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高产优质苎麻品种中苎一号为材料,研究了扦插苗打顶处理对苎麻低位分枝苗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嫩梢扦插打顶处理可明显增加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减少主茎高度和主茎干重,增加主茎粗度、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同时可影响分枝的生长发育,培育出相对较低最低分枝位、最高分枝位和较短分枝位长,促进分枝数、分枝平均长度和分枝干重明显增加。就扦插苗打顶时间而言,扦插时打顶处理明显要优于插后1周打顶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4个苎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插条长度与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叶干重及分枝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插条长度与单株叶干重、单株分枝数、最低分枝位、最高分枝位、分枝位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不同品种间有差异.综合考虑,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插条长度在5~10 cm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玛可河林业局育苗基地油松容器苗的培育过程中,发现有枯梢症发生,通过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油松枯梢症采取了预防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尾张温州蜜柑夏季修剪剪留长度、基粗对秋梢抽生有显著的影响;秋梢长度、基粗、新叶数与剪留长度呈线性负相关;而新梢抽生量与之呈正相关;新梢长度、新叶量与剪留基粗呈负相关;新梢抽生量正相关于剪留基粗;新梢基粗与剪留基粗间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短截系数(D/L)认为是适宜的修剪指标;文中导出了有关回归方程,并推荐剪留梢粗为0.5~0.8cm,留梢长度7~18cm。  相似文献   

6.
以割梢时间为主区,留苗高度为裂区,分析3次割梢时间(4月25日、5月5日和5月15日)和5种留苗高度[15 cm、25 cm、35 cm、45 cm和不割梢(70 cm左右)]处理对蔺草有效草茎产量、群体草茎数量、优质长草茎产量及百支草茎干重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仪征地区蔺草割梢时间以4月底至5月初为宜,即在最长草芽出生前15~25 d;割梢后留苗高度掌握在45 cm为佳.4月25日和5月5日割梢,留苗高度在45 cm时,蔺草的经济产量、优质长草茎产量和草茎干重比不割梢处理分别增加13.24%、45.89%和10.49%.表明在4月底至5月初割梢和留苗高度在45 cm时,不仅不会降低有效草茎产量,而且可以明显提高优质长草茎产量和草茎干重等品质性状,且能较好协调蔺草产量与品质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陇东天蓝苜蓿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天蓝苜蓿生长旺盛期与鲜草产量形成有关的11个农艺性状,以各性状为自变量,单株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分枝数、分枝节间数、侧枝数、侧枝节间数、分枝长度侧枝长度、主枝茎粗、侧枝茎粗8个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与分枝数、分枝长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分枝节间数、侧枝长度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与分枝叶柄长度、侧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3个性状呈负相关,其中与自然高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分枝数>侧枝长度>分枝茎粗>侧枝节间数>侧枝茎粗>侧枝数>侧枝叶柄长度>主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各性状通过分枝长度对产量产生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通过自然高度表现出较大的负向间接作用,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对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中苎1号、湘苎3号、Tri-1和新品系R057共4个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插条不同扦插深度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干重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根系干重、叶干重和分枝干重都表现为扦插深度1.5cm>3.0cm>4.5cm处理,且处理闻差异显著;分枝数、分枝长度、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出随插条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综合考虑,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培育时,扦插深度以1.5cm左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以4个苎麻品种为材料,研究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扦插密度与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叶干重及分枝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扦插密度与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叶干重、分枝位长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平均分枝数、单株分枝干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最低分枝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间有差异.综合考虑,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扦插密度以10cm×10cm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以4个苎麻品种为材料.研究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扦插密度与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叶干重及分枝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扦插密度与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叶干重、分枝位长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平均分枝数、单株分枝干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5种不同基质对油橄榄容器苗移栽成活率、新根数、苗高、基径、根长、新梢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质量和质量指数等10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园土和椰糠体积比3∶1混合而成的复合基质,油橄榄容器苗移栽成活率较高,幼苗梢、根、叶生长俱佳,质量指数优于其他处理,是1年生油橄榄容器育苗的理想基质;而纯椰糠基质酸性强,不利幼苗生长,不宜作为油橄榄容器育苗基质单独使用。在园土和椰糠体积比3∶1的复合基质中,1年生大棚油橄榄容器苗苗高可达76.2 cm,基径6.25 mm、新梢5.27个,基本符合壮苗标准。并且,苗高的生长存在"两快两慢"过程,春、秋两季快,夏、冬两季慢;基径增粗在整个生长期相对平缓,表现出前、后期较快,中期相对较慢的特点,在入秋后,当苗高达到一定高度时,新梢开始加快抽发速度。此外,该文章还探讨了油橄榄容器苗相关质量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基质类型、生根剂浓度、插穗部位对火红紫薇嫩枝扦插苗生根率、不定根数、根长和新梢长度的影响,筛选最佳繁殖方法,为其园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嫩枝扦插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基质类型、生根剂浓度和插穗部位处理火红紫薇嫩枝扦插苗生根率、不定根数、根长和新梢长度的变化.[结果]基质对生根率和根长无显著影响,对新梢长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离体培养中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组织培养苗主梢对几个培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梢长度与新梢形成数、正常苗率呈二元回归关系,与生根率呈直线相关。玻璃化苗率与主梢长度、新梢形成数呈二元回归关系。主梢3~4cm长的苗抽梢性能、正常苗率均较好,玻璃化苗率较低;在培养中控制这个主梢高度和1~2个新梢.可获较理想的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基质配比对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及其移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2005-2006年,在浙江省淳安县,设计4种轻型、半轻型的配比基质,进行基质配比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容器苗生长、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基质容器苗与大田裸根苗出圃质量和栽植当年生长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大田裸根苗比较,容器苗出圃质量显著提高,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分枝数多,各器官和总干物质积累量高,根系发达,须根大量增生,根茎比大幅增高。在4种配比基质处理中,以泥炭为主的配比基质(占配比基质的39%~49%)容器苗生长量大,出圃质量高。容器苗不仅出圃质量较大田裸根苗高,而且移栽当年的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分枝数多,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的高产栽培。表6参10  相似文献   

15.
以种苗智能化快繁的莲雾扦插苗为材料,通过对苗株的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根重、株高、干粗、梢数、梢长、梢叶数等9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莲雾扦插苗质量标准评价性状的选择及其指标分级。结果表明:地上部的株高、干粗性状与其余各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两性状可较好反映地上部生长状况;根系性状中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三者间的相关性较差,综合三者性状方可较好地反映苗株根系发达程度。苗株株高、干粗、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可作为莲雾扦插苗株质量标准的评价性状,文中对评价性状进行分级,并制定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施肥量和复合肥施肥量等因素对浙江楠容器大苗苗高、地径、分枝数、干物质积累及根系形态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浙江楠生长和生物量影响有显著差异。容器规格对浙江楠生长和生物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复合肥施肥量对地下部干质量影响极显著,对地径和分枝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基质和缓释肥施肥量对浙江楠生长和生物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所涉及的4个因素中,容器规格对浙江楠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基质配比,第三位为复合肥施肥量,最后为缓释肥施肥量。浙江楠3年生优质容器大苗培育最佳处理为容器规格(30 cm×30 cm×30 cm)、基质成分和配比(V(泥炭)∶V(黄心土)∶V(草木灰)=6∶3∶1)、缓释肥施肥量(每立方米基质施1.0 kg复合肥)和复合肥施肥量(每立方米基质施3.0 kg复合肥),其苗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80倍、1.87倍。不同栽培处理对浙江楠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等性状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系性状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浙江楠粗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等指标与其苗高和地径等生长指标间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追肥对柑橘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以商业腐殖土、岩溶地蔬菜园本土、糠壳(4∶2∶1)为原料配置基质移栽柑橘容器苗,追肥为N、P、K肥。结果表明,每2周采用0.5%N P或N P K浇根系,约70 d后苗木的高度、主根长及须根数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经统计分析,基质主要养分含量对柑橘容器苗生长量有重大影响。对于单个营养,以N的作用最大,容器苗的高度、主根长与基质速效N含量成显著正相关,须根数与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复合追肥上,N P的含量与容器苗生长的相关性最大,而容器苗生长与N P K含量的相关性很低。因此,追肥时建议采用N P复合肥。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后幼林生长建成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马尾松和木荷容器苗、裸根苗造林后幼树的生长建成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其1年生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造林3 a后,对其保存率、生长量、根系特征及N、P养分质量分数等幼树生长建成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容器苗林分4年生幼树平均地径、树高及调查当年新梢生长量分别为35.52 mm、200.59 cm和105.59 cm,分别比裸根苗显著大31.71%、18.25%和21.13%;相对裸根苗,木荷容器苗林分生长量亦表现出较大优势,其地径和树高分别较裸根造林大4.36 mm和26.72 cm,并且调查当年的新梢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显著较裸根造林大19.68%和33.73%;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平均单株干质量均近等于裸根苗的2倍;容器苗林分根系发育均较相应裸根苗林分优,马尾松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主根长、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裸根苗相应指标大6.02 cm、14.30 cm和4.13条,木荷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其裸根苗幼树相应指标显著高出14.24 cm和6.75条;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幼树N、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因此,从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初期幼树的生长等相关结果看,容器苗根系的完整性保障其林分幼树根系的较好拓展和发育,利于造林初期其对养分的吸收进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容器苗造林效果不仅体现在当年的成活率高、缓苗快,造林第3年幼林的生长建成及养分吸收优势仍在。  相似文献   

19.
百脉根单株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百脉根单株的11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长度(X2)、分枝节间数(X3)、分枝茎粗(X4)、侧枝数(X6)、侧枝长度(X7)、侧枝节间数(X8)、侧枝茎粗(X9)对单株产量(Y)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枝数(X1)、自然高度(X11)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而分枝叶柄长度(X5)、侧枝叶柄长度(X10)则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1.121 6)>分枝节间数(0.346 3)>侧枝长度(0.114 6)>分枝数(0.106 4)>分枝茎粗(0.084 6)>侧枝节间数(0.034 2)>侧枝茎粗(0.028 9)>侧枝数(0.021 6)>侧枝叶柄长度(-0.043 6)>分枝叶柄长度(-0.065 4)>自然高度(-0.748 2).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从东峡林区黄伯崖落叶松种子园采集落叶松4个种13个种源,于2004年5月在场苗圃大田条播,2006年5月移植,2007年10月随机调查每一系号50株苗木苗高、地径,新梢长,分枝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各家系间地径、新梢长、一级分枝数差异极显著而苗高差异显著。综合分析得出:长白落叶松6号和日本落叶松3号为4种落叶松13个家系苗苗期对比试验中的首选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