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菇是我省栽培面积最大的食用菌,因栽培的主料棉子壳货紧价扬,我们从1995年开始进行玉米芯种平菇试验,现将其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1菌种制作 ①品种选择:经几年对比试验,筛选出了三个较适合玉米芯料生长的品种,这三个品种是9204(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和江都792、江都109(引自江都天达食用菌所)。②原种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石膏、磷肥各1%,克霉灵0.1%。③栽培种配方:a.棉子壳88%,麸皮10%,石膏、磷肥各1%,克霉灵  相似文献   

2.
现在许多地区都在从事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开发工作.液体菌种可代替斜面母种用于原种生产,也可代替原种用于栽培种生产.用液体菌种培养的原种,生活力强,上下菌龄一致;用于接种栽培种,定植快,污染率低.培养液体菌种,周期短,可连续多次扩大培养,对生长速度、菌种质量均无不良影响.笔者对液体菌种作了多次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内容为液体菌种的培养、接种栽培种和栽培.实验结果表明:①用液体菌种栽培的产量低于固体菌种栽培的15~20%;②菇个体小于正常菇,菇盖不能完全张开,菇色不如平常;③菇潮要少1~2次;④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栽培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平菇栽培遍及全国各地。随着生产的发展,菌种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增加,除常见的菌种退化、老化和污染外,从1982年开始陆续不断地出现菌种“干散”现象,且有日渐加重的趋势。自1982年秋至1987年春,笔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初报如下: 一、干散症状 1.外观:这一症状只发生在原种和栽培种中。在菌种生长过程中,除生长带(一般1-1.5cm)外,整个菌种外观干散,菌种色泽由生长带向上渐度暗淡。菌丝纤细、稀疏、暗淡、干瘪。菌丝体  相似文献   

4.
在食用菌栽培中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杂菌污染 ,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防止杂菌污染 ,常需在培养料中加入化学药剂 ,这些化学药剂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 ,可能会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为此作者开展了多菌灵、石灰 2种常规消毒药物对食用菌栽培中较常见的 5种霉菌 (根霉、木霉、曲霉、青霉、毛霉 )的抑菌浓度和效果的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种 霉菌为根霉 (Rhizopus)、木霉(Trichodermaspp .)、曲霉 (Aspergillus)、青霉(Pericilliumspp .)、毛霉 (Mucor)各 1个菌株 ,由塔里木农垦大学食用菌研究所自行分离鉴定。1…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菌种培养基配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针菇生产中,往往会碰到母种或原种在瓶内过早出现子实体、菌丝老化、影响产量,为了促进菌丝生长延缓菌种老化,作者从改变菌种培养料配方着手,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供试菌株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经栽培后进行组织分离得到试管种。  相似文献   

6.
在香菇菌种制作和生产栽培过程中,由于绿色木霉、毛霉和链孢霉等杂菌的危害,导致成活率下降,甚三菌种成批报废,栽培袋无法出菇。近两年,杂菌的污染更为严重,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受到限制。了解杂菌的防治方法,对食用菌的兴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总结出了杂菌综合防治的几项措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 杂菌容易在高温(25~30℃)、高湿(80%~90%)的环境下发生,在栽培中尽量避开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应安排在春、秋两季晴天的上午进行接种较为保险。 (二)选择优良菌种和培养料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的品种。菌龄以菌丝长满瓶底5天左右最适宜,菌丝生长均匀、粗壮、绒毛多、色泽洁白、未扭结成原基有鲜菇香味,杜绝使用带杂的菌种。木屑、棉子壳、麦麸等原料要新鲜、优质、无霉变,培养料,配方适宜,含水量适当(50%~55%)。  相似文献   

7.
王德芝  张水成 《食用菌》2003,25(5):17-18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 ,菌种需求量也迅速增加。除一些专业的菌种生产厂外 ,许多食用菌生产农户也进行菌种生产 ,尤其是二、三级菌种的生产。很多生产农户由于设备简陋 ,生产技术落后 ,在菌种制作中出现很多问题 ,给食用菌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菌种制作中教学和科研的经验 ,并结合对一些农户菌种生产的调查与总结 ,就食用菌菌种制作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简述如下 :1 菌种培养料变酸发臭 菌种培养料装袋灭菌接入菌种 (一级种或二级种 ) ,几天后菌袋内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菌丝生长受抑制或停止生长。其主要原因 :①…  相似文献   

8.
王作东  刘文华 《食用菌》2003,25(3):38-38
杏鲍菇肉质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口感好的珍稀食用菌。我所经过多次试验以及大批量生产,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地区的栽培技术,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根据杏鲍菇生长条件,在我地区可安排在春季1月末~2月初和秋季8月末~9月初生产栽培袋较为适宜。2 备种和备料 根据生产安排,提前准备菌种,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采用小麦(或玉米粒)石膏培养基,原种直接用于栽培袋生产。栽培料配方:木屑50%,棉子壳21%,麦麸20%,玉米粉7%、石膏1.5%,石灰0.5%。含水量65%~66%。要求培养料新鲜无霉变,木屑为粗木屑。  相似文献   

9.
答读者     
怎样防止菌种结块? 答:原种或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菌丝徒长结块的现象,这是由于菌种本身的气生菌丝生长过于旺盛,培养料过熟,过湿,以及培养室空气温度过大所造成的。防止的方法:移植母种时少挑些气生菌丝,多挑些基内菌丝;培养料要适当偏生、偏干些;降低室内的湿度。菌种培养料不转色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鸡腿菇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志军 《食用菌》2001,23(4):36-37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因其原料来源广,栽培工艺简单,周期短,产量高,并具色、香、味、形均优而受青睐,发展较为迅速。但在栽培过程中往往忽视对病害的预防,造成不必要损失。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将栽培鸡腿菇中所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绿色木霉 绿色木霉为食用菌生产常见杂菌。在鸡腿菇栽培中可污染菌种、培养料和子实体。侵染初期为白色、棉絮状,而后从中间出现淡绿色粉孢子,并逐渐扩大色泽加深。子实体被侵染时,开始在菌盖处形成一团棉絮状菌丝,菌盖逐渐腐烂,并向下蔓延至基部。 防洽方法:①严防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杭州地区珍稀食用菌姬菇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生产上普遍存在姬菇品种单一、产量不稳、品质欠佳等问题,菇农们迫切希望寻找出适合本地栽培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栽品种。2008年,我们引进了4个姬菇新品种,与杭州市余杭区虹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组织分离的黑姬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菌株。姬菇3108、冀农11号(江苏江都天达食用菌研究所)、姬菇新39(杭州石桥菌种场)、姬菇8号(江苏高邮科学食用菌研究所),以黑姬菇为对照。(2)培养料配方。棉籽壳92%、麸皮5.6%、进口复合肥(N∶P∶K=15∶15∶15)0.4%、石灰2%,料水比1∶1.35。1.2试验方法试验在杭州余杭虹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中的大户陈土云食用菌栽培大棚内进行。采用常规常压灭菌,冷却接种,在自然条件下发菌生长。各参试菌株经纯化分离后得首代母种,接5瓶原种,用袋栽法继续扩繁栽培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规模30袋,设黑姬菇为对照。用生物统计法计算各菌株生物学效率。(1)菌丝生长速度测定。在接种箱内将大小相同的菌种接到灭过菌的菌包中,将菌包放在发菌室内室温下发菌,记录菌种块的萌发时间,测定24小时菌丝...  相似文献   

12.
栽培种管理应是菌种管理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食用菌生产中 ,母种、原种、栽培种各有其不同的功能 ,混淆各类菌种的功能 ,忽视对栽培种的管理 ,会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菌种管理体制中应当以栽培种的质量控制为菌种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13.
秀珍菇的袋栽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改变一些传统食用菌品种经济效益下降的状况。我站引进了秀珍菇这一新品种,它属于侧耳属中的糙皮侧耳种,虽然子实体和平菇相似,但比传统的平菇肉质鲜嫩,口感好。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栽培,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秀珍菇的试验栽培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菌株 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1 2 菌种制作 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采用棉籽壳培养料,其配方为:棉壳83% ,麸皮10 % ,石灰3% ,石膏2 % ,过磷酸钙2 %。1 3 栽培技术 秀珍菇栽培的工艺流程为:确定栽培季节→原料处理→装袋→灭菌→冷却…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鸡腿菇进入广州食用菌市场,已为不少市民所接受,同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本所引进鸡腿菇新品种G 015进行了栽培试验,从中总结栽培技术。鸡腿菇G 015菌种引自湖北华中食用菌栽培研究所,菌丝生长温度10~35℃,最适22~28℃,子实体形成温度12~30℃,以15~24℃为最适,属中温型菌类。子实体丛生,色洁白。1季节安排9月初制作原种,经20 d左右的菌丝培育,9月中下旬则可接种培育种,再经20 d左右的培育后,栽培种则可脱袋安排出菇。2菌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均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培养料配方:棉籽壳78%,麸皮20%,生石灰2%。棉籽壳等原料必须是新鲜、…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栽培原料问题日显突出,为了寻求更多的解决途径,我们于1988年上半年采用以树叶、稻草、棉籽壳为主料的三种培养料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种: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的“沪耳一号”斜面菌种,经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转管扩大后,按常规方法制得原种和栽培种。  相似文献   

16.
我所于1983年进行了蔗渣和稻草混合料制备蘑菇原种和栽培种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菌种和配方:菌种是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的102-2菌株。培养料设三种配方,配方1,熟稻草(切碎后经沤制,下同)50斤、蔗渣(细碎、干,下同)50斤、麸皮5斤、花生麸3斤、石膏2斤、过磷酸钙1斤;配方2,熟稻草50斤、蔗渣30斤、生稻草10斤、麸皮5斤、花生麸3斤,石膏2斤、过磷酸钙1.5斤;配方3,生稻草60斤、蔗渣40斤、堆沤过的干牛粪10斤,麸皮10斤、石膏1斤、过磷酸钙1斤。含水量均以手捏料指缝有少量水渗出为准。试验结果:三个配方的菌丝生长均较旺盛洁白,绒毛菌丝多。栽培种在9月2日接种,至10月10日大部份长满全瓶,生长速度与常规粪草料基本相同,放置三个月后来见菌丝有明显衰退现象。将上述菌种混合,同时与麦粒种、粪草种作出菇试验。11月  相似文献   

17.
栽培食用菌普遍采用斜面母种制作原种,再扩大制成栽培种的方法。我们在1993年上半年,对小平菇用液体菌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进行了栽培试验。试验表明,用液体种栽培小平菇具有发茵快、菌丝壮、出菇早而整齐、生长期短等优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 供试小平菇菌种引自山西省原平农校。培养液配方为葡萄糖1g,黄豆粉1.5g,玉米粉4g,羧甲基纤维素0.2g,加水至100ml。培养料配方为棉子壳90%,麸皮5%,葡萄糖、石膏、磷肥、石灰各1%,  相似文献   

18.
18种猴头菇菌丝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优化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条件,筛选优良菌种,本试验选择18种不同来源的猴头菇菌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菌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猴头菇菌种的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3号(猴头1)和17号(雪梅猴头)这两个菌种的猴头菇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较好,其菌丝浓密、均匀,长势评分较高,平均生长速率较快,母种达到0.90 cm·d~(-1),原种达到0.79 cm·d~(-1),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也较高,母种、原种的生长指数分别达到了4.42和3.44。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13号(猴头1)和17号(雪梅猴头)可考虑作为猴头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9.
以灵芝、猴头、黄伞、真姬菇为供菌种,研究了8种母种培养基和8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4种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配方中,灵芝在PDA综合培养基中长速和长势较好,猴头为PDA培养基或PDA加富培养基,真姬菇为PDA加富培养基,黄伞为5号配方;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中,灵芝适宜的培养基为木屑合成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或麦粒培养基(原种培养基),猴头和黄伞为木屑合成培养基,真姬菇为麦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