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欧鳗“狂游症”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国内首次较系统报告了欧鳗“狂游症”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和防治方法,同时在国内外首次报告了侵袭欧鳗脑部的该病的致病原,这对今后深入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例欧鳗拟指环虫病的诊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8月我省仙游县某鳗场养殖的欧鳗因严重感染拟指环虫病,且继发拟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出现死亡,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诊治全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鳗用阿苯达唑制剂的研制过程及其临床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月桂醇硫酸钠作增溶剂对阿苯达唑的增溶量超过99.8%;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鳗用阿苯达唑制剂对欧鳗拟指环虫病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欧鳗寄生虫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罗源湾欧鳗海水网箱养殖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 1997年夏季罗源湾欧鳗养殖区发生的流行性病害调查情况 ,对该区域欧鳗病害发生的原因及海区生态环境对欧鳗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欧鳗“狂游症”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永泰、山东和诏安欧鳗养殖场患“狂游症”的鳗鱼脑组织内,分离出弹状病毒样病毒。用病鳗脑组织匀浆液、经肌内和口腔人工接种,感染健康欧鳗获得成功。表明该弹状病毒是欧鳗“狂游症”的致病原,并能经口腔行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广东等地区,欧鳗的养殖方式实现了从水泥池的集约化精养向网箱养殖、土池大面积生态养殖的转变,力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后者养殖过程中,存在着病害难以控制的弊端,尤其是欧鳗脱粘败血综合症,可造成大量鳗鱼死亡,经济损失惨重。如何有效防治脱粘败血综合症?笔者在多年的技术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有效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1病因欧鳗脱粘败血综合症多发生在夏、秋高温期间,由于水质恶化以及挑选、搬运等操作过程中损伤,鳗鱼体质下降而引起的,病原菌是:非01群霍乱弧菌、嗜水性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7.
欧鳗养殖在我国已有10年多的时间,养殖水环境不断恶化给养殖户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如何进行健康养殖、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是养殖户面临的主要问题。浅析欧鳗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在患有“狂游症”的欧鳗脑细胞中发现一种弹状病毒,该病毒颗粒只存在于细胞浆中,大小约50-80nm×100-250nm,具有囊膜,囊膜外附有纤突,可造成宿主细胞肿胀和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它是欧鳗“狂游症”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995年,福鼎市城郊办起精养鳗场6个,土池鳗场2个,其中养殖欧洲鳗的有6个场。1996年7、8、9月,因高温、干旱和台风的影响,6个欧鳗场先后暴发“狂奔症”而垮场。现将我们对“狂奔症”的发生及研究情况作如下介绍。1发病情况6个欧鳗场分布于城郊三条溪域...  相似文献   

10.
梅景良  黄一帆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12):1353-1359
研究了由茵陈、龙胆、甘草、大黄及栀子组成的中药制剂保肝解毒汤对实验性肝病欧鳗血清转氨酶、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健康组欧鳗养于清水中,4个处理组先暴露于0.12mg/LCu^2+溶液4d,其中一组作为阳性空白对照组不治疗,其余3组为中药治疗组,即保肝解毒汤治疗低剂量组(200mg/L)、保肝解毒汤治疗高剂量组(400mg/L)和降酶灵(所含成分为五昧子)治疗对照组(100mg/L),分别在水和相应药液中处理4d。结果显示:阳性空白对照组欧鳗与健康组相比,血清转氨酶AST、AL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抗氧化酶CAT、GSH-Px活性受抑制(P〈0.01),SOD活性受诱导(P〈0.05)。各治疗组与阳性空白对照组相比,AST、ALT活性回落明显(Pd0.01);CAT、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并接近或超过健康组水平;SOD活性则在已有明显升高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增强,其中以治疗低剂量组和治疗对照组最为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该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及恢复肝功能作用,可用于治疗欧鳗的中毒性肝病。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周龄SPF级SD大鼠胰腺自发性病变的种类及其病变发生率,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背景资料。收集3年安评试验中11、19、31周龄试验对照组大鼠胰腺制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SD大鼠胰腺病变的种类及组织形态学特点,并统计其病变发生率。结果显示,大鼠胰腺主要出现了以下病变:①单核细胞浸润:11周龄大鼠该病变的总体发生率为0.6%,其中雌性为0,雄性为1.25%;19周龄大鼠该病变的总体发生率为1.0%,其中雌性为1.0%,雄性为1.0%;31周龄大鼠该病变的总体发生率为1.0%,其中雌性为0,雄性为1.96%。②腺泡细胞空泡变性:11周龄大鼠未观察到该病变的发生;19周龄大鼠该病变的总体发生率为1.0%,其中雌性为0,雄性为2.0%;31周龄大鼠该病变的总体发生率为3%,其中雌性为2.1%,雄性为3.9%。③腺泡细胞萎缩、腺管增生:11周龄大鼠未观察到该病变的发生;19周龄大鼠该病变的总体发生率为0.5%,其中雌性为0,雄性为1.0%;31周龄大鼠该病变的总体发生率为3.0%,其中雌性为1.0%,雄性为4.9%。结果表明,SPF级大鼠胰腺可发生单核细胞浸润、腺泡细胞空泡变性、腺泡细胞萎缩及腺管增生等自发性病变,且病变发生率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规模化奶牛场产奶牛和育成牛粪中污染因子进行了四季监测,结果表明,鲜粪中含水率两类牛群夏季最高、春季最低;风干粪样中,除产奶牛夏季全氮和全磷外,产奶牛和育成牛5项检测指标及其年均值的季节变化规律均保持一致,即有机质>全氮>全磷>锌>铜;两类牛群全磷含量夏季最高、秋季最低,有机质含量春季最高、夏季最低,铜和锌含量夏季均最低;产奶牛全氮含量夏季最低、春季最高,铜含量春季最高,锌含量冬季最高;育成牛全氮含量夏季最高、秋季最低,铜含量秋季最高,锌含量春季最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奶牛养殖小区育成牛粪中污染因子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育成牛鲜粪中含水率春季最低,冬季最高;风干粪样中,除夏季全氮和全磷顺序颠倒外,五项检测指标及其年均值的季节变化规律均保持一致,即有机质〉全氮〉全磷〉锌〉铜;育成牛全氮含量夏季最低、冬季最高,全磷含量秋季最低、夏季最高,有机质含量夏季最低、秋季最高,铜含量夏季最低、春季最高,锌含量春季最低、夏季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明犬子宫和卵巢在正常发情期与患子宫蓄脓时,其组织结构及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表达的变化特征。应用Masson’s、VVG、PAS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乏情期、发情期、患子宫蓄脓时犬子宫及卵巢的组织结构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LF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正常发情期犬:乏情期、发情期子宫内膜肌层厚度比分别为0.762 0、0.924 3;乏情期子宫固有层中胶原纤维含量大于发情期,发情期卵巢中胶原纤维含量大于乏情期;子宫血管层及卵巢血管内弹性膜清晰完整;子宫腺在乏情期时浅层管腔小,深层较大、腺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及管腔内PAS阳性反应较强,发情期子宫腺管腔变大、腺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上皮细胞及管腔内有PAS阳性反应;子宫黏膜上皮在乏情期和发情期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但胞核位置不同,乏情期胞核位于中央,发情期胞核位于顶部。患子宫蓄脓犬:子宫内膜肌层厚度比为1.615 0;子宫固有层和卵巢中胶原纤维含量少于正常发情期;子宫腺管腔大,且形状不规则,管腔内有炎性细胞浸润,腺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有淋巴细胞位于基膜,上皮细胞及管腔内PAS阳性反应较弱;子宫血管层及卵巢血管内弹性膜较正常发情期变薄,且有断裂现象;子宫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胞核位于基底。LF在乏情期子宫腺上皮和卵巢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发情期,而在子宫黏膜上皮中发情期的表达水平高于乏情期。患子宫蓄脓时犬子宫和卵巢中LF的表达水平均较低。综上表明,犬正常发情期与患子宫蓄脓时的子宫和卵巢组织结构特点显著不同,LF的表达水平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芪板青颗粒中绿原酸、咖啡酸和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测定绿原酸和咖啡酸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 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磷酸溶液-乙腈(92∶8,V∶V),进样量10μL,柱温30℃,流速为1.0 m L/min,在190 nm~400 nm范围进行扫描,记录327 nm色谱图;测定黄芪甲苷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 5μm 4.6 mm×250 mm色谱柱,进样量10μL,漂移管温度35℃,雾化器温度35℃,气流速度1.2 L/min,流动相为水-乙腈(65∶35,V∶V),柱温30℃,流速1.0 m L/min。绿原酸在3.611~72.23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7.1%;咖啡酸在3.060~61.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6.2%;黄芪甲苷在1.0~10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适用于芪板青颗粒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lerance of a treatment protocol for anxiety-related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in cats.
Design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clinical response in cats diagnosed with anxiety-related 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to a treatment regimen that included clomipramine and behaviour modification.
Procedure The study group of 11 cats was acquired through referral. A detailed behavioural and clinical history was obtained. Presenting signs were urine spraying in seven cases, overgrooming in three and excessive vocalisation in one. Clomipramine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once daily. The mean starting dose was 0.4 mg/kg. If necessary, the dose wa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response of each cat. A behaviour modification program was designed and the owner instructed on its implementation. Cats were to continue on medication for at least 1 month after clinical signs disappeared, then medication withdrawal was to be attempted by decreasing the clomipramine dose progressively at weekly intervals while the behaviour modification program continued.
Results In all cases the presenting clinical sign was largely improved or disappeared. One cat was removed from the study by the owner. Four cats became lethargic at higher doses, but this resolved when the clomipramine dose was reduced. The average maintenance dosage was 0.3 mg/kg once daily. Clomipramine withdrawal was attempted in two cases: the behaviour returned in one case and the medication was reinstated at 0.3 mg/kg twice daily.
Conclusion Clomipramine was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 signs of anxiety-related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in 10 of 10 assessable cases when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behaviour modification. Clomipramine was well tolerated.  相似文献   

17.
青海海南州土-草-畜系统中钼、硒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土壤和牧草中钼浓度秋季最高;血清中钼浓度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最高,夏季最低;被毛中钼浓度夏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和秋季(P<0.01);日摄入量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秋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P<0.01).土壤和被毛中硒浓度在三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牧草硒夏季最高;绵羊血清硒冬春季显著低于秋季(P<0.05);被毛中硒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硒的日摄入量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秋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P<0.0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宁夏地区肉牛和奶牛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3年-2015年采集自宁夏地区肉牛主要养殖区的57个肉牛场886份血清和奶牛主要养殖区的39个奶牛场1 088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013年抽检的16个奶牛场阳性率为32.17%(148/460),场群阳性率100%(16/16);2014年抽检的银川地区12个奶牛场,阳性率为26.52%(61/230),场群阳性率100%(12/12);2015年抽检的11个奶牛场,阳性率为44.97%(179/398),场群阳性率100%(11/11);2014年阳性率较2013年和2015年低,2015年最高,2013年与2014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2015年与2013年和2014年的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2013年抽检的19个肉牛场,阳性率为7.26%(18/248),场群阳性率为26.32%(5/19);2014年抽检的38个肉牛场,阳性率为5.02%(32/638),场群阳性率为50%(19/38);2014年较2013年的阳性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部分地区和肉牛场未检测到牛支原体阳性血清.上述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奶牛养殖场牛支原体感染状况较为严重,应引起养殖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灌区和旱作区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域的苜蓿地土壤全氮(TSN)、有机碳(SOC)、容重、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灌区SOC含量均高于旱作区,在90~100cm土层其含量与旱作区差值最大,达3.41g/kg。在0~100cm灌区SOC含量为6.81~12.49g/kg,均值为9.25g/kg,比旱作区高22%。旱作区TS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含量在(1.03±0.01)~(0.44±0.04)g/kg。在0~30cm灌区TSN含量相对较稳定,差异不显著(P0.05),在30~60cm剖面全氮含量急剧下降,70~100cm含量变化较为稳定,TSN含量维持在(0.66±0.01)g/kg。旱作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在0~60cm变化不显著(P0.05),0~100cm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4.437±1.124)%,灌区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6.025±2.02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旱作区和灌区苜蓿地土壤容重均呈现依次增大的分布规律,旱作区最大值为(1.421±0.034)g/cm,比最小值高出17.5%,灌区最大值(1.332±0.017)g/cm,比最小值高出11.3%.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牦牛PLIN2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发情时期的卵巢的相关性。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普通牛序列,设计克隆引物,经RT-PCR扩增得到牦牛PLIN2基因序列。RT-PCR检测PLIN2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卵巢不同发情时期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牦牛PLIN2基因的编码区长为1 353 bp,共编码450个氨基酸,为无跨膜结构的非分泌蛋白。与GenBank中已知的普通牛序列同源性达到99.4%,表明PLIN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当保守。在牦牛的各个组织中PLIN2分布广泛,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卵巢、乳腺、胃和肾脏中相对较多,而肺脏中几乎没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卵巢的不同发情时期PLIN2都有表达,且在黄体期的表达量最高,表明PLIN2基因在牦牛发情周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