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加工工序对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籽油毛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碱炼、脱色、脱臭3道工序对油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最高,为0.67 mgKOH/g;精炼油酸值最低,为0.32 mgKOH/g.毛油过氧化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用溶剂萃取苦楝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以降低其酸值.通过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甲醇为溶剂,油与甲醇的料液比为1 ∶ 2.0(W/V),萃取温度35℃,萃取次数5次,每次萃取时间1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将溶剂提取的苦楝籽毛油的酸值(KOH)从5.08 mg·g-1降低到0.55 mg·g-,能够达到制备生物柴油对油品质的要求.该工艺与常规的碱炼降酸相比,操作简单,毛油炼耗大大降低,且萃取后的甲醇可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水飞蓟籽的综合利用率,研究水飞蓟籽油精炼的优化工艺。以机械压榨水飞蓟籽油为原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正交试验,系统研究了碱炼脱酸、活性白土脱色及水蒸气蒸馏脱臭的工艺条件,并以水飞蓟宾为标准,使用HPLC检测精炼前后水飞蓟素的含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量碱0.15%,氢氧化钠浓度10%,中和时间25min,中和温度60℃为碱炼脱酸最适条件;在活性白土添加量4%,脱色时间25min,脱色温度100℃的条件下脱色效果最好;通入水蒸气2h可有效去除毛油在高温时容易产生的臭味;精炼油的水飞蓟素含量为0.247mg.g-1,其水飞蓟素的损失率为11.47%。精炼后各项理化指标经检测符合食用植物油标准,保证了水飞蓟籽油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牡丹籽油的成分差异,选取不同地区10个批次牡丹籽样品,榨油后,采用GB 5009.168—2016酯交换法及气质色谱对牡丹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个批次样品中共检出脂肪酸14种,主要为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在7.72%~14.80%,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85.20%~92.2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的是毕节赫章(116.25±4.17 mg/g),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铜仁思南(210.44±2.57 mg/g).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牡丹籽油中脂肪酸含量及种类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松籽油的精炼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籽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松籽油精炼的工艺和条件,同时对精炼松籽油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40℃,加酸量4.0%,搅拌时间30 min;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炼温度80℃,碱液浓度8%,超碱量0.25%,碱炼时间40 min;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与活性白土复合脱色剂(1∶1),脱色剂用量7%,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30 min;精炼后松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主要脂肪酸为9种,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约为87.58%,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在46.32%。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油用牡丹籽为原料,通过牡丹籽油感官指标及脂肪酸分析,研究不同方法(超声波辅助水酶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与市售牡丹籽油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提取率为22.13%)外观品质与市售牡丹籽油相近,具有牡丹籽油固有气味和滋味、口感良好,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2.85%),相对密度(20℃)、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分别为0.9278、0.798 mg KOH·g~(-1)、169.2 g·100g~(-1)、1.61 meq·kg~(-1),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不同地区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氧化稳定性,比较不同温度、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紫苏籽油最适宜的储存条件,为合理延长油品货架期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收集贵州、甘肃、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等不同地区的紫苏籽榨油,分别进行脂肪酸组成鉴定,对初榨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不同温度、不同抗氧化剂条件下储存,比较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结果】不同地区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同地区紫苏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在行业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范围,5个地区紫苏籽油样品的酸值平均为1.38mg/g,过氧化值6.75meq/kg。4℃储存紫苏籽油可有效延长其储存期;天然抗氧化剂中,维生素C对紫苏籽油储存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最大,且在浓度为0.1g/kg时效果最佳。【结论】不同地区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相同,氧化稳定性均良好。添加0.1g/kg维生素C,于4℃条件下储存,是紫苏籽油最佳储存条件。  相似文献   

8.
黑莓籽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油.为了提高黑莓籽油的食用价值,对黑莓籽油的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黑莓籽毛油为原料,在60℃条件下,加入油质量10%的水搅拌30 min,水化脱胶,磷脂的去除率可达到89.04%;在80℃,超碱量0.3%条件下,碱炼脱酸50 min后油的酸价(KOH)由4.50 mg/g降至0.34 mg/g,使用活性炭与白土脱色剂3.0%,在80℃条件下脱色15 min,脱色率可高达到84.07%;利用旋转蒸发仪,通入水蒸气,脱臭3~6h,可有效除去毛油的收敛性苦涩味,所得精炼油澄清、透明,呈淡黄色,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质量标准,是优质的可食用油.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籽油,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牡丹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夹带剂及用量条件下对油用牡丹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35 MPa、CO_2流量为25 g/min、时间2 h、温度40℃的萃取条件下,不同夹带剂使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带壳油脂提取率均有提高,乙酸乙酯提高了16.72%,石油醚提高了6.52%,正己烷提高了12.85%;综合考察3种夹带剂及其用量,乙酸乙酯的提高效果最好,其最佳用量为10%;牡丹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牡丹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95%。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NaOH和Na2CO3对水冬瓜油(酸值22 mg/g)的碱炼效果,并应用正交和单因子试验,分析了Na2CO3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搅拌强度和水洗温度4种因子对水冬瓜油碱炼降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碱炼降酸的最佳Na2CO3用量和Na2CO3碱炼水冬瓜油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a2CO3碱炼效果优于NaOH;以碱炼油的得率和酸值为指标,Na2CO3碱炼水冬瓜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a2CO3水溶液浓度为170 g/L,反应温度为75℃,搅拌速度为100 r/min,水洗温度为80℃,固体Na2CO3用量为105 g/kg;在此条件下,水冬瓜毛油的酸值可降至1mg/g以下,可作为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