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Sylvatest-Duo超声波检测仪对健康杉木材和含有不同孔洞缺陷尺寸的杉木材进行测试,得到超声波传播速度与不同孔洞直径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超声波在杉木健康材中的径向传播速度范围为1 423~1 672 m/s;杉木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径向传播速度会明显降低;通过对超声波传播速度与缺陷直径大小的回归,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决定系数0.8;采用指数函数模型和线性函数模型对缺陷大小与超声波传播速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缺陷理想回归模型不同。  相似文献   

2.
冻结状态下应力波在长白落叶松立木中传播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冬季活立木健康检测和伐后原木内部缺陷无损检测,该文在冻结状态下,研究了应力波在长白落叶松活立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照条件对含水率及应力波在活立木中传播速度的影响。在室外温度0℃以下,利用FAKOPP Microsecond Timer等仪器测试了应力波在30棵树干通直且无缺陷的长白落叶松活立木中的纵向和径向传播速度。经过软件包SPSS统计分析,得出阴阳两面应力波的纵向传播速度分别为4 238.7和4 210.6 m/s,径向传播速度均值为1 834.5 m/s。同时,利用成对t检验法分析了光照条件对含水率及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纵向传播速度的影响,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①光照条件对含水率和应力波纵向传播速度有一定的影响,阴面含水率均值比阳面含水率均值低约1.6%,阴面应力波纵向传播速度均值比阳面的高约28.1 m/s。②含水率与应力波纵向传播速度呈显著负相关,阴阳两面的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91。含水率每增加1%,阴阳两面应力波的纵向传播速度分别减小25.1和 22.9 m/s。   相似文献   

3.
对红枣进行无损检测并分级有助于了解红枣的品质和提高其商品价值,通过找出红枣品质参数与声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红枣品质进行评价并分级。结果表明,超声波在红枣中的传播速度随硬度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含糖量的增加而减小;根据红枣的含水率和总含糖量与超声波声速的关系,红枣等级与超声波声速关系为超声波在红枣中的传播速度在330 m/s以下,其红枣为一级果,传播速度在330 m/s至345 m/s之间红枣为二级果;传播速度在345 m/s至361 m/s之间为三级果。  相似文献   

4.
金花茶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金花茶盆栽幼苗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遮阴的条件下,幼苗夏季光合作用有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08:00,其净光合速率为3.38μmol/(m2·s);2)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分别为476.46和6.13μmol/(m2·s),是一种典型的阴生植物;3)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湿度为50%~60%的条件下,光合能力为12.58~13.50μmol/(m2·s),CO2浓度在25~1000μmol/mol的范围内,其净光合速率随浓度升高而显著上升,CO2饱和点约为1500.00μmol/mol,CO2补偿点为99.48μmol/mol,最大羧化效率为0.0118;4)幼苗喜热,在35℃下净光合速率最高,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适应40℃的高温条件。5)幼苗不耐干旱,即使轻度水分亏缺也会抑制其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树和部分城市大树的树干内部,经常有空洞、腐朽等影响树木健康和安全性的缺陷存在。以筛查古树和城市大树树干内部缺陷为目标,测定了北京地区几种常见树种的古树和城市大树健康树干的多个径向应力波波速,对每个树种的应力波波速测量值进行了正态统计分析,基于95%置信水平原则确定了用于判别树干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的应力波临界波速值,进而形成了用于树干内部缺陷筛查的应力波临界波速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北京地区8种常见古树及城市大树油松、白皮松、侧柏、桧柏、刺槐、英桐、美桐和银杏的树干径向应力波临界波速值分别为1 225、1 394、1 620、1 864、2 055、1 639、1 485、1 728 m·s-1。树干内部缺陷筛查验证性试验表明,形成的应力波临界波速确定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引发溶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吸水树脂,研究了吸水树脂中丙烯酰胺用量、辐射剂量、颗粒大小、表面处理对树脂吸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酰胺用量为12.5%(m/m)、辐射剂量为3.5KGy、颗粒大小为31.8~127 mm、表面处理剂用量为0.5%(m/m)时,可制备吸蒸馏水速率为140 s,吸0.9%(m/m)的氯化钠溶液速率为80 s的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7.
向见  何博 《现代农业科技》2014,(22):141-142
活立木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有超声波、应力波等,其中应力波检测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它通过测量应力波在木质内的传播速度,根据不同速度判断木质损伤状况。该文通过PiCUS Sonic Tomograph应力波检测仪对桂花树进行检测,探明了桂花树干内部腐损程度与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声应力波在桂花树内的传播时间增加,传播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井窖内部空气受外界气流的影响及井窖维持适宜水热条件的机制,通过建立未移栽作物条件下井窖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分析在1.50、2.70和3.90m/s近地表风速条件下,对井窖内部空气流速和流向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试验验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近地表风速设为1.50、2.70和3.90m/s时,模拟的井窖纵切面平均空气流速分别为0.25、0.48和0.72m/s,井窖内的平均空气流速较近地表下降81.54%~83.34%;近地表风向由右向左时,井窖内纵切面的空气呈逆时针流动。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井窖内空气流速与地表风速成线性相关,模拟方程为y=0.220 9 x-0.176(R2=0.925 3);近地表风速为2.70m/s时,井窖内实测空气流速为0.42m/s,模拟值为0.48m/s。井窖内部空气受外界大气扰动较弱,减少热量和水分向外散失,有利于保持烟苗生长适宜的水热条件。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沙棘混交林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混交林和小叶杨纯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林分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沙棘混交林与小叶杨纯林相比,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能有效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林分生物量为40.442 t/ hm2,小叶杨纯林的生物量为20.710 t/hm2,混交林是纯林的1.95倍;小叶杨、沙棘混交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越南安息香的地理分布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越南安息香在我国的天然与人工分布及其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越南安息香零星分布于我国北纬21°28’48”~2939’00”,东经98°39’00”~118°09’36”,生境片段化严重,种群内个体数量少或为孤立木;通过人工引种栽培,目前其分布的最北端为北纬30°11’24”;在云南和贵州分布区,越南安息香多分布于海拔1000~2000m;在中东部分布区,集中分布于200~1000m,偶见于〈200m的低海拔地区。根据天然分布区的气象资料,总结出越南安息香对温度、光照和水分等气候指标的需求特点。在引种栽培基础上,结合分布北缘和特殊分布点的气候特征,推出越南安息香潜在的适宜生长区,井提出引种驯化的首选种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两种干扰模式(未择伐、择伐)下紫椴次生林中枯立木和活立木的数量及空间结构特征,探究林分生长状态、演替过程以及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紫椴次生林的生长、保护以及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活立木、枯立木物种组成、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结果(1)在择伐林分中,紫椴和色木槭以及其他活立木占优势地位的树种在枯立木中也同样占优势地位,而未择伐林分中,紫椴在活立木和枯立木中占优势,但色木槭只在活立木中占优势,枯立木中并不多见。(2)两个林分中小径阶的活立木和枯立木均占优势,径阶结构均大致呈倒J型。两个林分活立木高度级结构大致呈左偏山峰状,而枯立木大致呈倒J型,小个体枯立木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可以分析出两个林分枯立木形成主要的原因是林木间竞争。(3)由空间结构参数三元分析可知,两个林分中呈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占优势的活立木较多。而大多数枯立木处于随机分布、劣势状态,且周围林木均为其他树种或仅有1株为同树种。(4)通过枯立木结构参数四元分布可知,两个林分枯立木总体呈现随机分布,具有很强的种间混交,且大小分化很明显。四元分布能反映出该状态下的枯立木周围存在3 ~ 4株活立木。【结论】 以上信息进一步说明林木种间竞争是该种林分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分析了2种紫椴次生林活立木及枯立木空间结构及数量特征,不仅可以探究该类型次生林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也为其保护和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枯立木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枯立木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0.9 hm2的常绿阔叶林样地共有枯立木59株,27种,分属于16科23属。优势科为山茶科、壳斗科、大戟科和樟科。白锥、马尾松、红背锥、黄樟、青檀的重要值之和占样地枯立木总重要值的60%以上。(2)不同保护条件下,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枯立木数量特征表现不一,并非保护程度越高枯立木数量优势越明显。受保护条件最弱的试验区枯立木丰富度、多度、总胸高断面积和径级结构都最小,保护条件较好的缓冲区和核心区枯立木径阶分配比较均匀,但缓冲区枯立木的总胸高断面积却比核心区的多。(3)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和指示种分析揭示,枯立木对群落生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不同保护条件下有不同的枯立木指示种(P<0.0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土壤化学性质与红松活立木腐朽之间的关系,选取了18 株腐朽和9 株健康的成熟龄红松活立木为试 验样木,对每株样木距离地面40 ~50 cm 处的一个横截面用Resistograph 阻抗仪进行检测,确定腐朽情况。从每株 样木根部取土样200 g,测定pH、有机质、全N、水解N、全P、速效P、全K 和速效K 含量8 项指标。对土壤各项化学 指标与活立木腐朽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成熟龄红松活立木腐朽程度与立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 显著正相关(R2 =0.615,P =0.007),与pH 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pH=5.58 时腐朽程度最高,pH 远离该值时 腐朽程度降低。健康样木立地土壤中全N、水解N 和速效P 含量的整体水平显著高于腐朽样木立地土壤,可能是 由于过高的N 和P 元素含量抑制了木腐菌的生长,使活立木不易腐朽。建立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包括土壤 pH、有机质和全N 含量3 个自变量(R2 =0.758,P﹤0.01),相关程度较高,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地区不同桉树人工林树种生长应变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选择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尾巨桉、尾叶桉、大花序桉、粗皮桉和园角桉等5种桉树人工林树种,对不同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的生长应变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间,由圆周4个方向测量的活立木生长应变平均值差异显著;而活立木同一高度的不同方向,生长应变差异不显著.②大花序桉在5种树种中具有最低的生长应变水平;而尾叶桉生长应变水平最高.③各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之间生长应变水平差异不显著.④各树种不同高度间生长应变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人工落叶松立木材积核算系统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林业生产过程中,森林资源立木单株材积的手工查表方式的单一性,建立基于黑龙江地方标准的森林林木单株材积核算系统,为林业生产提供了一个快速获取单株材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G IS模式管理方式,利用标准地的单株材积之和核算某一区域的整体蓄积量,实现调查成果的G IS化集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出一种智能手机单目视觉下的多株立木高度提取方法。  方法  该方法以智能手机为采集设备,利用Graph Cut 算法对输入的立木图像进行分割定位,实现单幅图像中多株立木轮廓的自动获取;再通过智能手机相机对摄像头进行标定,从而基于几何相似法获取智能手机相机图像的深度信息。在不同角度下拍摄标靶,进行深度提取模型的精度优化,进而确定信息提取的最优方位。同时,结合高精度陀螺仪获取相机俯视角,根据提取的深度信息和相机俯视角实现非接触条件下的多株立木高度测量。  结果  使用型号为MI 2S的小米智能手机为试验设备,在本方法中的立木高度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试验中最高相对误差为2.45%,树高测量精度可达97.55%。  结论  基于智能手机单目视觉下的立木高度提取方法精确度高、操作简便,能够有效满足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对于树高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应力波在美国红松立木中传播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应力波在立木中的传播机理,本试验用3根新砍伐的美国红松原木来模拟立木,用FAKOPP应力波微秒计测量不同横截面上各个网格节点处的应力波到达时间。结果表明:1)在原木中纵截面上,应力波传播时间等值线在开始阶段为倾斜曲线;随着距离的增大,等值线倾斜度逐渐减小,直至最后与原木长度方向近似垂直。2)应力波到达同一个横截面各部位的时间差与传播距离和原木直径有关,传播距离越长,时间差越小;原木直径越小,时间差越小。3)应力波在中纵截面上,原木表层的传播距离与传播时间之间有很好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立木枝干直径自动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立木枝干直径是智能型立木整枝机器人工作的重要工作参数.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的立木枝干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已知大小的标定尺简化无线性畸变CCD摄像机标定过程.首先,将标定尺与被测立木紧贴在一起并通过CCD摄像机获取它们的图像;其次,从图像中通过二次模板匹配方法检测标定尺并统计标定尺像素数;然后,计算出图像每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尺寸;第四,通过立木枝杈点检测分离出树干和树枝;最后,将统计立木枝干直径的像素数与每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尺寸相乘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立木枝干直径.该文测量了12组立木枝干的直径,平均绝对误差为0.67 cm,平均相对误差为1.9%.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视觉的立木枝干直径自动测量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解决智能型立木整枝机器人中的立木枝干自动测量问题,但是该方法在进行复杂背景立木枝干直径测量时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天然林红松活立木腐朽规律,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建立的30hm2固定样地内,选取26个20m×20m的具有不同立地条件的样方。目测观察并记录了样方内129棵红松活立木的腐朽缺陷外部表征指标,包括腐朽节、树瘤、溃伤、朽枝、空洞、子实体等6种,统计了各指标出现的频次、位置和尺寸等信息,并据此估计了调查样方内红松活立木的腐朽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腐朽率与坡度、坡向、坡位、海拔的关系,重点讨论了腐朽率与胸径(树龄)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活立木腐朽外部表征指标能够有效判定林地活立木腐朽状况,这为野外快速估计活立木腐朽程度提供了基础;立地环境因子对红松活立木腐朽率有影响,坡度与腐朽率呈显著负相关,坡向与腐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坡位和海拔与腐朽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红松活立木腐朽率与胸径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当红松胸径超过60cm(估测树龄230年)时,其腐朽率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