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实践模式。在分析我国现行有关生态农业法律制度主要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业法律制度的一些构想:即在科学的立法理念指导下,构建生态农业法律体系;完善生态农业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健全发展生态农业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是"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合理布局的关键,建立"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为国家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根据"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区域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方法,从气候、能源、社会经济、水文因素4个层次中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安塞县、陇县、西乡县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3个地区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顺序为陇县>西乡县>安塞县。【结论】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玉林市生态农业建设与优良模式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玉林市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几个生态农业生产优良模式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技术构成、生产效益和推广前景,以及整个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综合效益;总结了生态农业建设中优良模式推广应用的主要做法,并就进一步优化生态农业建设与优良模式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安徽省宣城市五种主要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分析了近年来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采取的主要推广措施,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和成效,总结了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主要模式和经验,分析了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福建现代生态农业的对策:(1)明确市场对生态农业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定位;(2)推进形成区域生态农业的适度经营规模;(3)提升生态农业产品和服务的绿色科技含量;(4)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优化对生态农业的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6.
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发展情况,然后对我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做了一些分析,最后介绍了几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在这几种模式下,农业都实现了产量与经济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实现途径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以及生态农业模式与优势。并提出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势研究设想和加快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创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构筑生态农产品品牌;推进农村资源的有序开发及激励机制;完善生态农业的保障体系等5大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机制,并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8.
毕节地区主要生态农业经营模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献宇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31-34,38
对毕节地区主要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的类型、技术特点和综合效益进行了介绍,探讨了生态农业经营模式运作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对毕节地区主要生态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态意识越来越高,低耗、节能、高效、环保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备受欢迎,并逐渐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本文总结了池州市现代生态农业综合体模式,以期为促进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及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其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一体两翼一机分析框架中,一体是主体培育;两翼是制度建构、技术创新;一机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其中,一体与两翼决定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一体两翼一机分析框架揭示了生态农业的演进逻辑,理清了生态农业以何发展、何以发展问题。生态农业的演进逻辑表明: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有效制度的设计和栽培手段的科学化,是发展生态农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镇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镇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发展镇江的生态农业有助于促进镇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为此将基于产业融合视角下的镇江生态农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首先从生态农业规模较小,产业发展模式落后;生态农业产业链不完善,经济与生态效益不明显;生态农业资源开发不彻底,市场推广能力弱三个方面阐述了镇江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从创建多渠道农业产业主体,促进生态农业不断结合;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建设,提高生态农业价值链;促进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创建新型生态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产业融合视角下镇江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结合江西地形地貌多样性特征以及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基础,提出了5种不同类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每一种模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典型县市的生态模式运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地形地貌多样型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江西地形地貌多样性特征以及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基础,提出了5种不同类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每一种模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典型县市的生态模式运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地形地貌多样型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最佳模式[1]。1990年起,福建农学院、省农科院在莆田忠门镇开始赤红壤旱地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探索与推广;随后,原莆田县(荔城区)被省政府确定为“九五”期间“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我们在山区、平原、沿海等不同的区域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户(场)、示范村(镇),经历了试点示范、探索组装、优化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生态农业模式。本文总结了荔城区沼气生态农业4种主要模式,分析了各种模…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建设与优良模式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东贤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298-298,305
分析论述了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几个成功生态农业生产优良模式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技术构成、生产效益、推广前景和整个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综合效益,摸索总结了生态农业建设中优良模式推广应用的主要做法,以及进一步优化生态农业建设与优良模式推广应用工作的思考,提出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23日,首批12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顺利通过验收。荔城区沼气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应用受到验收组专家较高的评价,引起与会人员的极大关注。荔城区沼气生态农业主要有4种模式,现将各种模式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现状介绍如下,以推动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一、“猪—沼—果  相似文献   

18.
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示范推广的措施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示范推广的目的和意义,总结其措施与成效,以为生态农业发展探索出科学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贵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农业这一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就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了贵州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点和目标,并提出加快生态农业的科技化、生态农业生产标准化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及探索其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总结了主要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提出了在中国实施水稻生态农业的必要性。认为水稻生态农业可以继续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小规模方式,保持自我循环的小型农业或生态系统,会对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明确发展水稻生态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其中水稻生态农业平衡施肥决策系统和水稻生态节水技术,以及合理的水氮耦合可以协调生态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最后,指出中国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强调了中国生态农业理论研究和模式构建协同提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