不同耕层深度的地膜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地表残膜覆膜时间相同时,厚度为0. 018mm的残膜拉伸负载荷最大,0. 014mm的残膜断裂伸长率最大;地膜厚度相同时,90d的残膜拉伸负载荷和断裂伸长率都最大;耕层内残膜厚度相同时,浅层地膜的拉伸负载荷和断裂伸长率都较深层残膜的大;耕层深度相同时,地膜厚度越厚,拉伸负载荷越大,断裂伸长率越小。  相似文献   

4.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研究及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外针对残膜回收机械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现有的残膜回收机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残膜回收率,但是面对地表以下残留的地膜,技术水平却是远远不够的。据调查,目前新疆地膜覆盖面积年均在233.33hm2左右,棉花、工业番茄、设施蔬菜、辣椒等作物基本以地膜覆盖方式种植,覆膜率达70%~87%,用量45~75kg/hm2,每年地膜总用量达15万吨。大量农田地膜的使用虽然提  相似文献   

5.
张春萍 《农业机械》2011,(12):46-47
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技术,是一项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的工程项目。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是利用机械对残膜进行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中残膜的积累,从而减少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保持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覆膜年限和面积不断增加,残留地膜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目前,机械回收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从对现有残膜机械化回收专利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申请时间、申请地区、专利权人类型和技术特征等方面阐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从残膜回收技术机械化的角度来分析专利失效的主要原因,可以对不同申请主体的专利失效现象进行剖析,更好地理解专利失效背后的原因。结合现有专利技术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地膜使用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大量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农田白色污染,不利于作物生长,地膜的高效、绿色和低成本回收的问题近年来受到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课题组对近年来在中国高校、研究院所以及市场上常见的残膜回收机的主要机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国内残膜回收机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结论:1)在技术方面,不局限...  相似文献   

8.
残膜清理回收机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国内外残地膜清理回收机具的现状,论述了我国残地膜回收机具的分类和特点。对典型残地膜清理回收机具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残地膜清理回收机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趋势,为残地膜清理回收机具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一、研制的目的残膜回收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长期以来,由于没有适宜的残膜回收机械,靠人工捡拾残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捡拾不干净,大部分废旧农膜并没有得到适当处理。残留地膜的回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经过项目组技术人员多年的努力,成功研制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0.
为及时回收马铃薯收获后的残膜,研制一次完成马铃薯收获与地膜回收两项作业的马铃薯残地膜回收装置.介绍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探讨输送部件的总体设计思路,为解决残膜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