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池塘水质的净化作用,选择东平湖鲤鱼养殖池塘,在试验塘中架设凤眼莲浮床,并设置空白对照池塘,每周采集1次水样,测定池塘水样中的溶解氧、pH及营养盐(包括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氮)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凤眼莲浮床对东平湖鲤养殖水体TN、TP的去除率为59.4%和73.6%,对NH3-N和NO-2-N的去除率为81.4%和70.8%,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效果良好,而且还可增加水体溶氧、稳定pH,有利于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2.
虾、蟹、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种养模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青虾+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3种养殖模式,研究了生态浮床组合系统在虾蟹养殖中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对虾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的池塘水体净化效果较其他两个池塘更为明显,在虾、蟹混养与生态浮床组合养殖模式下,浮床植物鸢尾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吸收效果较好,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CODMn基本保持稳定并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叶绿素a为5 μg/L,水质控制效果明显;并且虾产量达850 kg/hm2,蟹产量达930 kg/hm2,综合效益高于传统单养青虾或传统虾蟹混养.  相似文献   

3.
正淡水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对水质的调控是养鱼技术的关键,水质调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文就主要是对淡水池塘水质观测及调控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1淡水池塘的水色观测淡水池塘的水色与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每天要对池塘进行检查,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水体的颜色,在结合对水质的检测和生物学的测定,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池塘水体的理化、生物组成等变化来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水污染会造成养殖水体pH值升高或降低、溶解氧降低、富营养化、氨氮超标、亚硝酸盐超标、重金属超标,鱼病频发,从而得出水质监测在科学养殖、绿色养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池塘泥鳅养殖对养殖水体的影响,选择湖北天门四海泥鳅养殖基地和仙桃市郭河镇养殖户的10口泥鳅养殖池塘及水源进行取样分析,调查养殖池塘水质污染情况,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的养鳅水源为井水,水质偏酸性、氧化还原电位偏低、氨氮偏高,不符合养殖要求。池塘养殖水体pH值、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浓度范围正常,而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浓度严重超标,浮游生物量偏高。调查区域泥鳅养殖池塘污染以营养物质和有机物污染为主,水质污染主要与饲料选择、投加方式有关。泥鳅养殖池塘可采用生物浮床、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6.
以海口市东营镇高位虾池作为研究靶点,监测及分析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沟渠土中的营养盐,结果表明: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的pH、水温、盐度、溶解氧都在对虾养殖的适应范围内,但后期的养殖水体与中期相比,氨氮含量增加了137%,COD含量增加了33%,与对虾养殖的适应范围上限值相比,氨氮超标1.94倍,COD超标1.17倍;沟渠土沉积物中的营养盐与背景土中的相比,超标6~48倍,沟渠土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基本为深层含量大于表层含量,但沟渠土沉积物中的C/N比值介于2.8~16.0之间,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腐殖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池塘中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对池塘水质、溶氧量的影响,分别对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和喷水式增氧机的池塘进行水质相关指标和水体溶氧量监测。结果表明:松浦镜鲤养殖池塘中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的立体增氧效果优于喷水式增氧机,尤其是对下层水体增氧效果明显,能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和硫化氢,优化养殖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8.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内采用种草移螺、设置生态基及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等水质调控技术,在养殖季节5—9月份,每周检测试验池塘水体水温、溶氧量(DO)、pH值、透明度(SD)、总磷(TP)含量、总氮(TN)含量、氨氮(NH4+-N)含量、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分析水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糯扎渡鱼类增殖站丝尾鳠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检测,了解其变化规律。池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高锰酸盐指数4.87~21.10 mg/L,氨氮0.128~1.086 mg/L,亚硝酸盐0~0.01 mg/L,溶解氧5.34~8.40 mg/L。丝尾鳠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非离子氨的适应能力较好,适合作为池塘养殖品种。最后提出了几种水质调控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两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土池(305#、301#池),每隔14 d定期采集一次养殖对虾和水样,检测对虾血清、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和抗菌活力(Ua)等免疫指标,以及水温、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探讨了养殖对虾免疫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免疫指标随亚硝酸盐氮、总氨氮等浓度的转变有很明显变化,301#池塘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由高于305#池转变为低于305#池,其养殖对虾体内各组织的免疫指标由低于305#池转变为高于305#池。表明在检测的养殖池塘理化因子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养殖对虾免疫指标最主要的因子,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