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我国研究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等方法和Arc View GIS分析软件,对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的石窟旅游资源316处,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聚集型;具有集中程度高、区域间的离散度高、省际间不平衡指数高、呈线性和辐射性分布等特征;影响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地貌、气候、宗教和历史政治经济等.  相似文献   

2.
以信阳市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分析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优化路径。借助奥维互动地图软件,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景区集中度指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信阳市43个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态势与空间网络连接度。结果表明:信阳市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凝聚状、集中且非均衡;景区间网络连接度较好,便于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旅游景区资源属性互补,旅游功能布局较为合理,进而提出应合理规划,优化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功能布局等推进信阳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省为例,选择对旅游发展吸引力较大的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上,选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均衡比系数等计算模型来定量分析其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分析表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最近邻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说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表现为集群分布模式;基尼系数说明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在各个行政区分布不均衡;通过对经济均衡比系数、面积均衡比系数的计算最终说明,经济和面积对海南省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影响较小;为了更好地比较各市县在主要旅游资源分布上的差异,将均衡比系数按市县进行进一步分解分析表明,面积均衡比系数最大的是五指山市,最小的是海口市;经济均衡比系数最大的是三亚市,最小的是乐东县。  相似文献   

4.
利用旅游资源空间分析中常用的指数定量研究了南京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包括其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同时使用SPSS工具中的Q型聚类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从而更好地分析了南京市旅游资源分区集聚程度。研究发现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旅游交通结构不完善、旅游资源整合不力等,其优化利用的重点应该放在旅游资源整合、加强交通连接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公路的选线对于发展县域旅游至关重要。本文在界定乡村旅游公路概念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心理和自驾游行为特征,基于溧阳南山片区乡村旅游公路现状特征,以旅游资源价值、交通便捷度、沿线可视景观美感度、设施配置合理性为准则,建立包括旅游资源等级、旅游资源数量与分布合理性、旅游资源多样性等12项因子的选线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对溧阳南山片区乡村旅游公路选线适宜性进行评价,选线适宜性综合指数为4.21,评价等级为Ⅱ级(良),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本研究结果对江浙沪地区县域乡村旅游公路的选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偲  韩璞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01-3504
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区位熵、旅游资源丰度等方法探讨新疆15个地州市2001~2010年的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波动较大,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伊犁州直属县市、吐鲁番地区、克拉玛依、和田地区等地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正相关,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等地出现错位。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桑广书  胡嘉贝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1016
在总结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金华市农家乐旅游资源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R、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网络密度、网络通达度、网络连结度6个指标对2010年金华市市本级175处星级农家乐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金华市175处星级农家乐的空间结构概况,为农家乐空间结构优化和金华市环城游憩带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其他业态的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本研究以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POI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结果表明,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三大特性,即景区依赖性、集聚性和向心性,以“一片区,两个增长极”的空间集聚格局为主,总体特征表现为北部密度高、南部密度低。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于蓟州区西部与北部,以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形成集聚格局,并通过极化效应推动乡村旅游资源在集聚区内进一步增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蓟州区中部与西部,呈现出以增长极为主的空间集聚格局。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格局是基于自然本底因素形成,并受到社会经济和客源吸引潜力因素的共同驱动,影响因素按解释能力从高到低分别为海拔高度(0.81)、A级旅游景区数量(0.68)、旅游发展政策(0.55)、旅游收入(0.53)。自然本底奠定了空间集聚的资源基...  相似文献   

9.
两种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不断深入,导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对旅游业影响较大。以现代灾害风险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自然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法等风险评估方法,以空间分析、网格技术、数据展布等技术手段对吉林省旅游资源分别从行政区、网格两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建立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网格微观尺度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关键技术手段,并对比了行政区尺度与网格尺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两种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都具有可行性。吉林市、长春市的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较大,其余区域次之。对同一地区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采用两种空间评价尺度,是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估向小空间尺度发展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沂南县1981~2010年3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日照时数、月平均相对湿度及月平均风速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了近30年的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以此为基础计算得出沂南县气象旅游综合舒适指数,并对沂南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沂南县整体来说旅游资源丰富,对旅游影响较大的因子是气温、相对湿度、降水和日照。最佳旅游季节为春季和秋季,其中5月和10月最适宜,6~9月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