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颡鱼的苗种规模化培育,是规模化养殖商品黄颡鱼的瓶颈,只有解决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使黄颡鱼商品化养殖取得突破,为探讨规模化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在2001年进行了苗种规模化培育试验,获得了一些基础数据,现报道如下。1方法与技术1.1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是指孵化出膜后经过培育至规格5cm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仔鱼暂养和鱼苗培育二阶段,培育期约25d左右。1.1.1仔鱼暂养黄颡鱼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卵黄囊较大,不能自由游动,集群侧卧池底,需要在溶氧充足、水质清新的条件下进行暂养。仔鱼暂养设施:流水水泥池,通常利用流水孵化池作为仔鱼暂养池…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本文从黄颡鱼养殖方式、黄颡鱼苗种培育、黄颡鱼成鱼培育、黄颡鱼养殖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适应性强,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在辽阳市得到较好地推广,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效益比较可观,但苗种培育普遍存在成活率低,容易发病的情况,阻碍了黄颡鱼渔业的发展,为探索黄颡鱼苗种培育期的问题,推动黄颡鱼养殖的发展,辽阳市水产技  相似文献   

4.
许朝阳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84-284,293
介绍了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并从苗种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方面总结了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2012年至2014年,每年利用两口池塘开展黄颡鱼夏花苗种培育技术试验,面积0.1~0.6 hm2,放养卵黄苗300~450万尾/hm2。试验结果表明:经25~30 d左右的培育,黄颡鱼成活率33%~52%,平均规格900~1 300尾/kg,饵料系数0.50~0.80,培育池面积小,黄颡鱼放养密度低,则成活率较高,出塘的规格较大,饵料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咸鱼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7.
依据黄颡鱼性腺发育方面的相关研究和对武汉市周边湖泊天然水体黄颡鱼繁殖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表明黄颡鱼具有较长繁殖期,可以多次进行人工催产繁育。结合生产实际,分前、后不同时期对从武汉周边采集的黄颡鱼亲本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规模化催产,并进行了效果比较。催产批量进行的时间段分别设在4月底至6月初和8月中旬至9月初。结果表明,后期相对产卵量少(P0.01),所需催产剂量较低,只需一次注射,效应时间较短,并且催产率、受精率都明显低于前期(P0.01)。后期人工繁殖的鱼苗经过培育,可作为来年成鱼养殖所需的大规格苗种,同样具有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们对黄颡鱼进行规模养殖的初步探索.现将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苗种培育池要求:交通便利.阳光充足,进排水设施齐全,养殖水源要水质清新、无污染。溶解氧在5~7毫克/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黄颡鱼夏花鱼种的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通过采用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法、对比法,从池塘条件、清塘消毒、水质培育3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培育池准备;从苗种选择、铺设网布、放养方式3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苗种放养;从架设食台、驯食投饵2个方面入手,介绍了饲养管理;从水质调节、病害防治2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日常管理;总结了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给黄颡鱼夏花鱼种的养殖带来的积极影响,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养殖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是一个具有良好养殖前景的水产品种,从以前的小品种变成了现在的主养品种,但是黄颡鱼养殖难度较大,病害较多,尤其是在苗种培育阶段,经常伴随出现车轮虫病、暴发性出血病、红头病等严重病害。2014年在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开展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经过放养前的池塘准备、鱼苗科学放养、精心的投饲管理、科学的水质管理、及时的病害防控、鱼种出塘的等操作,经过逾50 d的精心培育,至7月中上旬出塘时收获体长5~8 cm的黄颡鱼夏花鱼种183.1万尾,成活率61.1%。  相似文献   

11.
杂交黄颡鱼是瓦氏黄颡鱼雄鱼和普通黄颡鱼雌鱼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黄颡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特点。2018年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杂交黄颡鱼水花苗种池塘培育试验,经实践和探索,从池塘选择与准备、放苗操作、套养花白鲢、饵料驯化、水质管理、病害预防和出池操作等环节,总结了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以期促进该技术在上海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用技术》2009,(12):56-56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将3cm左右的鱼苗培育成5~8cm的鱼种。在培育过程中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稀缺,供不应求。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很多地区难以获得规格整齐、数量充足的鱼苗,阻碍了黄颡鱼的规模生产。我们在1999~2002年经过试验摸索,基本上掌握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现将其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黄颡鱼的人工繁殖1.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将3cm左右的鱼苗培育成5~8cm的鱼种.在培育过程中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  相似文献   

15.
选择条件相同的面积均为0.30hm~2的6口池塘,分别采用直接发塘培育法(对照组)和分级培育法(试验组)进行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大规格苗种培育对比试验,黄颡鱼水花放养密度为300万尾/hm~2。经过60d的培育,结果表明:对照组的3口鱼塘黄颡鱼平均成活率为40.43%,平均规格为8.18cm,平均产量为9576.30kg/hm~2;试验组的3口鱼塘平均成活率为60.38%,平均规格为9.44cm,平均产量为18072.8kg/hm~2。由此可见分级培育法要优于直接发塘培育法。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有较好抗病能力,水域环境适应性强;是营底栖生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黄颡鱼成鱼市场销售价稳定在30-40元每公斤,养殖经济效益好。笔者所在建阳市位于闽北山区,适宜黄颡鱼养殖。在近两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五新工程水产示范项目中,遴选了养殖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示范户引进推广新品种黄颡鱼养殖,取得良好效益。本文介绍了黄颡鱼生物学特性,黄颡鱼种苗培育技术,成鱼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池塘管理技术,病害防控技术,养殖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兴农 《新农村》2014,(8):56-56
有关资料表明,杂交繁育的黄颡鱼,不但生长快、个体大,而且肉质、体色与黄颡鱼一样。为此,浙江省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州师院联合湖旺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开展相关试验。2013年12月从湖北长江水域引进雄性黄颡鱼100尾进行培育,2014年5月8日,市水产科研人员选择成熟度好的雌雄亲鱼注射催产激素,第二天进行人工授精,孵化出首批杂交“儿女”10多万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黄颡鱼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方法、激素使用、催产池设置、人工孵化环境与条件、孵化设施设置、孵化管理等方面对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对黄颡鱼仔鱼暂养、鱼苗下塘、日常饲养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对黄颡鱼鱼苗人工培育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为江淮地区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及养殖生产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池州市天源生态农业公司2010年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经验,总结了黄颡鱼规模化繁殖与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是我国近年来新的淡水养殖对象,部分养殖户养殖黄颡鱼失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苗种培育阶段不能有效地防治鱼病.在黄颡鱼苗种培育阶段发生的鱼病,主要有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病;受原生动物纤毛虫类侵袭引起的如斜管虫、车轮虫病;由不良水体引起的气泡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