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质山地干旱阳坡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承德县10年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石质山地干旱阳坡采取抗旱造林技术是提高干旱阳坡造林效果的唯一途径。根据当地不同立地条件选择耐干旱树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营养杯育苗造林,高分子吸水剂等综合抗旱技术措施,其效果更佳。一般处理比对照提高成活率7.02%,最高达24.6%。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抗旱造林粉、BGA激活剂、ABT生根粉和浸根造林等抗旱技术对梭梭造林的影响,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抗旱造林技术处理对造林林分保水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BGA土壤激活剂使梭梭造林林分(100 cm)土壤含水率提高53.24%;(2)抗旱造林技术对梭梭的生长差异显著,BGA土壤激活剂处理的梭梭植株高相对对照处理增长5.32 cm,枝长增长2.81 cm; (3)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梭梭造林成活率有促进作用.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粉2种处理对于对照处理成活率分别提高8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干旱沙区由于立地条件和涵水能力差,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使用"清华绿宝"抗旱保水剂对同一地区不同树种进行蘸根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显著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尤以阔叶树种更为明显,比对照提高了13.3个百分点;促进造林苗木的生长;地径增粗明显。该项技术适宜在同类地区的林业工程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抗旱保水剂对干旱荒漠区沙棘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不同类型抗旱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种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造林地土壤含水率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的产品之间差异显著.由此可见,抗旱保水剂在干旱荒漠区造林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促进干旱半干旱沙区抗旱造林的新途径,文章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对新型抗旱造林产品-"春之霖"固体水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固体水处理后不同苗木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同,但缓慢释放的固体水主要集中在植物根系附近,提高根系层含水量,明显改善苗木的水分状况,减轻水分胁迫。使用固体水的供试苗木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中沙柳和杨树的成活率分别比对照高于12.5%和14.2%。经固体水处理后的苗木净高生长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固体水附近苗木侧根分布量最多。  相似文献   

6.
冀北山区春旱严重 ,现有宜林荒山中多为干旱阳坡 ,土层薄 ,植被少 ,蒸发量大 ,水土流失严重 ,造林不易成活。因此 ,如何采取抗旱造林技术 ,提高造林成活率 ,是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步伐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19 89~ 1999年秋季 ,经历 3年的保水剂蘸根造林试验 ,1992~ 19  相似文献   

7.
通过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沙丘"双眉式"麦草方格沙障和丘间低地上分别进行梭梭、沙拐枣裸根苗浸根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造林能够稳定提高造林成活率,也可以提高植物体自身抗性,控制水分丧失,维持植物体水分平衡,延缓植物生命周期,抑制林木生长状态,延长生长期,降低造林成本,促进梭梭、沙拐枣等苗木生长发育。抗旱造林粉是干旱、半干旱沙区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温干旱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干旱、高温等自然因素对不同林分、不同栽培模式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抗旱性差异显著,在调查的3个物种中,小果油茶的抗旱性最强,普通油茶次之,腾冲油茶的抗旱性最差;不同林龄林分的抗旱性不同,1~2年生新造林分的抗旱能力明显低于3年生或以上林龄的林分,且3~4年生林分抵御夏季高温干旱的能力要强于5~7年生林分;山坡中下部造林、大苗造林、减少新造林套作经营(花生)、科学覆膜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新造林的抗旱能力,加强修剪和抚育管理是改善油茶成林和老林抗旱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今后的油茶生产过程中,应从油茶育种、育苗、造林和栽培管理一系列环节出发,研究形成一整套油茶抗旱栽培的技术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油茶抗旱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梭梭造林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通过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沙丘"双眉式"麦草方格沙障上进行梭梭裸根苗浸根法造林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植物体自身抗性,控制水分丧失,维持植物体水分平衡,延缓植物生命周期,抑制林木生长状态,降低造林成本,促进梭梭生长发育.因此,抗旱造林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已成...  相似文献   

10.
提高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来对怀安县干旱阳坡的造林结果观察表明,对石质山地干旱阳坡造林采取抗旱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唯一途经。抗旱措施除选择耐干旱瘠薄树种外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容器苗造林及高吸水性保水剂等都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郑玉东  赵玉恒 《防护林科技》2012,(4):137-137,139
在松嫩平原地区,干旱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就必须采取以水为核心的抗旱造林方法。文章介绍了13种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简便且可操作性强的抗旱造林实用方法,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应用新型的抗旱保水造林材料——GA激活剂在干旱石质山地中进行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GA激活剂进行的3个树种的造林效果,平均成活率比对照提高了5%~28%,其中,刺槐、火炬树、黄栌应用2kg GA激活剂的效果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4%、37.1%、4.8%,使用1kg GA激活剂的刺槐和火炬树分别提高了5%和19.3%。适宜用量的GA激活剂具有较明显的保水作用,经过4个月后,在0~20cm层次中,GA激活剂处理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是对照的1.8倍,在20~40cm层次中是对照的近0.5倍。在GA激活剂的使用上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选择用量与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土壤也非常贫瘠,这些地区常年少雨,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根据多年来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绿化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集水技术、栽植技术等抗旱措施以及抗旱配套技术措施如DJS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和地膜覆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在陵川县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总结出石质山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从选择抗旱适生的乡土树种、培育优质耐旱的良种壮苗、适地适树、推广运用抗旱造林技术4个方面阐述了石质山区干旱阳坡抗旱造林技术,对开展石质山区干旱阳坡造林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石灰岩山地香椿低产低效林改造黄连木、连翘混交林过程中,应用综合抗旱造林技术,栽植2年后黄连木、连翘混交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6.1%,比对照林提高了47.1%。黄连木平均地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增长率分别比对照林提高了23.81%、5.56%、0.86%、39.30%;连翘平均树高、冠幅、枝条长度增长率比对照林分别提高了22.01%、34.56%、26.83%;2年生连翘单株结实量达到了0.21 kg,比对照林提高了50%。试验证明,综合抗旱造林技术在原有植被生长胁迫环境下,仍然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贫瘠的石灰岩山地黄连木、连翘的成活率、生长量和连翘结实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造林试验证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治沙造林时加入"春之霖"固体水,可以解决土壤水分消耗期水分供应不足的问题,在土壤水分最严重的胁迫时期林木能够保持林木存活的最低含水量,提高成活率,促进苗木正常生长.沙柳加入固体水处理后,造林成活率达到95.3%,比对照区提高14个百分点;杨柴加入固体水处理后,造林成活率达到91.1%,比对照区提高7.3个百分点;大白柠条的造林成活率比对照区提高12个百分点.固体水处理还可以提高造林苗木的高生长量和生物量.施用固体水处理后,沙柳当年的生物量达到243.16 g,为对照区的3.3倍.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制约太行山区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在造林生产中应用抗旱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苗木成活率,实现一次造林成功。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抗旱技术,和广大林业生产者共同探讨抗旱技术在造林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西部樟子松抗旱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科尔沁沙地西部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翁牛特旗玉田皋乡进行了一系列樟子松抗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用3-5年生容器苗,采取局部块状整地,坐水打浆栽植,施用ABT生根粉,保水剂、覆盖地膜,培越冬防护土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幼树根系主要分布土层(15-50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25%-60%,成活率和保存率达85%以上,比对照提高15%-30%。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侧柏抗旱造林综合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深栽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最大。春季造林的最佳措施为深栽10cm、半截干、三块石覆盖;雨季造林的最佳措施为深栽10cm、蘸施0.1%的抗旱剂、半截干。春季和雨季造林成活率分别比同期对照提高22%和16%。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地区天气高温多风,降雨量推迟或减少,干旱情况十分突出,严重威胁着春季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因此,造林工作中应大力推广切实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科学设计整地方式、提高土壤墒情,选用适生抗旱树种,适当的栽植技术,合理的维持苗木保水措施,严防苗木失水,加大管护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效。1整地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讲求实效,在干旱地分别采用鱼鳞坑、反坡梯田、水平沟、水平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