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与裸根苗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在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在成活率和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在树高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立地条件变差,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距逐渐拉大,对造林成效的影响依次为:胸径成活率树高。  相似文献   

2.
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立地条件的不同,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后沟作业区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幼树树高生长量均高于裸根苗,而且,不同坡位间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存在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3.
山地丘陵区柠条播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又名小叶锦鸡儿,是巴彦淖尔市山地丘陵区造林主要树种,我们总结多年造林技术经验,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用人工穴播和机械播种造林方式,通过科学造林,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豆树3年生容器大苗和1年生容器小苗,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生长量等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限容器苗造林对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变幅分别为29.78%、18.62%和43.67%。不同立地条件对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极显著,变幅分别达到17.59%、68.29%和83.13%。不同年限容器苗和不同立地条件交互作用对造林成活率和胸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但在树高生长上无显著性差异。3年生容器大苗加良好的立地条件配置其造林效果优于1年生容器小苗加较差立地条件配置。红豆树造林对苗木和立地条件要求严格,其中立地条件对红豆树造林后的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比1年生容器小苗造林成本要低,且其树体通直、树型美观、林相整齐,效益优势显著。因此,红豆树造林宜选择3年生以上容器大苗,林地应选择中下坡、土层深1 m以上、土壤肥力条件良好的造林地。  相似文献   

5.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不同规格苦楝苗造林初期生长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寿宁县 1999年以来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苗木规格、苦楝造林方式早期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立地条件生长效果差异较大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影响生长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苗木规格。不同规格苗木造林 ,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松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3):36-39,43
通过祁连山区干旱荒坡灌木的造林试验,对野移灌木幼树苗和实生灌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栽植穴内覆盖草皮与未覆盖草皮的造林成活率,白榆截干造林成活率,土壤含水量和苗木抗旱性等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野移灌木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灌木实生苗造林,在不同栽植措施和立地条件下的成活率差异较大;覆盖草皮可提高灌木造林成活率6~9个百分点;白榆截杆、蘸泥浆造林的成活率可提高38.0个百分点;同一坡向土壤的含水量,海拔每升高100 m,平均可提高17.7%。  相似文献   

8.
利用林场常用的梭梭、沙拐枣、毛条、霸王等4种治沙造林树种的营养袋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造林模式下进行造林试验,对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种造林模式下,梭梭的成活率最高;营养袋苗的生长量呈现出补植造林>厚覆沙地造林>沙丘造林>荒沙滩地造林;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下,营养袋苗生长量呈现出...  相似文献   

9.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造成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现结合甘肃南部高寒山区造林实践经验,谈谈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选择适宜树种高寒山区造林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精心整地整地是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高低的一项主要环节。高寒山区采用先整地后造林的方法,苗木成活率明…  相似文献   

10.
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选取不同立地条件进行红松嫁接苗造林试验,分析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除了嫁接苗质量问题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以外,造林地选择和造林质量也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能保证红松嫁接苗有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立地条件及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射阳幸福大道和大丰市王竹海堤内侧两个试验样地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其造林树木生长情况作了野外调查。根据土壤含盐量和pH值,将盐城5县(市)8个试验样地划分成轻、中、重度盐渍土造林区,选取美国白蜡、弗吉尼亚栎、苏柳、七叶树等20多个树种进行造林。调查数据表明,盐城5县(市)造林平均成活率为81%,但不同立地条件树种生长情况和成活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腾冲县林业局胆扎林场高寒高湿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通过造林试验,探索丽江云杉在不同的育苗方式、不同的立地条件及不同的造林时间3种情况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采用丽江云杉裸根排苗或营养袋苗、时间5月中旬、在箭竹林或盖率>50%的灌木林地上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最高,达到了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合格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造林知识     
植树造林时需把握好以下环节,以便提高成活率。树种选择。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根据不同造林地选择适宜的树种或品种。土层薄、立地条件差的地块,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树种;土层厚、立地条件好的地块,选择效益较好的树种。苗木准备。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造林成活率。为此,造林所用苗木应根系发达,主根短且直;苗干粗壮通直,充分木质化,无徒长现象。整地方式。造林前一定要细致整地。对  相似文献   

14.
张掖市甘州区兔儿坝滩是河西走廊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地段,气候干旱,造林立地条件差,加之技术措施单一,导致多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很低,为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了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区困难立地条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顶凌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0~20个百分点,截干造林与全苗栽植相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0个百分点。因此,在干旱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综合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不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造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渭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渭北黄土高原区,选择刺槐、花椒、侧柏等造林苗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栽植方法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夏季带叶栽植或秋季截干栽植,能显著地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进四翅滨藜进行荒山引种造林试验,观察总结出四翅滨藜的生物学特性,同时针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调查分析,在石灰岩山地造林和在玄武岩山地造林成活率均达90%以上,二者成活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郑玉东  赵玉恒 《防护林科技》2012,(4):137-137,139
在松嫩平原地区,干旱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就必须采取以水为核心的抗旱造林方法。文章介绍了13种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简便且可操作性强的抗旱造林实用方法,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不同剂量土壤保水剂对青石山和砂石山2种立地条件下侧柏、刺槐植苗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土壤保水剂用量对青石山区和砂石山区刺槐植苗造林成活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造林经验.针对渭河北坡春季干旱少雨、坡度大,立地条件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该地区造林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反坡穴状整地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因受水分条件限制,往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难保证。特别是这些地区的阳坡、半阳坡、沙丘、沙地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造林就更困难。近些年来容器大苗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集水造林、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在这些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应用都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