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油杂8号(原代号H9901)是由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2003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2003年参加湖北省油菜区域试验,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品质达到"双低"油菜标准.  相似文献   

2.
赵云  王茂林 《种子》2004,23(6):76-77
"蜀杂10号"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育成的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熟杂交种,比非优质对照种中油821增产20%~30%,比双低杂交油菜"蜀杂6号"增产10%~20%左右.品质优良,芥酸含量为0.20%,硫苷(含吲哚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小于40.0μmol/g,含油率(干基)为39.87%.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史力丰油菜是南京绿江种苗中心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1年3月被农业部列入<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2年8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和江苏省认定.我市从2000年秋播引入试种,在2a的试验和示范过程中,多次出现4 500kg/hm2以上的高产田块.  相似文献   

4.
保油8号(原名48-1)是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各种试验示范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具有优质、高产、早熟等特性.201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保油8号,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2001号.  相似文献   

5.
杂交油菜黔油1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油19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与双低恢复系ZW 024组配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油2006002号),适宜于贵州甘蓝型油菜产区及与之相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品种在生产上的产量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7~2008年度在贵州省遵义县和金沙县进行了黔油19号"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6.
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中心育成的优良品种,属春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0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03020)。  相似文献   

7.
华油2790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自2002年引进我市大面积种植以来,已累计推广15万公顷,由于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而成为我市双低油菜的主推品种.现将其在信阳市的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子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9.
赣两优二号是江西省宜春市农科所利用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优质恢复系C189育成的甘蓝型中熟偏早的高产优质(芥酸0.30%、硫甙28.7 μmol/g)、高含油量、抗(耐)病的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通过省级鉴定.系"十五"国家"863"计划、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点科技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青杂2号油菜品种是青海省农科院油菜中心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2000年11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33d,子粒含油率45.2%,芥酸含量0.65%,硫代含量27.8μmol/g,耐寒性强,抗病能力强,增产优势明显,适宜在海拔2800m以下地区种植.2001年西宁市下达给大通县科技项目"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2号制种基地建设及试验示范"项目,经过2001、2002年的实施,顺利地完成了该项目,所制的种子经青海省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检验均达到标准,2003-2005年继续与青海省农科院合作制种,现已累计建立制种基地1250亩,生产杂交油菜种子21.8万千克,为大通县和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良种,现将大通地区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华协1号(原代号SWH031)是华中农业大学与瑞典SWAB合作育成的甘蓝型春油菜三系杂交种,其母本为双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141A,父本为双低恢复系SV02002R.该品种于1999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推荐为优质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2.
川农油3号(原代号"CNY0514")是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利用自育稳定的双低优质核不育两用系S6AB与游离小孢子培养选育而来的双低恢复系MC0411杂交组配(S6AB×0411)而成,为双低优质中熟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龙双1号是湖北龙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中双6号的变异株,经系统选择育成的常规油菜品种,适于湖北省两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2010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10007.  相似文献   

14.
<正>据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黔油早1号"和"黔油早2号"早熟油菜新品种日前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了解,"黔油早1号"和"黔油早2号"均为弱冬性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早熟杂交种,耐寒性、抗倒性较好。2个品种在两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  相似文献   

15.
楚油杂910为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油2010005.  相似文献   

16.
<正>贵杂系列"杂交油菜品种"系由贵州大学油料研究所与贵州省种于总站合作育成的隐性核不育两系及质不育三系优质杂交油菜。"贵杂二号"、"贵杂四号"、"贵杂五号"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贵杂四号""贵杂五号"2005年还通过四川省认定。"贵杂二号"为国家"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17.
甘功勋  林树春  李其义 《种子》2005,24(1):87-87,92
用隐性核不育系203A与优质油菜贵7-4-8组配的"贵杂21-1",在2000~2001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173.11 kg,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3.11%.2001~2002年度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60.06 kg,比对照增产9.52%,两年平均单产166.58 kg,比对照增产11.32%,2002~2003年度参加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18.6 kg,比对照增产31.92%,最高单产184.5 kg,比对照增产46.8%,统一抽样进行品质测定,芥酸含量0.66%,硫甙含量28.69 μmol/g*饼,含油量40.98%.2003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贵杂五号"."贵杂五号"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性较好,熟期适中,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相应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肖力伟 《种子世界》2014,(9):I0003-I0004
<正>Pol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在国际杂交油菜应用的第一个十年(1985~1994),加、澳、中、印及丹麦等国只审定(注册)了22个油菜三系杂交种,其中13个是利用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杂种。1991年7月11日,加拿大萨斯卡通,第八届国际油菜大会期间,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油菜科学家出席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GCIRC(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杰出科学家奖"的颁奖仪式。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油菜种植大国,随着杂种优势的利用,油菜株高明显增加,容易倒伏,影响收成且不便机械化收割,已成为油菜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株型改良已成为培育适宜机械化品种的重要目标。通过降低株高是解决倒伏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甘蓝型矮秆油菜矮秆资源发掘途径、甘蓝型矮秆油菜遗传类型进行了综合介绍,统计分析了2006年以来我国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油菜品种中,株高低于170cm的品种的株高、品种类型、审定区域情况,提出了甘蓝型矮秆油菜品种选育的参考标准,以期为油菜育种工作者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乃雄  张君岐 《种子科技》2004,22(5):302-302
秦优7号(原名杂油86)是陕西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8年选育的高产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01年通过陕西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含油量高、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的特征,适宜黄淮和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